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海一号”上最多的文物品种是瓷器,这些南宋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景德镇窑系、浙江龙泉窑系、福建德化窑系、福建闽清义窑系和福建磁灶窑系等五大民窑瓷器。 |
|
|
 |
考古工作者对“南海一号”上清理出来的淤泥海沙等凝结物进行水洗时发现的三枚古钱。 |
|
|
日前,考古部门对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打捞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的发掘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船舱内超过6万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展现在世人面前。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南海一号”上的瓷器价值成为大众关注的重要焦点,本报特别采访了文物学者,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他从专业角度对读者解读“南海一号”瓷器的价值,厘清一些大众的误解。
误解1
“南海一号”的最大价值在于其上瓷器的价值?
阎焰:“南海一号”上面瓷器的价值,可以分为商业价值和学术价值两个方面。商业价值当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实“南海一号”瓷器的商业价值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南海一号”之前,已经有众多的国外寻宝公司或者打捞公司在南海的海上丝路这条线上打捞了大量的海捞瓷,比如前些年在荷兰就曾经拍卖过整船的清代瓷器,从数量上来说,海捞瓷并不稀有。另一点,“南海一号”上面的瓷器大量都属于外销品,严格地说都叫做“外贸倾销品”,并不是当时最核心和最精美的器物,不是中国陶瓷的巅峰产品。这些陶瓷当年不贵,现在也不会太贵。比如在之前有一艘在南海打捞起来的“黑石号”最为有名,现陈列在新加坡。这艘船是晚唐五代的,上面的瓷器一样是贸易瓷为主体。除了极个别的个案,比如唐青花、邢窑“盈”字款、“进奉”款器极为特殊外,大批量的都还是海洋贸易瓷。现在社会上普遍将收藏和文物商业化,一说到收藏和文物就说到钱,事实上“南海一号”背后的学术价值以及国家战略意义才是最大的,与钱无关。此前有传言说,“南海一号”出水的一件精美文物拿到欧洲市场试拍,试拍价竟高达百万美元。事实上,考古科学发掘品不可能,也不允许任何人拿去试拍,这纯属无稽之谈。“南海一号”上的宝藏价值连城不过也是道听途说的妄测,没有任何根据和实际价值判定性。
误解2
出口海外的瓷器应该都是一级品,所以会有很多陶瓷精品在里面?
阎焰:中国在古代贸易时期的出口理念和当今日本产品的出口理念是一致的。那就是:一等品供给本国高端市场,二等品供应核心利益区,再次等品才主要外销。古代中国的陶瓷一等品都是给中国的都城使用,超级品是给皇家使用,二等品给官宦和普通市民使用,等外品粗糙的瓷器才会大规模地出口,逐级递减。这个重要的历史情况一直持续到清中叶后期。那时候的外贸瓷器都是在外围地区诸如漳州、广州、长沙等窑生产。中国陶瓷核心地区没有规模化生产外贸瓷的。当年的商人收罗海贸瓷器都是挑最便宜的,一等品太贵了,路上损耗承受不起。当时烧造陶瓷是中国独享的技术,等外品在外国人那里都已经很被喜欢了,而且到了海外也能卖很贵。商人是逐利的,他们会将次等级的瓷器拿到国外去卖高价。那时南方地区的德化窑、漳州窑、长沙窑都是专做外贸订单的。出海以后的附加值很高,这些是标标准准的中国古代外贸倾销品(但不否认,德化窑、漳州窑、长沙窑等主要外销窑场,同样烧造精细品,供应国内市场)。西方世界做陶瓷很短的时间,乾嘉以后才开始完全掌握硬制陶瓷技术。老天爷对中国人很眷顾,中国人保持陶瓷烧造的专利技术独享达到千年之久,是人类历史上保持时间最长的技术秘密,这完全是因为,瓷土选择,装饰手法,制坯上釉,温控烧成的系统工程外国人一直没有能学会,只有中国人才能生产,大量出口,源源不断地换回大批白银。
误解3
“南海一号”的打捞与以前一些国外公司打捞古船,比如黑石号的性质是一样的,主要是为了打捞船上的宝物。
阎焰:之前的一些沉船打捞大都是寻宝公司的行为,为了打捞而打捞,就是为了将东西捞起来,不考虑其他的。“南海一号”的整船打捞和完整的考古过程是前所未有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很大的学术价值。我们过去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中,大多是依据文献资料来研究,海洋航路上的实物相当稀少。南海一号体现的当年海上丝路的研究价值也很重大。当时中华与外部世界之间有两条主要的贸易通道,一是西域的丝绸之路,一是海上的丝绸之路,“南海一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船只之一。海上丝路并不大规模运送丝绸,丝绸因为怕水都是走的陆上丝绸之路,陶瓷远途运输基本都走水路,海上丝绸之路其实就是“陶瓷之路”。“南海一号”这个点可以将很多的点连接起来的,它的海捞瓷的价值就在于证明了当年的海洋贸易图景。郑和下西洋以后我们的很多海洋航行资料给销毁和封存了。“南海一号”的价值可以将当年的“针路”重现。针路是用指南针量定的海上航线,中国古代称之为“针路”,不仅能指示方向,甚至还会标出海水的深度,以及海面下的礁石。中国古人对海洋的熟悉,远远超过今天世人的想象,中国人从来都不畏惧大海。
误解4
“南海一号”花费数亿元打捞并保存,也创造了天价纪录,代价太昂贵了。
阎焰:“南海一号”这个单体事件本身仅是一次完整的水下科学考古,但是“南海一号”作为国家海洋战略的这盘大棋而言是有极其重要价值的。比如国家在南海的战略,“三沙市”的设立,“一路一带”和“海上丝路”等,“南海一号”为中国在南海的管辖提供了直接依据。整个南海海底大面积地散落着中国古代陶瓷、钱币、贸易品,证明中国人在这个地方是千年以来当之无愧的主人,没有任何异议。我们能看到,南海的岛礁,礁盘都是中国名字,甚至没有露出海面的礁石都有古代记载。如果把在南海的所有的考古发现结合在一起,就会看到一个大的覆盖面,中国在南海的货物吞吐量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南海一定是中国的。把数百年间南海上过往的中国官、商船只的路线在地图上标注为红线的话,红色将把整个南海覆盖。因为海贸的量太大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要求是几百年前就已经决定了的。如按照先来后到谁先发现的谁使用时间最长的领土原则来讲,这是无可争议的。就算领土认定原则有差异,也必须看中国对于南海的所有是历史商路上自然形成的。鉴于多方面的这种价值,“南海一号”的考古和保存的花费是值得的,也是当下中国国力的新体现。我们有能力、有义务、有责任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同时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名词解释
黑石号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发现了一艘唐代沉船,名为“Batu Hitam”,中文意译为“黑石”号。船只的结构为阿拉伯商船,装载着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北非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000多件。因为出水长沙窑瓷碗上带有唐代宝历二年(826年)铭文,结合其他器物考证,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被打捞文物于2005年分批完整落户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