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倾国倾城德化瓷

发布:2015-6-15 15:53:02  来源: 德化网  [字体: ]

  小时候在闽南老家,每天接触最多的是德化瓷器:吃饭用的碗、调羹,盛汤盛菜的碟、盘、盆,泡功夫茶的茶具,酒杯……,一直到大厅桌上供着的瓷雕观音、青花瓷瓶。德化瓷——这个温馨的符号无处不在,感觉十分亲切,因而,打从小就对瓷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感情。

  长大以后到福州工作,我看到了德化之外的瓷器,对德化瓷便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在一次景德镇瓷器博览会上,与景德镇来的小姐谈起德化瓷器,她眼中立即闪耀出敬慕的光芒。她问“德化在你们福建?”景德镇瓷都小姐的疑惑让我又惊又喜。

  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瓷都”。然而一个十分有趣的事实是:外界更多地把“德化”这个符号与“中国”、与“瓷器”联系起来。

  我曾于1987年到过泉州市德化县采访,那时是采访报道德化曾氏与台湾渊源关系,非为德化瓷而来。然而,原德化县陶瓷博物馆馆长徐本章先生却自豪地带着我参观宋代古窑址“屈斗宫”。徐先生如数家珍地向我讲述他心目中的德化瓷,第一次让我大开眼界。有意思的是,时隔十几年的今天,我带着采访任务又一次来到德化,这次的目的就是向外界报道德化瓷。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德化,内心油然而生近乡情怯之情。我又一次来到屈斗宫。

  古窑址位于德化县城东南隅的宝美村覆船山西南坡,因附近有座屈斗宫小庙而得名。遗址东西宽300公尺,南北长约150米。1976年,福建省、晋江地区、德化县和厦门大学历史系联合对它进行发掘,今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依山而起的宋元窑基,它坡长57公尺、宽1.4~2.95公尺,泥土间显露着不少残缺的瓷器文物,两侧芳草萋萋。屈斗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对它十分重视,在古窑址上建造具有闽南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及附属设施,成立文物管理机构,派专人加以保护。

  研究德化瓷的专家陈建中先生今天是德化县文化体育局的副局长、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他对德化古瓷器的鉴定、德化外销瓷的研究成果令海内外同行刮目相看。我跟他联系时,他正在屈斗宫文物管理办公室。我们的交谈就在这德化瓷文明的发源地进行。他向我谈起今年八月应台湾一家水下打捞公司的邀请到印尼海滨鉴定清代沉船“泰兴号”出水德化瓷器的经历。

  1822年1月(道光二年)的一天,一艘名为“泰兴”的商船满载着2000多名旅客和德化生产的青花盘、碗、杯、碟、罐、盖碗等日用瓷器从厦门港启航,这艘船长50公尺、宽10公尺、重100多吨,乘风破浪朝南中国海出发,目的地是中西瓷器交易重镇印尼爪哇。为了避开海盗的劫掠,“泰兴号”绕道西沙群岛,不幸触礁沉没。船上旅客除198人获救外,其余的1800多人连同德化瓷葬身海底,成为世界航海史上悲惨的一页。

  多年来,为了揭开“泰兴号”沉船的神秘面纱,海内外考古专家多次对它进行水下发掘。1995年5月,澳大利亚一家海洋公司在南中国海附近将“泰兴号”打捞出水,他们欣喜地获得了35万件珍贵的中国清代瓷器。为了鉴定这批古瓷器的产地,参与打捞的台湾水下考古公司程子朋先生特地邀请陈建中先生前往印尼爪哇海滨实地鉴定。

  爪哇海滨风光秀丽,海阔天空。金色的沙滩上随处可见散落的古瓷碎片。附近小镇商店出售的也是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来自中国的古陶瓷。陈建中先生说,在异国他乡,在程子朋先生的陪同下,他看到了德化青花瓷:有灵芝纹青花盘碗碟、“晨光半名香”青花盘、梅雀图青花盖碗、兰竹菊青花盘、青花小汤匙、寿字纹印青花碗时,眼泪夺眶而出。

