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00强
 中国陶瓷行业领先门户
 全国热线:400-663-7771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
陶瓷经销商靠什么安身立命?

发布:2015/2/4 16:58:29  来源: 互联网 [字体: ]

    什么“真正为经销商着想”、“了解经销商的真实需求”、“有效的帮扶经销商”、“真正意义上实现厂商共赢”,绝大多数不过是停留在“感口号”的阶段。时至今日,仍然有厂家在找老师给经销商上课时,还在把上课的目的定位在“洗脑”上。有谁为经销商认真考虑过未来?

    市场究竟是谁的?

    早期的厂商关系很是简单。

    经销商对厂家的主要工作就是选货与打款,厂家对经销商的主要工作就是推销与发货。经销商不会找厂家要什么增值服务,厂家也不会要求经销商必须配合厂家如何如何,钱货两清,基本上属于一种比较简单的贸易关系。

    后来,受一些台湾企业的影响,厂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市场究竟是谁的?

    按说,厂家的主要职能就是负责生产和推广品牌,经销商则负责具体的区域销售工作,各有分工。可有些厂家觉得,这市场的管理权应该抓在自己手里,而不能简单的把货给经销商,由经销商来操控市场。

    于是,各种对付经销商的手段纷纷“打蛇随棍上”。

    诸如所谓的市场精耕、渠道扁平化、拆分大经销商、制定价格体系、严禁窜货、设立驻地业务管理机构、回收市场活动的管理权等等,或在原本操作简单的出厂价格体系里,加上各类进货有奖、打款增值、阶段促销、年终返利等花样——当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同时,厂家也开始向经销商明确年度销售任务和递增率,一些强势厂家甚至还会强令经销商必须完成固定的定期打款额。

    越来越多的厂家认为,市场的管理权必须要集中在厂家自己手里,经销商只是一个销售工具,尽管借用经销商的资源,无论是不是阶段性使用,只要经销商不再适合厂家的发展,没二话,换一个!

    有谁为经销商认真考虑过未来?

    如何更多地赚经销商的钱,更有效地忽悠经销商,更强硬地管理经销商,厂家在这方面的本事和创新可谓是与日俱增,变本加厉,再加上咨询公司“著名”大师们的指点和亲自助阵,更是如虎添翼。

    这样的操作模式,早期的效果是直接而明显的。这些尝到了甜头的厂家自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什么“真正为经销商着想”、“了解经销商的真实需求”、“有效的帮扶经销商”、“真正意义上实现厂商共赢”,绝大多数不过是停留在“感口号”的阶段。时至今日,仍然有厂家在找老师给经销商上课时,还在把上课的目的定位在“洗脑”上。

    市场的管理权归谁?

    不过,经销商也不是吃素的。在厂家越来越变本加厉之后,他们的主体意识开始苏醒。他们也在思考,市场的所有权究竟是谁的?

    当地市场的每一个分销商,每一个终端,每一个团购客户,都是我一点点建立起来的。而你厂家的产品和品牌,在当地市场的认可度和销售额,也是我经销商耗费这么多年的精力和投入一点点做起来的。这是你厂家不能否认的。

    既然市场是我做起来的,市场的管理权当然应该在我手里,你厂家只要做好生产工作,保证品质,同时做好品牌宣传工作就行了。市场怎么做,我比你清楚,把政策投入什么的都给我,让我自己来运作,你厂家最好别在一边指手划脚。

    现在的矛盾是:厂家想对市场有高度的掌控权,想把经销商变成对自己高度忠诚的下属,甚至是销售工具;而经销商想建立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运营体系,将厂家的品牌和产品,渠道和客户都整合进来,在自己的地盘上自由掌控。

    厂家和经销商都认为市场的管理权应该要在自己手里,于是,就掐起架来了。厂家抱怨经销商意识落后,鼠目寸光,唯利是图,没有全局观和战略思维,对待厂家贪得无厌,对待市场小气巴巴;经销商则抱怨厂家不管实际情况,只知道拼命压货打款,还总是试图架空自己,甚至直接开出新经销商。

    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厂家想当行业老大,经销商想当地头蛇,双方都想证明给对方看:我是对的,听我的没错!风口浪尖之上,矛盾变得无法调和,双方便在矛盾、猜疑和抱怨中勉强维持合作关系,步履艰难地向前走,白白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

    双方的生意形态不一样,利润取向也不一样。厂家赚的是战略型的利润,强调发展,而经销商赚的是战术型的利润,喜欢短平快。钱赚的都不一样,经营形态能对接的上吗?发展观能一样吗?

    经销商凭什么安身立命?

