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营户坐在家里动动鼠标,一年就向国外卖出6000单陶瓷产品,净赚12万元;企业也看中这条渠道,组建团队后却面临物流昂贵、成交量低的难题。面对已知的庞大国外需求,德化陶瓷亟待突破众多瓶颈,挤上跨境电商首班车。
德化陶瓷抢位跨境电商
东南网6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张圆圆)
抢占市场先机
“我在速卖通跨境电商平台上开有2家网店,去年大约实现6000单交易量。按每单20元的利润来算,一年可净赚12万元。”近日,家住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的叶德锋告诉记者。他从2013年开始接触跨境电商零售业务,专门出售陶瓷刀具、陶瓷咖啡杯等产品,如今顾客已经遍布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国家。
除了个体经营者,不少企业也跃跃欲试。德化言艺茶具公司负责人林福镇介绍,公司正在筹备设立跨境电商业务部,从人员培训、平台选择、产品定位到物流、结算等配套服务都在前期准备中,希望抓住眼前这一黄金时机,打开国外市场。数据显示,德化现有跨境电商企业100多家。
龙鹏集团是德化陶瓷龙头企业之一,主要生产陶瓷艺术品。“以往我们都是依托广交会等线下平台与国外客商进行交易,一年大概只有2次机会。有了跨境电商平台,就可以即时发布新产品信息,在线上与客户洽谈,然后下订单,省掉了不少中间环节。”龙鹏集团外贸业务负责人林启煌说,“目前,年交易额已达20多万美元。”
“多数人看中后就直接下单,只有15%左右的买家会咨询、讲价。”叶德锋说,“目前在速卖通平台上,陶瓷产品还不多见,蕴藏着巨大商机。”
多因素制约发展
外国人想买、本地人想卖,但德化陶瓷零售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德化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赖发熙介绍说,近年来,通过速卖通、敦煌网等跨境电商平台,该县涉足跨境电商领域的个体经营者和企业不断增多,但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数量和交易规模都不大。
“公司去年开通了速卖通账户,从职工团队里抽调出几个人,专职负责这块业务,但因为物流昂贵、成交量低,最后还是暂时选择放弃。”德化千瓷汇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斌彬认为,物流是跨境电商最大的制约瓶颈。
叶德锋分析说,以中国邮政小包为例,邮寄到较远的国家一公斤要100多元,较近的国家一公斤要80多元。从网上下单到消费者手里,最快也得2个星期,慢则可达2个月。比起中国邮政小包,联邦快递、UPS等国际快递会快一些,但物流价格也相应提高,一公斤最少要160元。
除了物流价格高、时效慢,陶瓷制品单价不高、容易破损、重量大,以及人才短缺等不利因素,都影响了德化陶瓷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
探索破解之道
在宏观层面,众多物流企业也看到了跨境电商产业的巨大潜力,做出了诸多尝试。
针对跨境电商普遍存在的物流问题,EMS推出了e邮宝、e特快等国际物流方案。德化地区EMS国际客户经理陈颐彬说:“比起中国邮政小包,e邮宝的物流时间更短、价格更便宜,最多15天就能送达,到美国只要7天时间。e特快就更快了,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只需4天时间。”
此外,EMS目前已在美国设有海外仓,接下来还将设立德国仓、日本仓等。“有了海外仓,跨境电商企业就可以将商品批量运到海外仓库,提前备货。”陈颐彬说,“一旦有顾客在网上下单,就可以直接从海外仓发货,进一步缩小了跨境电商的物流时间和成本。”德化县商务局正积极撮合当地相关企业联合设立海外仓,目前还处在合作方案的具体论证、商讨阶段。
德化陶瓷企业也在行动。
眼下,德化跨境电商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正在抱团发展,纷纷加入该县电商协会,并将适时成立跨境电子商务分会或联络部,计划创建跨境电商营销联盟,借此来增强同知名电商平台、国际快递服务商的议价能力,降低运营成本。
记者手记>>>
扶持跨境电商 着眼未来发展
跨境电商才刚刚起步,正在成为新的利润角力场。但由于周边环境条件尚未成熟、完备,跨境电商也面临着种种有待破解的瓶颈和挑战。
从政策层面来说,现行体制、法规等还无法为跨境电商提供与国内电商同样便利的商务环境;在交易方式、货物运输、支付结算等方面,跨境电商与传统出口贸易也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很多难题的破解没有先例可循,可能也将较长时期困扰跨境电商发展。但是回看众多新兴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行业面临发展瓶颈时,率先想出办法、取得突破的企业,往往能够占得先机,实现高速增长。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跨境电商给德化外贸型陶瓷企业提供了一条营销渠道,尽管还有待进一步疏浚畅通,但其连接的市场极为广阔。政府应该立足长远、着眼未来,扶持企业跨境电商业务发展,为跨境电商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