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德化白瓷发展史略

发布:2015-5-5 14:50:36  来源: 中国瓷器网  [字体: ]

[摘要]:德化古瓷窑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名窑之一。德化窑瓷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特别是明清白瓷,在世界陶瓷史化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

  德化古瓷窑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工艺独特的名窑之一。德化窑瓷质地洁白坚硬、工艺精良、造型雅致、色泽莹润,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是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华,特别是明清白瓷,在世界陶瓷史化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1、始烧年代

  中国的白瓷,首先起源于北方地区,至唐代即有南青北白之说。宋代以定窑为代表的白瓷,在色调上白中微闪黄,釉面细薄润滑,给人以温柔恬静的美感,在工艺上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和划花等技艺,将白瓷的纯白装饰推向一个繁花似锦的阶段。

  宋元时代,德化瓷器随着泉州港商业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展而畅销海外。在德化境内现已发现了42处宋元时代瓷窑遗址,在东南亚、东非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发现了许多诸如军持、粉盒等当时德化瓷的遗物,就是历史的印证。

  北宋时代德化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窑场,其制瓷工艺已采用轮制、模印和胎接成型的技术。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和白瓷的各式碗、盘、杯、碟、瓶、罐、壶、粉盒、洗、花瓶等日用生活器皿。产品造刑精致,圈足宽矮规整,胎质薄细,致密坚硬,釉色滋润,白里泛青,富有光泽感。佳春岭窑的青白釉已经相当的洁白,接近于白釉瓷,可以说是德化白釉瓷的萌芽。

  宋元时期德化窑器物的装饰技法和装饰艺术已经达到了技术娴熟、匠心独具的境界,这一时期德化窑器物的装饰方法,使用刻花、划花和印花等装饰方法,于瓷器表面饰以莲瓣、牡丹、云水、蕉叶、缠枝花卉等花纹以及篾纹、菊瓣、葵纹、麦穗、卷草等几十种饰纹。花纹细致工整、优雅精巧、多种多样,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这些产品在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有发现。

  到南宋时,德化瓷窑烧制技术又有新发展,烧制的白瓷,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高,透光度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一时期的产品除了以碗、盘、钵、罐、壶等丰富多样的日用器皿外,还有新生产出大量造型美丽、形式多样的荷口花瓶和军持,并大量销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宋末元初,德化瓷窑有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一种介于龙窑和阶级窑(又称蛋式窑)之间,较易控制烧成火候的“鸡笼窑”。开始改变宋初以来使用还原烧成的老技术进入采用氧化烧成新技术阶段。此时窑场的生产规模亦有很大扩展,1976年考古发掘的屈斗宫宋代窑炉遗址,坡长达57.1米,共有17间窑室,这样大型的古窑炉,实为全国所罕见。屈斗宫窑的产品主要有碗、盘、壶、盅、盒、高足杯等,绝大部分产品芒口平底或实足露腑。这些器物胎质白细,釉汁纯净而莹润,已经出现白中闪黄或泛红的新产品,体现了明代象牙白瓷的初期形态。元代瓷雕佛像已很盛行,为明代德化瓷雕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并有瓷塑佛像进贡朝廷,得到帝王赏识,据《安平志》载:“白瓷出德化,元时上供。”

  元朝,海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泉州已发展为东方第一大港,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之一(另一为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当时泉州即与98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发生海外贸易关系,对外贸易达到全盛时期。瓷器成为泉州港输往海外的一项主要商品。外销瓷在德化窑瓷器生产中仍然占有主要地位。元代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盛赞德化“瓷市甚多”、“制作精美”、“购价甚贱”,并把德化瓷器带回意大利。据英国首任驻华大使艾惕思到德化参观后证实,至今意大利博物馆还保留一件马氏当年带回的德化佳春岭窑的小花插作品。冯先铭在《新中国陶瓷考古的主要收获》中指出:“屈斗宫窑的标本在国外都有发现,证明宋代曾大量外销。”

