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军郑凯
日前,网上出现两款“文革”期间生产的“中国磁州窑制”款陶瓷闹钟照片,引起业界及网友的热议。有收藏者称,在那段特殊时期,作为民窑体系的磁州窑制出这种工艺精湛、类似“订制瓷”的高档瓷制衍生品极为罕见,极具收藏潜力。
网友展示的两款六、七十年代“文革”期间生产的“中国磁州窑制”款陶瓷闹钟,据称是原北京钟表厂生产的。据悉,该厂自行设计研发生产的双菱牌(京钟牌)机械闹钟享誉全国,曾出口四十多个国家。
这两款闹钟除表盘和表芯部分外,钟座部分分别由孔雀和凤凰造型的磁州窑花釉陶瓷制成。两款闹钟表盘上均有一架起秒针作用的
“小飞机”,不同处在于,一款表盘为蓝白相间的环状图案,简洁大方;另一款表盘为红卫兵图案,构图饱满。两件闹钟设计构思巧妙,造型生动优美,釉料光泽如新。设计者充分利用了孔雀和凤凰这两种鸟类都有长长的尾羽这一特征,将钟表部分放置在尾羽部分之上,使机械部分与陶瓷部分结合得自然巧妙,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生硬感。
由于年代久远,相关资料和当事人缺失,记者采访的数位原邯郸陶瓷集团公司有关人员,均未能获悉作品的详细情况。据峰峰矿区瓷器收藏爱好者巩先生猜测,这类高档实用的“瓷制衍生品”,极有可能是类似“订制瓷”的涉外礼品,那个
年代出于保密需要,制作量小,存世更是有限,因此,极具收藏价值。
数位藏友称赞,这两件精巧的陶瓷闹钟生产在“文革”时期,虽然没有“大师”落款,但存世稀少,它所蕴含的“创新”精神和文化渊源更加弥足珍贵,是两件质量上乘、极为难得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专注于磁州窑文化研究的郑先生分析,这类“陶瓷产品”尤为可贵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突破了“磁州窑”传统概念,在装饰上采用了1967年试制成功的“彭城花釉”。作为民窑的代表,邯郸陶瓷人没有固步自封于传统工艺瓷生产的满足,而是积极对接、开发“陶瓷衍生品”,站在了时代产业发展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