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隆、万三朝的青花瓷器,主要还是景德镇的产品。民窑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特别好的,也有很粗糙的。过去认为万历朝的瓷器一定粗糙,其实不然,它只是分类非常明显,好的特别好,粗的特别粗。
明晚期大量瓷器出口欧洲,由此可见我国的生产能力。
万历时期兴起全国范围的收藏热,导致当时的瓷器后世多有模仿。光绪朝很多瓷器就是模仿万历,因为日本人特别喜欢万历风格的瓷器。晚明时期的瓷器备受日本人推崇是有原因的。
日本有很多人跑到中国来学习。有个日本人叫吴良大甫,他来学中国的瓷器,学成后回到日本去烧,创造了一种“祥瑞手”瓷器,与万历时期瓷器风格非常一致。明朝瓷器的第一次高峰是永宣时期,第二次高峰就是嘉万时期。
瓷器的丰富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有品种。晚明瓷器千变万化的造型、醒目的蓝色、贴近生活的装饰,让人非常喜爱。万历一朝,官窑、民窑的青花瓷器不计其数,烧造量非常大,持续了四十多年。
万历时期的国家官银消耗中,大量用于瓷器烧造。晚明时期,16—17世纪,国际海洋贸易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欧洲各国都在成立各种海上运输公司,抢占市场。当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外贸易的开展和瓷器生产的花样翻新。
资本主义萌芽大大刺激了中国瓷器的生产,尤其是青花瓷器。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商品就是丝绸、瓷器。商业瓷器的生产又刺激了市场活力,这一点表现在青花瓷上,就是既适应国内市场,又适应国外市场。
明晚期青花极为充分显现出商品的特性,这个特性超过了最早的艺术特性。永宣瓷器是艺术特性明确,而嘉万瓷器是商品特性明确,这就是晚明瓷器的魅力。
万历朝已经是明代的尾声了,但仍有天启和崇祯断后,明朝最后的两个朝代。满清入关以后,瓷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顺治朝衔接明朝,又为后来辉煌的康熙青花打下基础。明末清初这个时期不足半个世纪,在中国陶瓷史上称之为“过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