  2、成熟繁荣期

  “银泥烧出象牙白,冻玉凝脂总不如”。

  在德化窑瓷中,明代白釉瓷代表了当时德化窑烧瓷技术的最高成就,无论足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远在宋元之上。德化瓷制作精美,格调高雅,瓷质如脂似玉,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象牙白”瓷。这种白瓷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纯净而高雅,在日光映射下,釉中还隐现出粉红、乳白或牙黄色,因而菲律宾人称它为“奶油白”;日本人称它是“瓷器中的白眉”;中国人则称之为“猪油白”、“象牙白”、“乳白”或“葱根白”;而法国人所称的“中国白”(Blancde chine)则最为贴切,它赋予了德化明代白瓷更深层、更完美的涵义,所以,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约定俗成的专有名词。

  德化白瓷器正式见诸占代史册始于明代。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闽人黄仲昭编撰的《八闽通志》卷二十六·物产篇载:“白瓷器,出德化县。”至明代晚期,德化窑业日臻全盛。当时泉州人陈懋仁所著的《泉南杂志》载:“德化县白瓷,即市中博山佛像之类是也。……初似贵,今流播甚多,不甚重也。”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泉州府志》亦载:“白瓷器,出德化程田寺后山中,洁白可爱。”崇祯年间宋应星所著的明代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提及:白瓷“凡白土日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中国出惟五六处,北则真定定州,……南则泉郡德化……。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

  德化白瓷源于宋代,到明代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明清时期可谓是“中国白”的黄金时代。其主要标志是,以何朝宗、张寿山、林朝宗、陈伟等为代表的一批瓷塑艺术大师所创作的瓷塑作品闻名世界,它代表了德化窑高超的技艺水平,被誉为“东方艺术之瑰宝”,特别是道释人物瓷雕,造型逼真,格调高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把德化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独树一帜的“象牙白”瓷创制成功,这种白瓷的釉面纯净无瑕,光泽莹润无比,有如凝脂冻玉,更如象牙般妙造自然,迎光透视釉层中还隐现出温润的肉红色调,它使我国白瓷制作工艺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象牙白”瓷被誉为“国际瓷坛的明珠”、“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并作为中国白瓷的代表,称之为“中国白”;明代德化窑炉在砌建技术有新的创造,在全国首次出现了装烧容量大、既节省燃料,又易于控制烧成火焰的半倒焰式的阶级窑,这种窑炉不仅在华南其他地区广为使用,流传到国外,对国际瓷窑的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铃木已代三原所著的《窑炉》一书曾记载:“阶级窑在福建德化最早出现,同时也最著名。日本的窑,是深受德化的影响而设计的,所以日本把德化的窑估计为串窑的始祖。”

  据国内外考古发现和传世实物中的纪年器等现有资料表明:德化白瓷从明代中叶兴起,明代中晚期达到了鼎盛而且成就最高,至清代中晚期渐趋衰落。至于明清德化 “象牙白”瓷的分期界限,根据现有的资料可将其定在康熙朝。有人将它定在顺治朝,但从所采集的资料看,至康熙朝,德化窑仍然延续明代烧造的工艺烧制“象牙白”瓷,而至雍正、乾隆朝,再没有发现“象牙白”瓷;另外,康熙朝,青花瓷兴盛,逐渐取代白瓷而成为德化窑瓷器生产的主流。

  明代是德化瓷业史上瓷塑艺术最为繁盛的时代,以何朝宗、张寿山、林朝宗、陈伟等为代表的一批瓷塑艺术大师,把德化瓷塑艺术推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明代德化窑瓷塑作品题材十分广泛,造型丰富,不仅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而且形象传神,衣纹简练,线条流畅,以其高超的雕塑技艺、纯净莹润的釉色和典雅可爱的形体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国际瓷坛上的明珠”。尤其对观音、达摩等传统宗教人物的塑造,更为世人所赞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开创了德化窑雕塑艺术的新纪元。

