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只小杯圆口相对、紧密贴合,谓之合口杯。从接缝看,它们烧制时就在一起,是真正意义上的永不分离。
合口杯虽不好作为饮器使用,但却是很好的陈设器。它和唐代流行的合欢瓶一样,具有和合吉祥的寓意。
只是合欢瓶是一只瓶子呈现双瓶的外形,相比合口杯两杯亲密无间的吻合,合欢瓶的表现手法要显得含蓄些。
此杯釉质莹润,青花发色淡雅,但其也有缺陷,如杯口稍有变形,边侧有轻微脱釉,但好在青花所绘的花草纹明净简洁、飘逸洒脱。图案大小虽有区别,但从线条的走势看,笔笔挥写流畅,可知制者有娴熟的技艺。正是因为这青花的图案,杯子的瑕疵也就不至于被放大了,俗话说的“一白遮百丑”的道理大概正是如此。
这件合口杯是闽地朋友赠送的,出自德化窑窑址。
德化窑始于宋代,以白瓷闻名于世。德化青花器起步于晚明,加之德化白瓷名气太大,似乎就不为藏界所重了。其实德化青花品质亦佳,明清时曾经和白瓷一起大量出口到欧洲,至今上海博物馆还藏有天启款德化青花瓷。这件合口杯从形制观察,年份离天启也不远,故仍可视为德化青花的第一代标准器。
300多年前,或是窑工闲时的戏作,或是批量制作的样品,熊熊的窑火就这样把两只杯子融合在了一起。因为它们没有服役于人间,所以奇迹般地至今保存完好。它们不失初心,诠释了“百年好合”的价值。但是,作为主宰器物命运的人类,从往昔到现在,却还要经历悲欢离合,此等“古难全”之事,谁都不能找到彻底解决它的方法。还是以东坡居士所言作为寄语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