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它是国际瓷坛明珠、世界白瓷之母、千年传承的艺术结晶,再美再多的的词语也表达不尽德化瓷的的美,即日起,中华陶瓷网推出“恋上德化瓷”系列德化瓷作品欣赏专题,将分期发表当代德化陶瓷名家作品欣赏,本期名家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颜松柳。
名家简介:

“要想活得不后悔,就要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然后坚持一生只做好一件事,让每件陶瓷开口说话”,颜松柳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他对陶瓷的热爱。他的作品设计理念源于博大高深的中国文化及传统工艺元素,用明快随意的现代设计技巧再行整合,效果简洁圆融,去繁求精,更充满令人惊喜的创意。在业内有自己鲜明的“片面之瓷”。善于将题材从某个意境角度出发求取最理想的形象,使作品有时间地点和情节。使观者在泥我之间位移,陶醉。能够和作者作品三位一体达到通融。
颜松柳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1977年8月出生,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福建省技术能手,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现任德化瓷言坊艺术总监,泉州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泉州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理事。。他的《一苇渡江》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并入选中国美术馆,二零零五为西安大唐芙蓉园设计制作大型组雕《召见使节》,作品《唐韵仕女》被西安市政府选赠首次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与苏珠庄先生合作);为德化陶瓷博物馆设计制作大型陶瓷浮雕壁画《瓷国史话》(合作);多次参加中国工艺美术专业评比并荣获三金八银;作品《一苇渡江》入选中国美术馆全国陶瓷艺术邀请展,被福建博物院永久收藏。二零零六年六月荣获“中国收藏家喜爱的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颜松柳作品欣赏:

《春风得意马蹄疾》
“昔日龌龊不堪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代诗人孟郊于46岁时中进士后,写了这首诗《登科后》。诵读起来感到几许畅意,于是几多龌龊皆尽抛却,于得意中稍显矜持的诗人形象闪现眼前。舒畅,快意;从容,自信。
作品用电窑烧成,历经36小时的升温、恒温、保温,烧成温度达到1320度。成品的尺寸为:长40公分,宽14公分,高33公分。德化优质的中国白瓷泥,使得作品更好地表达出诗意的豪放与从容。作品获2005“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一苇渡江》
作品以达摩过江为题材,脚踩芦苇而至,全身僧衣紧裹,以睿智的目光俯视着常人难以征服的江水。翻滚的江浪简单处理出基本型, 不仅和整体的风格统一,更增加了整件造型的飘逸感和烧成难度。作品经电窑48小时的升温、恒温、保温,烧成温度达到1310度。成品的尺寸为:高52公分,宽28公分,深度17公分。德化优质的中国白瓷泥,使整件作品达到含而不露的艺术效果,更好地表现出禅宗达摩动静一如的高超境界。
作品入选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获2006年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传统艺术金奖。2006年6月被福建博物院永久收藏。

《郑成功》

《观沧海》
作品根据曹操《观沧海》诗意,表现诗人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作品又融进了想象和夸张,表面使用开片釉,将“笼盖吞吐气象”的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转换为立体的视觉感受。作品用电窑烧成,历经42小时的升温、恒温、保温,烧成温度达到1330度。德化优质的中国白瓷泥,使得作品更好地表达出诗意的豪放与从容。作品获2006获“中艺杯”作品评比大赛银奖。

《举杯邀明月》
作品根据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句意境而创作。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作品造型锁定其动作“举杯邀明月”上,诗人倚石独酌,于是突发其想,把无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作品即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只能与月光身影共酌,又体现诗人独行其乐的浪漫情怀。
作品用电窑烧成,历经36小时的升温、恒温、保温,烧成温度达到1320度。成品的尺寸为:长23公分,宽12公分,高38公分。德化优质的中国白瓷泥,使整件作品达到滋润如玉的艺术效果,更好地表现出诗人浪漫的思想境界。

《荷瓶观音》

《唐韵侍女》
一提起唐朝,就想起她辽阔的疆域,想起她的繁荣富强,想起她的文化艺术。唐韵仕女雕塑的想象力,揉合她的富贵与纯真,高雅与善良,如一缕清风扑面而来,再现唐帝国强大繁荣的历史背景。
作品使用德化优质的中国白瓷泥,电窑烧成,历经48小时的升温、恒温、保温,烧成温度达到1320度。作品被西安市政府于2005年4月30日赠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2005年5月5日赠送来访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

《知音》
作品再现俞伯牙遇见钟子期时,通过乐曲《高山流水》使两人的思想与心灵达到高度的默契和谐,并以浮雕形式将周围环境处理于长方形底座上,简练的底座外形更增加了时空的空旷与跨越感。
知音是以心换心,知音是互相呵护着的玻璃心。从伯牙摔琴祭知音到鲁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之感叹,体会千古知音最难觅。人们渴望知音,就是渴望心灵的满足与理解,于是有了“士为知己者死”,有了“心有灵犀一点通”,有了长叹一声“知我者也……”。作品使用德化优质的中国白瓷泥,电窑烧成,历经48小时的升温、恒温、保温,烧成温度达到1315度。成品的尺寸为:长41公分,宽16公分,高30公分。作品获2006“金凤凰杯”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

《竹影萧萧》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诗书画” 三绝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郑板桥于范县做官时画《深山兰竹图》的题画诗“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早须脱,好来高枕卧期间”。当时的郑板桥与贪婪腐败的污浊官场格格不入,诗意中表现出板桥向往能够脱离官场,过上悠然洒脱的生活,充分享受人生的尊严和快乐。
作品造型突出表现郑板桥“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月光下一手握扇倚于石旁,翘首微望,细听竹声。德化白泥温润尔雅的瓷质使整件作品更好地表现出郑板桥清癯雅脱,瘦劲孤高的精神品格。

《沉香》

《马到成功-3》

《梦香》
美人之梦一定是香的,她或许梦见天国之美,那里没有眼泪,没有悲伤,没有痛苦,没有战争。那里有小桥流水人家,草原蓝天白云,还有那等待在海边手捧鲜花的白马王子……。嘘!请安静,不要惊醒她。
作品用电窑烧成,历经36小时的升温、恒温、保温,烧成温度达到1320度,成品的高度为25公分。德化优质的中国白瓷泥,使整件作品达到滋润如玉的艺术效果,并结合传统手工捏花更好地展现出浪漫的视觉感受。

《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图在法海寺壁画中最为出色。人物刻画既具有传统的形制,又具有写实的基本手法,突破了僵硬的模式和程式。绘制技术精细完美,细微处一丝不苟。
水月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面目端庄,大慈大悲。半跏坐于礁岩之上。面如满月,超然脱俗。是佛,却微露慈母的温情,是神,但足显处子般的恬静,给人以清新明净之美感。穿着装饰,有宝冠、耳环、项圈、璎珞花饰、手钏手镯、脚镯、络腋、宝带等八饰,样样齐全。观音莹莹酥胸袒露,纤纤玉手自然下垂,丰腴温暖,富有弹性。轻纱蔽体,脚镯上碎铃环绕“漫腰束饰裙,赤了一双脚”,使人更感觉到菩萨的慈悯可亲。
更加使人叹为观止的是水月观音的绘画技巧,壁画上的披纱面积非常大,线条却非常的精细、均匀、工整、挺拔,堪称壁画中的一绝。披纱上的图案是六菱花瓣,每一花瓣都由40多根金线组成,沥粉贴金,闪闪金光,细如蛛丝,薄如蝉翼,好象水月观音在轻纱下微微呼吸。

《竹报平安》
下期“恋上德化瓷”将带您一起欣赏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苏友德作品,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