  观音,是德化窑瓷雕中数量最多、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瓷工艺人们根据观音在佛教中具有无边法力、法相变幻莫测、服饰穿戴不同等塑造出了各式各样的造型。史料对明代德化瓷塑观音评价:“有建窑塑像立像者,其素衣而蓝风兜者,像似美女为劣,似男者为贵”(寂园叟《陶雅》)“观音佛高一尺,趺坐,面如美男子,丰而且丽,不可多得之品也。”“明建窑文殊佛,德化窑所造。高一尺,叉手趺坐,色泽光润可爱,如象牙然”(《泉山古物编》),这些评价都可看出明代德化瓷塑的高度成就。就当时所雕塑的观音造型来说,有渡海观音、送子观音、多臂观音、千手观音、立云观音、执经观音、披坐观音、盘膝观音、趺坐观音、袖手披裙趺坐观音、善才龙女观音、坐莲观音等70多种,大大小小规格200多种。其他各种神仙佛像瓷雕有达摩、弥勒、如来、文殊、普提、十八手准提佛、布袋和尚、文昌帝君、福德正神(土地爷)、汉钟离、伏虎祖师、真武帝、寿仙、关羽、西王母等等,以及各种瓷人像。

  据史载:当时瓷雕的背面,往往有篆体“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印章,除了名款外,还有篆体和楷体的“宣德”、“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弘治三年何制”、“大明成化”、“大明成化年制”、“大时万历年制”、“大明国天启年制”、“大明年制”等年款,还有在葫芦形内刻篆体“福建德化制造”、“德化”和方形内刻篆体“福建德化”、“福建德邑”等地名款。

  明代不仅各种人物雕塑达到了杰出的成就,就是其他动物雕塑也很盛行,如蹲踞麒麟、小麒麟、瓷人骑马、瓷人骑龙、瓷牛、瓷鼠、瓷狗、瓷狮子等等,无不活灵活现,逗人喜爱。

  明代是德化瓷大量销往欧洲的全盛期,早在十七世纪,德化瓷器流传到欧洲,并且以它细腻洁白的瓷胎和独具特色的“象牙白”釉令欧洲人大为惊叹,德化白瓷被视若拱璧而争相收藏。1983年7月,迈克·哈彻在中国南海海域成功打捞出水了崇祯十六年至顺治三年(1643—1646年)间沉没的一艘中国大帆船,船上出水了2300多件瓷器,其中就有一部分是德化窑生产工艺的白瓷,产品有觚、杯、炉、壶、碗、观音塑像以及其他一些人物瓷塑等。明代德化白瓷大量销往欧洲,为了符合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德化白瓷不断研究和改进造型和式样,大量模仿欧洲家庭厨房使用的银餐具和陶器的造型,并在欧洲被广泛使用。与此同时,为了适应顾客的喜好,部分的瓷塑也接受外国的影响,如“送子观音”就有点像“圣母与圣婴”,并且塑造了一些以表现欧洲人生活情景为内容的欧洲人像,专门销往欧洲,这种瓷塑作品在国内很少看见。如英国博物馆收藏有以“狩猎”为主题的德化瓷塑,表现的正是荷兰人在打猎的情景。据2001年对甲杯山窑址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有观音、弥勒、童子、福德正神(土地爷)等人物塑像,铺首瓶、炉等陈设瓷,水注、洗、印盒等文房雅玩,以及执壶、盅、杯、碗、盘、糕模(粿印)、匙等日用器皿。尤为难得的足,此次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大量不同器型的器物标本,这些标本的造型、瓷质、制作工艺、烧成方法等与国内外同一时期的收藏品、传世品相同,特别是发现了许多明代接受外国订货而生产的耶稣、圣母、外国生活小组雕、荷兰人骑马等外国人造像的标本,为国内外古陶瓷界对德化白瓷的研究和收藏鉴定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标本。

  明代德化窑的另一突出成就,是“象牙白”瓷的创制成功。宣德以前,德化已经有乳白釉的白瓷生产,并为北方定窑所仿制。日本上由恭辅著《支那古陶磁研究的手引》曾提到“宣德的定窑有纯白釉的东西和牙色(即乳酪色的)两种,虽然也是仿造德化窑的东两,但在手法上鲜明突出,非常引人注目,在制造技巧及造型方面都比宋朝的东西要来得卓越得多。”

