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2015(第二十九届)中国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海上丝绸之路”大连行首届中国景德镇“瓷”文化博览会在大连开展,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汤建人,大连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董长海,市政协副主席徐国臣、张传吉出席活动。
据介绍,民进大连市委与民进景德镇市委成立跨两地开明书画院,旨在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以景德镇陶瓷艺术为载体,促进东北亚枢纽大连市与“千年瓷都”景德镇市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与沟通,活跃两地市场经济贸易。
此次“瓷”博会,千余件景德镇高端陶瓷亮相滨城,集中展示景德镇高端陶瓷及收藏艺术瓷。“瓷”博会共分知名品牌日用瓷、精品仿古瓷、现当代名家艺术瓷、大学生创意作品瓷四大展区,充分展示特具个性色彩的陶瓷艺术品。组委会还邀请景德镇瓷学院教授为爱好者举办景德镇陶瓷知识讲座,艺术大师将举办爱心慈善拍卖活动。“瓷”博会现场,还有景德镇悦动瓷乐队现场精彩表演。
据悉,“瓷”博会为期4天,将于11日闭幕。
让陶瓷从景德镇走向世界
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景德镇开明陶瓷书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陶瓷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陶艺作品曾获国家级奖10余项、省级奖10余项,曾主编《陶艺技法》,出版《黄焕义画集》,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其陶艺作品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展出,被文化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景德镇博物馆、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博物馆、韩国利川世界陶瓷中心及私人收藏。
作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黄焕义主要从事现代陶艺、日用陶瓷产品、环境陶艺的教学,工作之余,他也从事相同方面的创作。
初见黄焕义的现代陶艺,无论《大富贵》里的牡丹,还是《鱼乐图》里的荷塘游鱼,分明都是我们熟悉的中国风,无不流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而荷叶和牡丹叶,却又脱离了传统水墨的线的勾勒和面的晕染,运用点的叠加堆砌营造大的块面,以达鲜活的艺术效果。黄焕义的水墨青花,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现代陶艺,以其独具一格的面貌,在给人以全新的视觉享受的同时,烙上了鲜明印记。无怪乎在近20年的国内外现代陶艺展上,“黄氏陶艺”成为一道醒目的艺术旗帜而频繁地出现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科班出身的学院派,黄焕义的现代陶艺,从来没有离开传统文化内涵。从青花、釉里红和颜色釉中,获取丰富陶艺的营养。熟悉传统,遵循传统的造型法则,他的现代陶艺从未离开传统的精神内涵。受过西方艺术熏陶的黄焕义,在表现手法上又是现代的,“把传统元素与现代形态相融合,体现的不仅仅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更是民族性与国际性的融合”,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情趣中找到了最佳的情和理、意与象、土与洋、华与朴结合点的黄焕义,守住了“中国的”、“陶瓷的”、“当代的”、“个人的”、“风格的”种种内涵,成就红尘浮世与传统气息坚韧结合的独特风格。
2003年开始,景德镇致力于城市环境改造,黄焕义在现代陶艺领域中另辟蹊径,将耐腐蚀、抗氧化又环保的陶瓷引入城市雕塑之中,“让陶瓷从室内走向户外”,在环境陶艺界发挥重要的影响力。他创作的《门》、《升腾》等一系列大型环境室外陶艺,成为景德镇市的新地标。屹立在昌江边上的《昌江之水》更成为近年来黄焕义环境陶艺的得意之作,“六枚水滴形态的陶瓷作品,象征着中国的陶瓷文化,从景德镇的母亲河——昌江流向世界”,黄焕义说,“也希望通过大连与景德镇成立两地书画院,两地文化交流,将景德镇市最优秀的陶瓷艺术精品和陶瓷文化带进大连,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大连走向世界。”
采访最后,善于把时代精神、民族艺术精神和美学观念转化成荡气回肠的旋律、色调和节奏的现代陶艺家黄焕义表示,希望有一天,能有一个呈现出强烈的时代音符感的作品,为大连这座美好的城市拓展更为深邃的艺术精神世界。
乐茂顺“画虾”三十载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系、陶瓷美术专业教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虾文化院院长,中国景德镇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乐虾图》等作品获多项国家级、省级,金、银奖。论文、艺术传略及作品刊载于《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辞典》、《中国陶瓷》、《江西社会科学》等。
