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人物传记>>|
一把剪刀的匠心巧思

发布:2015-3-23 9:19:25  来源: 浙江日报 [字体: ]

记者 李倩 通讯员 王艳
  技师徐鸿根,曾经是张小泉剪刀厂装配车间的一面旗帜。只有剪刀磨得足够好,才有“面子”请到老人家为你亲手装配。经他手的成品,没有人敢当着他的面试试究竟好不好用。他的名字就是一个品牌。行内人都知道,如果他装配的剪刀不够好,那么也不会有第二个人能装得更好。
  中国刀剪行业,素有“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之说。徐老先生身后,是一代手工艺匠人的尊严和荣光。对经自己手的东西,自觉自发地追求极致;对高超手艺无需物质激励的由衷敬畏,经由师傅带徒弟式的耳提面命,代代相传。一种叫做工匠精神的东西,经过400多年的不熄炉火和十几代工匠坚守的72道传统手工锻造技艺,一起熔炼进了良钢之中,刻画出刀背上“张小泉”的字样。
  虽然,工业化大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锻打,曾经让匠人们引以为豪的技术被分割成一个个流程化的简单工序,年轻人一学就能上手。但徐师傅和“张小泉”代表的“工匠精神”却并未因技术进步而褪色。
  与稻盛和夫对标较量
  1990年左右,杭州的老字号刀剪企业张小泉,与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多了一层“亦师亦友亦敌”的微妙关系。
  这一年,一直遵循着古训“良钢精作”的张小泉,开始采用新工艺研制陶瓷刀。在此之前,国人对陶瓷的理解还一直停留在盘碗杯碟等餐具上。其实,氧化锆作为陶瓷刀的原料,当其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被机床磨削而不易碎,加工陶瓷的材料从以前珍稀的金刚石,变为人造金刚石等便宜的材料。这些工艺上的重大突破,使得大规模地生产陶瓷刀成为可能。
  一把好的陶瓷刀,莫氏硬度必须在8以上,仅次于世界上最硬的金刚石(硬度为10),锋利度是钢刀的十倍以上,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永久都不需要磨刀。
  中国的氧化锆储量丰富,使得陶瓷刀原料采购起来并不困难。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张小泉”便已开始进行试制研发陶瓷刀,但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上当时国人只需一把用得顺手的刀即可,对陶瓷刀这种新事物还不能引起太大的兴趣。时移世易,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张小泉公司觉得生产陶瓷刀的时候到了,于2009年又重新开始调研、制作,加入自己最擅长的开刃专利技术等,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陶瓷刀。
  国内权威机构佛山陶瓷研究所出具的一份陶瓷刀出厂检测报告显示,陶瓷纯氧化锆最高密度将近6.05克/立方厘米,日本京瓷陶瓷刀的密度在6.0,“张小泉”也在6.0左右。对比其他硬度指标和韧性指标,张小泉的陶瓷刀与京瓷产品基本没有区别。
  以京瓷售价的三分之一作为自己的产品定价之后,张小泉陶瓷刀开始铺货销售。
  “国内市场没有什么需求,大部分人更习惯用钢刀,还有一些人知道了陶瓷刀,一定要跑到日本去,像买旅游纪念品一样带几把京瓷生产的陶瓷刀回来用。”陈标是张小泉产品中心副总监,在他的记忆中,引以为傲的产品遇到“中日PK”的场面,并不是第一次。
  “1994年我在服装剪车间任车间主任,当时全球服装剪第一品牌是日本的庄三郎,也是我们一直对标的产品。”根据陈标的回忆,从那个时候开始,张小泉上下就一直在着手研究,甚至多次去日本学习论证:我们的产品从硬指标来看与国际顶尖的品牌差距并不明显,用一半的价格在国内卖,为什么产品没人要?