  “象牙白”瓷的创制成功,把德化瓷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峰。这种闻名国内外、独树一格的“象牙白”瓷,其色乳白,质地坚韧莹润,细腻匀洁、素静淡雅、稳重大方,在白色中微闪黄色犹如凝脂,似白玉,或隐约呈现肉红色(即所谓“孩儿红”),使人一见顿然有静穆之感。瓷之坯釉结合紧密,半透明度高,在灯光背景下,更见其柔和雅致,引人喜爱。以“象牙白”瓷塑造的人物,色泽滋润,衣带飘拂,栩栩如生;用它制作的各种艺术品,显得精美华贵,似脂如玉,令人赞赏。传到国外,在国际上获得很高的评价,称赞它是“国际瓷坛上的明珠”、“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流传到欧洲,法斟人称之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e).谓中国瓷器之上品,也有的称它为“象牙白”和“鹅绒白”的。日本朋友称它为“白瓷中的白眉”(意为最杰出的作品),“白高丽”,认为“对白高丽式的白瓷,如果以客观而公平的高度给予评沦的话,可说是比白玉更要美观华丽”、“甚全胜于白玉”、“可称为中国古今独一无双的优秀作品”,称这种“优秀产品,虽然胎壁较厚,却比灯罩更要透明……显出光亮美观的肌面,以光滑度来说可称为天下第一”“如果是明朝以前的建白,就是对陶瓷毫无欣赏水平的人,只要一见便可发出赞赏之声。”“建白瓷自宁波流入日本,日本富人,至不惜以万金争购之,足见其精美矣”“福建德化窑生产的手抱婴孩的白高丽手法的观音在日本的基督信徒中当作玛丽娅的圣像而大受欢迎,其需用量之大几乎达到惊人的程度。”“大约十六世纪起,这个白瓷偶然通过葡萄牙的东洋贸易船介绍到西欧以后,立刻……得到全欧洲贵族阶层的欣赏和欢迎,并接受无限的定货。”

  明代德化“象牙白”瓷的出现,对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陶瓷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少皇家瓷器工厂都纷纷模仿生产,掀起了一股模仿德化瓷器的热潮。如法国的圣科得(s.Cloud)、钱蒂雷(Chantilly)瓷器工厂,德国的迈森(Meissen)上厂,英国伦敦西部的切尔西(Chelsea)工厂等等,德国迈森工厂还模仿生产德化的弥勒佛,著名艺术家柏特格(Botthen)也用红色粘土复制了高十四寸的观音。(详见朱培初《中国白(Blanc de chine)——德化瓷器》)毫无疑义,明代德化瓷雕艺术作品的出现和传播,对国内外陶瓷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世界陶瓷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清初至康熙时期,仍然是德化白瓷极盛时期。同时,所产的瓷器已列入贡品。白瓷是德化窑的重要特色,白釉器延续明代的风格并有所发展。清初德化瓷雕继承明代何朝宗的风格,仍然继续烧造。如何朝春所塑造的降龙罗汉像和观音坐像至今尚保存在中国香港和西欧一些国家。

  3、衰落期

  进入清代以后,青花瓷器代替白釉瓷器逐渐成为德化窑生产的主流,窑址遍布县境各地。尤其是康熙以后,“坚姿素质似琨瑶”的“象牙白”瓷的瓷土、釉药配方失传,德化白瓷的釉水以白泛淡青为主,但仍继承明代传统的制作水平,瓷器质量较为上乘,其瓷雕作品也由明代注重塑像造型的完美和刻划人物内心神态转为以精细、繁杂的手法,着意表现外表装饰的复杂和工艺的难度。

  雍乾时期,德化白瓷生产的规模与数量虽然不如青花瓷,但其影响仍不容忽视。乾嘉年间连士荃《龙浔竹枝词》中犹赞“白瓷声价通江海”。清代白瓷在器型装饰方  而,创新品种不多,有仿效明代的样式,也有与同期青花器相同的造型,器物成型以及装饰工艺不如明代精细雅致,作风较为粗犷。日用饮食器皿趋多,陈设供器、文房用器也已不如明代丰富。如仿犀角杯、牡丹杯、龙虎杯等之类的杯盏,胎薄且瓷性脆,不经碰撞,虽然曾风行一时,但少有佳品。

