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湖南>>|
打响“瓷彩天下”品牌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株洲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八代表组调研醴陵陶瓷产业发言

发布:2015-5-25 10:49:13  来源: 株洲日报  [字体: ]

 策划/付权 黎波 李逸峰 执行/张洁 刘军

  地方要发展,首先要找准方向。醴陵的定位,就是要大力发展陶瓷产业。同时要特别注重人才、产量、文化三大要素,做到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

  发展陶瓷产业,要着力打造以陶瓷文化为核心的全域性、全产业模式,建立集设计、创造、展览、旅游、制造、会展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希望醴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陶瓷产业,尊重自己的陶瓷文化,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导、市场主导,促进陶瓷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联系第八代表组的市级领导,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刘光跃

  瓷博会展示了醴陵的形象、城市面貌、干部作风,助推了醴陵的经济发展,积累了会展经验。醴陵市要加强陶瓷文化建设,将陶瓷文化与诗词文化有机结合,推动陶瓷产业发展。

——市党代表、市政协副主席  贺夏盛

  首届瓷博会坚持植根于醴陵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唱戏、群众参与”的思路,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我们要借势发力,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年”活动,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要打造公共平台,公平公正地为所有企业提供公共服务,推动企业变大变强,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将醴陵打造为以现代陶瓷产业为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

——市党代表、醴陵市委书记  周晓理

  【编者按】

  今年3月26日至4月6日,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首届湖南(醴陵)陶瓷博览会在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隆重举行。这是千年瓷都醴陵的大喜事、大盛事。

  瓷博会的成功举办,为醴陵加强与国际国内陶瓷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了绝佳机遇,为醴陵陶瓷产业发展搭建了绝好平台。趁着瓷博会的东风,如何把瓷博会办成国际性盛会?如何建设好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如何打响“中国醴陵·瓷彩天下”的区域品牌,助推醴陵陶瓷产业转型升级?5月20日,株洲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第八代表组30名党代表齐聚醴陵新世纪陶瓷艺术馆,为醴陵陶瓷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近年来,株洲市委积极探索创新党代表履职途径和方式,注重党代表发挥作用的特点和规律,各级党代表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特色产业开展系列调研活动,并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助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此次第八代表组的调研活动,就是在首届醴陵瓷博会成功举办的背景下,结合醴陵县域经济陶瓷特色产业,进行的一次深入思考和探索。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公共研发平台

  【背景】

  与景德镇、德化等陶瓷主产地相比,醴陵市陶瓷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推进陶瓷产业的高速快速发展,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建议】

  产品的研发需要较大的成本,而且研发具有较强的风险性,因而不少企业顾虑较大,不愿在产品的升级换代方面过多投入,研发也难有实质性的进展。

  政府可以出面搭建一个研发平台,由企业和政府各出一部分资金,研发的成果由政府及出资研发的企业共同拥有,这样可以有效地分散企业的研发风险,政府也可更好地发挥服务企业的功能。

——市党代表、醴陵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王友武

  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搭建数据共享平台,研发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网络服务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步伐。

  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研项目,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陶瓷。以陶瓷产品制造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技术含量高的新型陶瓷和陶瓷新材料比重,着力实现传统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做优“醴陵陶瓷”品牌。

——市党代表、醴陵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 余汉平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发展后劲

  【背景】

  随着外地陶瓷产业迅速发展,醴陵一些陶瓷专业技术人才陆续外流到潮州、佛山、北海等地,致使部分企业用工困难、人才缺失,极大地阻碍醴陵陶瓷产业的发展壮大。

  【建议】

  陶瓷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陶瓷人才的培养工作,提升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大高级、中级技工学历教育的力度,与醴陵陶瓷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办学,定向招生,定向培训,定向输送,造就“陶瓷技能大军”,使“订单式”招生和培养比例达到60%以上。

——市党代表、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郭米红

  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注重科技创新团队与产业对接,探索组建产学研基地或技术创新联盟,重点解决陶瓷行业共性技术难题。开展以职业素养、操作技能、新工艺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加快陶瓷机械的研发与应用,提高陶瓷产业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