    现在,越来越多的经销商开始认识到一个问题:单靠几个畅销产品,或是傍个大品牌,跟随几个大厂家,其实都不靠谱。毕竟,自己无法掌握主导权,凡事都只能唯厂家马首是瞻,最多也只是跟随,而且必然会跟得越来越累。

    能让经销商生存下去并获得持续发展的因素,必须是能完全掌握在经销商自己手里的东西,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

    同时,有些经销商则开始思考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经销商安身立命的根本究竟是什么?上游的品牌和产品是厂家的,人家说收走就收走;下游的渠道和客户又是开放的,谁去做都可以。那么,经销商所能把控的究竟有什么?

    我是个经销商,生意闲暇之余也爱琢磨自己所处的这个行业。在厂家和经销商之间互相掐架中,厂家怎么想,我不知道;但若是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在如何确保自己对当地市场的掌控权问题上,我倒是有几点心得:

    1、经销商的品牌化

    经销商对品牌的认识,基本上仍然停留在厂家的品牌认识阶段,且常常以傍上知名品牌为荣,但其实做的都是些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活儿。有几个经销商考虑过做自己的品牌?

    很多人压根就没想清楚,厂家的产品品牌只是暂时租借给自己,所有权在人家厂商手里,你别指望靠这个压根儿就不属于你的东西捧上金饭碗,这也太不靠谱了!看看加多宝就知道了,痛定思痛,这四个字的代价太大了。

    所以,在与厂家进行合作的同时,一定要借助厂家的品牌力量,建立经销商自己的公司品牌,实现双品牌运营。

    所谓双品牌,就是将厂家品牌与经销商品牌整合在一起,利用厂家的品牌优势,带出自己的公司品牌。待逐渐运作成熟之后,要建立以自己的公司品牌为主、厂家品牌为辅的局面。

    2、积累本地资源

    在经销商拥有的诸多资源中,对本地市场的了解和当地社会资源的积累,是含金量最高的。毕竟,中国各地的市场差异太大,极少能有全国通行的营销策略。由于相关法规的不健全和执法力度的差距,有些地方一顿饭就能搞定的事情,换个地方往往能导致市场崩溃!

    这个时候,经销商在当地所积累的巨大社会资源就能发挥出价值了。这些社会资源所爆发出来的能力,不但厂家会有所顾忌,恐怕打算接盘的新经销商也得掐掐大腿吧。

    3、勿当“搬运工”

    从理论上来说,厂家与经销商之间各有分工。但从趋势上来看,厂家对市场的控制权必然是逐渐深入了。像康师傅这类重量级的公司,能够把市场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于是经销商的功能被逐渐弱化,最后“沦为”一个物流配送商,赚取一点配送费罢了。当然了,合作到这个份儿上,被厂家“pass”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了,这就是现实版的“温水煮青蛙”!

    若是不想坐以待毙,经销商就要在厂商合作中,主动承担更多的合作分工。别贪图省事,以为厂家做的事情越多越好,而是要站出来,主动承接一些工作,例如设计市场促销活动,市场调研,KA谈判,产品组合调配,设置市场费用预算等等。

    经销商主动承担的工作越多,合作中的主动权也就相对越大。同时,对自己的业务团队和运营体系,也是一个直接的技术能力和运用范畴的同步提升。

    4、构建运营体系

    现在很多经销商的管理是很乱的,很少能有系统的程序来运作市场。

    拿库存这一块来讲,有的经销商仓库没有管理系统,自己的仓库里有什么都不知道,一年销量一千多万却没有利润,钱都到哪里去了?都遗漏在管理体系的缝隙里了。

    成本是经销商的命脉,搭建良好的运营体系可以有效降低成本。运营体系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包括厂家、产品、市场、团队、后台团队、分销渠道与物流体系等等。在这种体系之下,各个环节会被有效控制起来,运作成本可有效降低。

   最终,所有厂家的品牌和产品最终将变成一种可被替换的工具型资源,单个厂家已经无法动摇整体运行体系。即便部分厂家中断合作,经销商也能迅速启动后备替补。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金沙釉)
包邮特价:480
同乐
特价:480
欢欢喜喜
特价:199
国色天香12头茶具
包邮特价:39
青花荷塘10头茶具
包邮特价:39
小圆满旭日红
特价:88
金骏眉茶叶罐
特价:68
小#腰鼓
特价:99
花开富贵四件杯
包邮特价:65
呵护一生情侣杯
包邮特价:199
出水芙蓉对杯 情侣杯
包邮特价:99
喜上眉梢情侣杯
包邮特价:99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运营:泉州市网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热线:400-663-7771 闽ICP备10020107号-1
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100强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会员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 福建省电子商务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最佳服务商  泉州十佳文明网站  CCTV央视网国标宣贯中心理事单位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