  更让陈建中先生感动的是,台胞程先生提出要将一部份出水的“泰兴号”瓷器送回德化。程子朋先生说:“台湾渔民至今流传着源自福建的习俗,在海上打渔时,如果捞到遇难者的遗体,都会主动救捞并运回山上掩埋,以慰藉死者英灵。今天,我确切知道这些瓷器来自德化,我有一个心愿,要将其中的一部份送回故乡。”2002年8月19日,程子朋先生带着36件“泰兴号”古瓷器来到德化,虔诚地捐献给德化县博物馆。

  德化陶瓷制造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开始烧制印纹陶。到了唐代,德化的陶瓷制作已初具规模。宋元时期,泉州剌桐港对外贸易兴盛,德化陶瓷遂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面对琳琅满目的德化瓷器,由衷地发出“既多且美”的赞叹。

  在德化城郊宝美村,一座“祖龙宫”终日香火绕境,宫里供奉的主神原是德化草埔尾的瓷工,名叫林炳。祖龙宫宫务管理董事会理事长林睦柱先生告诉我,“祖先林炳在宋朝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发明出拱圆穹顶的窑室,并革新许多制瓷技术,从而大量生产优质瓷器。林炳逝世后,被当地人尊称为‘窑坊公’,建庙奉祀。”

  林炳的制瓷技术影响至今,数百年来,祖龙宫的奉祀方式十分独特。每逢庆典,参与祭拜的不是一般的善男信女,而是从事陶瓷业的技工、老板;奉祀的供品不是三牲水果,而是德化瓷新产品、瓷雕获奖作品。

  位于德化县城关醒龙桥南侧的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是福建省第一家资料齐全、陈列考究的陶瓷专业馆。博物馆以近三千件古今瓷器向人们展示数千年来德化陶瓷业发展的一幕幕情景。

  我最喜欢德化高白瓷,它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瓷雕、建白瓷和高白瓷被誉为德化瓷坛的三朵金花。在瓷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观音。在众多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中,明代何朝宗的渡海观音瓷雕令人叹为观止:这尊观音身着宽袖大衣,长裙曳地,赤足立于波涛汹涌的海浪莲花座上,飘然渡海。既表达了观音的温柔性格,又颇具男性特征给人以超凡绝尘,充满智慧,文静慈祥,极富人情味和亲切感。

  何朝宗的瓷雕名闻名遐迩,但是他的传世作品数量几何却众说纷纭。

  张圣福、朱光亚编写的《中华国宝》记载,“据说何朝宗一生仅仅制作了四十多件瓷雕”。而P·J·唐纳利著《中国白——福建德化白瓷》一书则说,何的作品“单西方就有二百件,总数可能达到一千件。”

  何氏作品表现的题材主要为达摩、观音、文昌帝君、释加眸尼、罗汉、关公双耳炉、小花瓶等。大部分为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著名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在国内并不多见。

  民国时期,德化民间艺术家许友义名声显赫,他的瓷雕作品先后在日本、英国和我国台湾、南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奖。他的传世作品五百罗汉现珍藏在仙游县龙纪寺中,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瓷雕系列巨作。在德化县湖前许厝12号,我拜访了许友义的后代许兴泰和他的儿了许瑞峰。

  许兴泰先生是福建陶瓷界唯一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高级工艺美术师,听说记者要录音采访,他一再推辞。但听说我们从福州远道而来,立即感到十分亲切。他说,自幼受父亲许文君的启蒙,吸收了德化传统瓷雕的精华,长大后到福建师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到福建轻工研究所工作,从事陶瓷雕塑。在福州市生活了很长时间。许先生室内展室摆满瓷雕作品,有“坐岩观音”、“训鹏观音”、“坐莲十八手观音”,观音作品特别强调垂目、直鼻、小口、丰颐,雍容大度,凝重朴实,具有深厚的传统瓷雕功底。许先生的作品独具一格,曾有三十多件获得国家、省、部级嘉奖,深受海内外同行推崇。