  晚清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我国城乡遭受严重破坏,德化瓷业走向衰落。这一时期的德化白瓷釉水以青白、灰白釉为主,且常伴有铁锈斑点,釉较为粗糙,肉眼下可见一些细小砂粒。道光举人郭柏苍《闽产录异》:“德化窑,皆白瓷器,出德化县。顺治以前老窑所制佛像、尊、垒、瓶、盏,精致古雅,其色洁白,中现出粉红,至今价翔矣。……近胎地厚而精,釉水莹而薄,渐不足贵矣。”但是,不少瓷雕艺术大师如许良西(1800-1868)、苏学金(1869-1919)、许友义(1887-1940)等都擅长雕塑,坚持制瓷事业,继承传统,锐意创新,颇有何派艺术风格,其作品仍获得很高的评价。嘉道年间,许良西不仅善于陶瓷雕塑,尤其精于微雕,曾于—桃核上精镂观音大士、十八罗汉、善才龙女及龙虎、鹦鹉、竹石、杨柳等,惟妙惟肖,其技艺之精,可谓鬼斧神工!1915年,“蕴玉”瓷庄创始人苏学会首创捏塑瓷梅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优等奖,当时县官吴承铣赠以“极深研究”匾额。之后许友义(许良西之孙)首创活动瓷链等工艺制作的《木兰从军》、《关公》、《观音》、《龙舟》等瓷雕作品,先后分别获得在英国、日本和南京举行的国际和全国博览会的金奖,被誉为“特等雕塑师”,国外对其作品有“一箱瓷雕,一箱白银”之评价。1930年,他为仙游龙纪寺精心雕制的《五百罗汉》系列瓷雕,500罗汉构思巧妙,造型逼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开创了古今系列瓷雕的新纪录,这是目前国内独一无二的瓷雕群像,堪称中外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德化瓷雕技艺相互传承,研习切磋,延绵小断,大大丰富了德化瓷雕艺术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清末“蕴玉瓷庄”苏学金博采众家所长,潜心瓷雕创作,终成一代瓷雕艺术大师,后将毕生研习瓷雕技艺倾囊传授给许友义,许友义融泥塑、木雕、瓷雕等技艺于一炉,又将所习瓷雕技艺授予苏学金养子苏勤明,并将养女许配苏勤明,苏勤明兼习苏、许两家之长,继承父业,经营“蕴玉瓷庄”,其儿(苏玉峰)孙(苏珠庄)同样继承瓷雕艺术,将瓷雕艺术发扬光大,堪称德化瓷坛佳话。“蕴玉瓷庄”薪火相传,是瓷都德化现存的“百年老店”,也是德化瓷雕艺术传承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4、恢复兴盛期

  千年窑火,薪传不息。新中国成立后,聪慧的德化大师承优良传统,不断开拓创新,重振“海上丝绸之路”雄风,陶瓷业再次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1972年,德化县第一瓷厂成立攻关小组.成功恢复了明代“象牙白”瓷的配方生产,研制出了一种白中闪黄的瓷种,定名为“建白瓷”(福建白瓷之意)。建白瓷、高白瓷和瓷雕,被誉为瓷坛“三朵金花”。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和瓷土资源优势,以“构筑现代化绿色瓷都”为目标,做大做强陶瓷支柱产业,又相继研制出高白瓷、宝石黄、莹玉瓷、玉白瓷、玉红瓷、宝石釉、中华红等几百种珍贵瓷种,形成了精品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陶瓷等齐头并进的陶瓷发展格局。全县现有陶瓷企业1100多家,陶瓷科研所100多家,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亲笔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高度概括了德化陶瓷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地位。如今的瓷都,山青水秀碧云天,陶瓷盛誉扬四海,先后荣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等称号。在全国陶瓷产区中领先进行窑炉技术改造、领先进行陶瓷企业体制改革,第一个陶瓷工业生产无污染、人均陶瓷出口创汇第一、陶瓷产品出口比例全国第一。

  瓷国明珠熠熠生辉,德化瓷业大放异彩。继一代瓷圣何朝宗之后,德化陶瓷名师巨匠辈出,在陶瓷史上组成了璀璨的星河。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兴泰、杨剑民、邱双炯、苏清河、苏玉峰、陈德卿、许兴泽、李国章等陶瓷大师宝刀未老;柯宏荣、陈桂玉、苏珠庄、许瑞峰、连紫华、李甲栈等新秀梭锋正厉。他们在继承德化瓷雕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把德化瓷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艺术高峰。德化瓷雕先后在国内外各种评奖会上披金挂银,尽显德化瓷艺风采,并远销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对外贸易的一项富有特色的重要艺术品。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