  舍不得用才是好产品
  陈标的办公室在位于富阳东洲的张小泉工业园里,只要稍稍打开门或是推开窗,就能听见楼下生产车间传来的机械轰鸣。在他案头,摆着一本张小泉公司董事长张国标先生最近力推的书《工匠精神》,已经反复读了两遍。
  “就以这本书为例。”陈标拿起《工匠精神》扬了扬,又放回桌上,“现在它的封面是用纸做的,如果我们把它换成更适合于做封面的其他新材料,这就是一种创新和技术突破,这种刚性提升代表着制造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实际上浙江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走得并不慢。”
  但看着简单装帧的一本书,还有许多细节可以发掘。他把书翻开,再翻折回去,“如果我再把印好的书每一条摺线都对得非常直,每一个折叠处至少用人手再刮上3下,让它看起来非常挺括,这样的书拿到手里就能感觉到是好东西。就是这样细节的差异,是我们制造上缺的很大一块东西。”
  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硬指标相似的中国制造,总会输给日本制造和德国制造。根据陈标的观察,张小泉现在在消费者的心中是一个用起来还不错的产品,而德国的刀具品牌双立人则是一个用起来可以去显摆的产品,“最好的产品是拿在手里舍不得用,我们要把自己的东西做高一个档次,从好产品提升到舍不得用的产品,这一步不是不能走,而是走不稳。”
  陈标发现,德国人对产品研究的深入程度,已经到了巨细靡遗的程度。以制作刀具为例,同一把刀在分别切肉和切蔬菜时,使用起来的刀身角度和力道都不同,他们就用多次反复试验沉淀出了数据和理论,再把这些理论转化到产品的研发上,对看似简单的刀身和刀柄进行设计上的调整。
  再看流水线上的每一个员工,对经过自己那一道工序的质量把控、标准执行,国内企业和日、德制造企业也有差距。“可能量化来看,只是很细微的不同,但这些不同累积起来,就会形成不同的产品气质。”陈标这样总结,“最后我们也做出了好产品,但人家做出的是奢侈品。”
  做强做大还是活下去
  过完这个春节,曾经抱怨“市场不成熟,只爱买便宜货”的制造业终于发现天地换了。中高收入人群逐渐壮大,他们冲出国门抢购日用品,并反过头来抱怨:为什么中国制造做不出好东西?
  中国制造真的做不出好东西吗?
  “我们一直在坚持‘良钢精作’,并始终朝着奢侈品的方向努力。”说到这里,陈标信心满满。
  工匠精神对陈标来说,是自他1987年进入张小泉以来,就一直感受到的一股“谁比谁好”的风气。比如做装配工作的一百来号人,大家私底下会暗暗较劲谁的手艺最好,很多左右两片剪刀放一起,先用肉眼看装配起来谁跟谁比较合,最后配起来比试谁看得准;3个师傅一起带徒弟,谁的徒弟手艺最好,对师傅来说也是无尚荣光。
  在那个时代,手艺人代表的是一种绝对权威。虽然这种代代相传的手艺,已与现代化大生产并不适应,但“良钢精作”的工匠精神并没有被时代的洪流所湮没。随着厂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除了工匠精神的传承,更多了新的理念和创造。
  “好在精神还在,现在厂里做的产品质量过不去,厂长也不敢随便放出去销售,因为老师傅要骂人的,我想如果不是有这种精神在,张小泉也不会是今天的张小泉,也不可能做出与京瓷媲美的陶瓷刀。”说到这里,陈标有些无奈,“但事实证明陶瓷刀的销量与普通钢刀相比,真是九牛一毛。如果厂里要靠生产陶瓷刀来养活所有人,目前看来非常困难。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先不说会影响工人情绪,单单是产生的库存问题就着实让人头疼。各种压力之下,这种做精品的路子要坚持下去很不容易,但是必须得走。”
  为什么百年前就存在的工匠精神还未将张小泉推入奢侈品行列?“我们内部也在讨论,做好刀剪这一行的,到底应该是一个多大规模的企业。如何把‘良钢精作’的祖训融入到现代化生产上,把工匠精神注入于产品中?日本的街边小店做出了寿司之神,德国的百年企业并没有做强做大,而是在努力活得长,那么做强做大和活得长到底有没有矛盾?”爆发力和耐力如何平衡,人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如何平衡,陈标说张小泉到现在还在探讨,希望政府和专业研究机构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到对的路。但是,他坚定认为,张小泉“入奢”,这是早晚的事。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