  在许先生客厅,有几件瓷瓶作品引起我的兴趣,瓶颈、瓶身晶莹的花儿重重叠叠,颜色由浅黄到浅紫,由浅紫到青,由青到蓝,一朵朵竟相开放,象雨伞、象蘑菇、象云彩、象海浪。许先生的儿子许瑞峰说,这是他们父子近年来研究的产品,叫结晶釉,还有一种叫辣椒红。属窑变系列。结晶釉的特点是结晶花色均匀,色泽丰富,亮度好。它是经过高温窑变天然形成的,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目前,景德镇、佛山等地也有同行研制,但成功率相当低,且结晶花控制得不够理想。

  说起德化当代瓷雕艺术,柯宏荣、陈桂玉夫妇的作品真令人大开眼界。他们夫妇开办的宏益陶瓷雕塑研究所坐落在德化县大洋科技开发区。年轻的陶瓷雕塑家陈桂玉热情地接待我们。在二楼展厅,陈列着他们90年代以来创作的数以百计的瓷雕作品。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将相和、卖炭翁、三顾茅庐到天鹅舞,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相当广泛。每件瓷雕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作品《三个小和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把仰天长啸、左顾右盼、昏昏欲睡的三个和尚的表情塑造得惟妙惟肖;《司马迁》则几乎全裸,一层瘦皮包掩不住铮铮铁骨,手捋长须,傲视远方;《龙女牧羊》生动地塑造了龙女在野外孤苦伶仃牧羊时思念家乡亲人而仰天长叹的细节,使人一见顿生恻隐之心;还有《孔雀东南飞》、《锄禾日当午》、《将相和》、《钟馗醉酒》等都是妙不可言的瓷雕艺术精品。

  2000年8月,他们夫妇的瓷雕作品“三月三”、“山鬼”入选参加“中国文化美国行”活动,到美国巡回展览,深受海外人士赞赏。

  陈桂玉原来是德化陶瓷二厂的一名工人,受著名雕塑家王则坚的影响,走上雕塑艺术的道路。1980年,她考取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经过四年的雕塑专业学习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不懈追求传统技法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德化陶瓷艺术的兴盛与对外贸易息息相关。早在宋朝,德化瓷器就通过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剌桐港远销海外。这一时期是德化陶瓷业十分成熟、发达的时期之一。1932年冯和法在《中国陶瓷业之现状及其况》中写道:“宋末荷兰人将福建(主要应指泉州)贩运瓷器到欧洲,价值每与黄金相等,且有供不应求之势。”

  著名诗人舒婷在《我与瓷的远行》一文中讲述了她在欧洲与德化瓷心灵碰撞的难忘经历:“1988年6月份,我参观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受了一次瓷文化的洗礼。中国的古瓷以含蓄久远的魅力使参观者起了顶礼膜拜的敬意,我这才明白一块残瓷片有时价值超过同体积金子的道理。我无法形容我在包括德化古瓷的这些展品前心灵的震憾,只记得听说伦敦最古老的东方学院有一个瓷器展览室,是私人收藏品,价值超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展品,我立即放弃了参观格林威治村的计划,随台湾一位著名的古陶瓷鉴赏家前去。在那些或古朴或精美或典雅的展品威慑之下,朋友说我紧张得象猫那样目不转睛。”

  今天,德化全县1100多家陶瓷企业每年生产的产品大部分还是外销瓷。在德化南环路,我采访了德化晖德陶瓷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1993年的公司,今天已拥有厂房七千多平方米,工人100多人,每年开发700多种海洋系列艺术瓷新产品销往欧洲。总经理王光明高兴地说:“工厂一年四季不停产,产品供不应求。”

  德化县人民政府助理调研员黄建发先生接受我采访时认为,德化的陶瓷业从古至今一直是外向型的,德化陶瓷至今还在影响着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去年,全县陶瓷产值38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的产品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的比例很小。这就是为什么在外国人眼里,德化与中国,与瓷器的符号紧密相连;而在国内,人们对德化所知甚少的缘故。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