“这虾……画得太灵动了吧!难道是齐白石先生再世?”在展览会现场,很多人看到一只画着虾的瓷瓶,发出这样的感慨。瓷瓶上虾的形态、质感、动势相得益彰,神韵、情趣、兴味珠联璧合。以线写形使虾的质感、虾的灵动、虾的性情,跃然瓷面,尤其是那霸气的双螯,充满了力量之美。然而,瓷瓶的作者乐茂顺却很豪迈:“齐白石画的是老虾,我画的是年轻虾。”
景德镇市绘虾者众多,何况还有齐白石画虾,几乎妇孺皆知,要将虾画好,并以画虾擅长享誉天下,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乐茂顺却以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去开创自己的艺术道路,他以一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精神和态度去知虾、好虾、乐虾、绘虾,从而得绘虾之乐。
“我画了30年虾,开始学画虾时,临摹了大量的齐白石的虾,然而齐白石老先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在临摹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只能学他画虾的精神与要领,如何求变,才是我画好虾的关键。”从此,乐茂顺开始养虾,可以说,他画虾30年,也养虾30年,观察虾的形态,了解虾的习性。
养虾、捉虾、观虾、画虾,乐茂顺曾这样描述他深夜里观察虾的情景:虾独立站在石头上时,昂头挺背,有一股从容不迫的张扬和霸气;虾在慢悠悠游动时,那是一份欢乐;当突遇对手时,它会很机灵;当它伸展双臂去搏斗时,又会很勇猛……“小小的虾反映我内心的世界,让我产生了对虾表现形式的重新认识。我要画年轻的虾,表现虾的勇猛、快乐。”乐茂顺对自己画虾有了定义。
当虾的个性与乐茂顺的心灵相碰撞时,乐茂顺的虾无论从内涵到表现形式都得到了升华。有人说,乐茂顺笔下的虾有灵魂,有人说他笔下的虾是文化也是人性,在乐茂顺看来,他笔下的虾有心灵的想象、感受于自然,于是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品。从此,乐茂顺在景德镇瓷坛画界别开生面、独树一帜,被寓为“虾王”。
乐茂顺说,他画虾,更是要传播虾文化的内涵:“龙的霸气,舞的优美,虾的灵动,乐在其中”。
毕生追求陶瓷书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陶瓷书法”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景德镇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曾获“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和市政府颁发的“第五届景德镇陶瓷美术家”、“陶瓷书法类民间文化艺术家”称号。其作品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景德镇陶瓷馆等收藏。
“谈到书法,我为是炎黄子孙而骄傲,因为我们的先哲用他们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创造了地球上无与伦比的文字艺术——书法;谈到陶瓷,我为是景德镇人而自豪,因为瓷都的先贤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世界上熠熠生辉的工艺——陶瓷;谈到陶瓷书法,我为是我父亲的儿子而欣喜,因为我父亲从事陶瓷书法实践一辈子,在我的生命和血液里留下了陶瓷书法的情结。”这是朱丹忱对陶瓷书法创作的一段随想,却成为他陶瓷书法情结最有力的注脚。
朱丹忱生长于景德镇,父亲又是一位陶瓷书法匠人,耳濡目染中,朱丹忱与陶瓷书法结下了不解的情缘。然而父亲的陶瓷书法更多地用于写字、写款,在景德镇瓷画“诗情画意、字韵印趣”的旨准里,陶瓷书法始终只是个配角。1976年,子承父业的朱丹忱走进景德镇艺术瓷厂,他深刻地领略了陶瓷书法“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间,殊衄挫于毫芒”的独特艺术魅力,“不能让陶瓷书法失去了时代意义,要让它独显东方文化古老而神奇的美学意韵和深厚的人文内涵”,朱丹忱听到了自己心底的声音。
朱丹忱告诉记者,其实早在清朝,督陶官唐英专门到景德镇为皇帝督办陶瓷器皿期间,热爱书法的唐英就曾将自己的书法作品单独写于瓷上,那时就曾有过单独的陶瓷书法作品。既然“世界的艺术在东方、东方的艺术在中国、中国的艺术在书法”,那就一定要让书法的韵味陶瓷上独立显现。
“因为青花的语言平淡,没有律动”,朱丹忱就研究釉中工艺手法,“这种更接近宣纸的状态,能让书法有节奏、有笔调、有情趣”。碍于陶瓷书法过于单调,朱丹忱在创作中将雕刻、装饰等效果融入其中,随器型选书法内容。本次展览中,月心瓶上的一篇《春江花月夜》就是朱丹忱的得意之作,行云流水的小行书字体扇面排列,拓片效果的底色,青龙、白虎等瓦当点缀其中,配以月心瓶的器型,如一幅漫卷的良辰美景,融诗词、书法与陶瓷的精美气息于一体,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艺术境界。
专业从事陶瓷书法的人在景德镇可谓寥寥,朱丹忱又更沉迷于艺术创作而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经济收入一直平平。但朱丹忱始终记得,2003年,即使遭遇疫情的挑战,依然有国粹爱好者托朱丹忱制作唐诗、宋词、散文陶瓷书法,那一份深深地触动,让朱丹忱执念,用毕生去追求在陶瓷的骨骼上,泼洒书法的血脉,铸就文学的灵魂,只为留与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