——市党代表、醴陵市人防办主任 宋水良

  打响“中国醴陵,瓷彩天下”的区域品牌

  【背景】

  目前,醴陵陶瓷行业的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效益低,单打独斗的多,抱团树立醴陵品牌的意识少。

  【建议】

  醴陵市委、政府应该将产业发展思路与“中国醴陵·瓷彩天下”品牌形象相结合,将品牌形象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当中,形成前后连贯、上下联动的品牌宣传工作格局。

  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要协同发力,共同推进陶瓷产业的发展与培养,持续加大对陶瓷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醴陵陶瓷的整体竞争力。

——市党代表、醴陵市西山街道党工委书记 程高翔

  抱团发展在对外竞争以及减少内耗方面具有巨大的效应,政府应通过系列运作,以陶瓷领军企业为龙头,通过整合、重组等方式,形成醴陵陶瓷旗舰,最终形成“醴陵陶瓷”一张名片,增强对外话语权。现阶段可以协会的形式,加强陶瓷企业之间的联合。

——市党代表、醴陵市财政局局长 王志强

  加强宣传,追求瓷博会效应的最大化

  【背景】

  醴陵生产陶瓷的历史悠久,是釉下五彩瓷的发源地,曾是全国三大瓷都之一。醴陵窑因长期生产国家领导人用瓷、国家宴会瓷、国家礼品瓷而被誉为“红色官窑”,享有“国瓷”美誉。尽管醴陵陶瓷有如此多的金字招牌,但在全国的知名度还远远不够,与醴陵陶瓷现有的实力不匹配。

  【建议】

  陶瓷是醴陵的富民产业,瓷博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对醴陵陶瓷的关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应该趁热打铁,采取更为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宣传,追求瓷博会效应的最大化。

  醴陵可在北京、长沙的机场和火车站,沪昆高铁醴陵东站、醴陵火车站,入湘入醴高速路口和城区等地设立大型专题广告牌、电子显示屏,进行醴陵陶瓷主题宣传。在醴陵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醴陵陶瓷相关元素,营造浓厚的“瓷城”氛围。

——市党代表、醴陵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 许君明

  全方位放大瓷博会后续影响,从增强展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发,聚集行业内的顶级专家、企业家、技术人才,举办陶瓷创意文化研讨、论坛,共同探讨和交流国际最前沿的相关专业思想和资讯,传经送宝,合作共赢;同时强化对“中国醴陵·瓷彩天下”的包装和定位,将现代文化、现代观念与品牌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品牌文化。

——市党代表、醴陵市教育局局长 钟国建

  打造陶瓷文化旅游平台,振兴瓷城旅游产业

  【背景】

  此次瓷博会,吸引了省内外参观人数38.6万人次,日均游客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8亿元。在“五一”小长假和大湘东旅游大联盟活动中,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人气旺盛。

  【建议】

  打造文化旅游平台,建设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服务最完善、档次最高的体验式陶瓷文化旅游中心,包括陶瓷文化历长廊、陶瓷DIY与旅游产品等项目,整合岳阳市湘阴县岳州窑、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铜官窑、醴陵市东乡沩山窑等湖湘陶瓷文化历史资源,打造湖湘陶瓷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市党代表、醴陵市阳三石街道党工委书记 肖建辉

  瓷博会圆满收官,但千年瓷都却以崭新的风姿走入全国和世界人民的视野。醴陵要抓住这一契机,打造以陶瓷艺术城为核心的工业旅游线路,与李立三故居、耿传公祠和渌江书院为主的文化旅游线路呼应。

  要开放市场,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重大陶瓷文化旅游项目和线路的投资、建设与经营。在醴陵“瓷谷”附近,重点策划包装和建设一个特色鲜明的陶瓷展示中心,要形成规模,同时又必须避免雷同,要各具特色。

——市党代表、醴陵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 唐飞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