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德化白瓷发展史

发布:2015-4-20 15:53:54  来源: 瓷库中国 [字体: ]

    “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德化古瓷窑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名窑之一。德化窑瓷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特别是明清白瓷,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1、始烧年代
  中国的白瓷,首先起源于北方地区,至唐代即有南青北白之说。宋代以定窑为代表的白瓷,在色调上白中微闪黄,釉面细薄润滑,给人以温柔恬静的美感,在工艺上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和划花等技艺,将白瓷的纯白装饰推向一个繁花似锦的阶段。
  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在德化境内现已发现了42处宋元时代瓷窑遗址,在东南亚、东非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了许多诸如军持、粉盒等当时德化瓷的遗物,就是历史的印证。
  北宋时代德化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窑场,其制瓷工艺已采用轮制、模印和胎接成型的技术。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和白瓷的各式碗、盘、杯子、碟、瓶、罐、壶、粉盒、洗、花瓶等日用生活器皿。产品造刑精致,圈足宽矮规整,胎质薄细,致密坚硬,釉色滋润,白里泛青,富有光泽感。佳春岭窑的青白釉已经相当的洁白,接近于白釉瓷,可以说是德化白釉瓷的萌芽。
  宋元时期德化窑器物的装饰技法和装饰艺术已经达到了技术娴熟、匠心独具的境界,这一时期德化窑器物的装饰方法,使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装饰方法,于瓷器表面饰以莲瓣、牡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等花纹以及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等几十种饰纹。花纹细致工整、优雅精巧、多种多样,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这些瓷器在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有发现。

汉白玉瓷李白醉酒邀明月瓷雕

  到南宋时,德化瓷窑烧制技术又有新发展,烧制的白瓷,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高,透光度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一时期的产品除了以碗、盘、钵、罐、壶等丰富多样的日用器皿外,还有新生产出大量造型美丽、形式多样的荷口花瓶,并大量销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宋末元初,德化瓷窑有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一种介于龙窑和阶级窑(又称蛋式窑)之间,较易控制烧成火候的“鸡笼窑”。开始改变宋初以来使用还原烧成的老技术进入采用氧化烧成新技术阶段。此时窑场的生产规模亦有很大扩展,1976年考古发掘的屈斗宫宋代窑炉遗址,坡长达57.1米,共有17间窑室,这样大型的古窑炉,实为全国所罕见。屈斗宫窑的产品主要有碗、盘、壶、盅、盒、高足杯等,绝大部分产品芒口平底或实足露腑。这些器物胎质白细,釉汁纯净而莹润,已经出现白中闪黄或泛红的新产品,体现了明代象牙白瓷的初期形态。元代瓷雕塑的佛像已很盛行,为明代德化瓷雕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并有瓷塑佛像进贡朝廷,得到帝王赏识,据《安平志》载:“白瓷出德化,元时上供。”
  元朝,海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泉州已发展为东方第一大港,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之一(另一为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当时泉州即与98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发生海外贸易关系,对外贸易达到全盛时期。瓷器成为泉州港输往海外的一项主要商品。外销瓷在德化窑瓷器生产中仍然占有主要地位。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盛赞德化“瓷市甚多”、“制作精美”、“购价甚贱”,并把德化瓷器带回意大利。据英国首任驻华大使艾惕思到德化参观后证实,至今意大利博物馆还保留一件马氏当年带回的德化佳春岭窑的小花插作品。冯先铭在《新中国陶瓷考古的主要收获》中指出:“屈斗宫窑的标本在国外都有发现,证明宋代曾大量外销。”
  2、成熟繁荣期
  “银泥烧出象牙白,冻玉凝脂总不如”。
  在德化窑瓷中,明代白釉瓷代表了当时德化窑烧瓷技术的最高成就,无论足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远在宋元之上。德化瓷制作精美,格调高雅,瓷质如脂似玉,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象牙白”瓷。这种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纯净而高雅,在日光映射下,釉中还隐现出粉红、乳白或牙黄色,因而菲律宾人称它为“奶油白”;日本人称它是“瓷器中的白眉”;中国人则称之为“猪油白”、“象牙白”、“乳白”或“葱根白”;而法国人所称的“中国白”(Blancde chine)则最为贴切,它赋予了德化明代白瓷更深层、更完美的涵义,所以,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  
  德化白瓷器正式见诸占代史册始于明代。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闽人黄仲昭编撰的《八闽通志》卷二十六物产篇载:“白瓷器,出德化县。”至明代晚期,德化窑业日臻全盛。当时泉州人陈懋仁所著的《泉南杂志》载:“德化县白瓷,即市中博山佛像之类。”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