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怡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色识(2)
广彩瓷器的色彩极其明艳。据说,工匠们会根据西方人的审美习惯,在作坊里自制一些颜料。比如水青,外地人又把它称为广翠,有点似青花的颜色。水绿,是像湖水一般绿的。西红,是一种薄而匀的红色,像胭脂。茄紫,是用江西红和水青配成的紫色。还有鹤春,色似鹤蛋壳的颜色,因广州话称鹤蛋为“鹤春”,故名鹤春色。这样的颜料在当年的工场里,会不会发出声音呢?就算到了今天,光是听听这些颜色的名字,也觉得美。
因了这样的慧心独具,因了这样的精工细作,从珠江边的作坊里,一批批生产出来的广彩瓷器,该有怎样迷人的风姿呢?这是不言自明的。欧洲的贵族们忙不迭地把他们厅堂和餐桌上的器皿撤下,统统换上这来自东方的金碧辉煌的瓷器。据记载,1766~1786年就有超过1100万件中国瓷器运往瑞典。
广彩瓷器,是一直流传到今天的一个五彩神话。
比如,这一件乾隆时期的广彩蓝彩描金折枝花卉纹碟,边沿用麻色、蓝、金彩绘织锦、喇叭、箫及葡萄纹一周,内底饰蓝彩四瓣小花串一周,中心画蓝彩加金折枝花。这样迷人的蓝彩瓷盘,漂洋过海出现在那些欧洲贵族的盛宴之上时,会引来怎样的惊叹呢?据说,当年的欧洲贵族都以用中国瓷器待客为荣。
这件广彩纹章八角盘,是雍正年间的出品。沿边及折沿处绘金彩连续花边各一周,板沿上绘折枝花卉四束,盘中央绘的是贵族的家族纹章。这件瓷器看来是欧洲世袭贵族在中国定制的瓷器,它们曾去到那个古老家族的宅邸中,在葡萄美酒的欢乐饮宴中泛着清冷而热烈的光芒,印的虽然是这个家族的徽章,抹不去的却是亘古不变的中国色调。
更多的广彩瓷器上,印的是中国世俗社会的种种场景。这件广彩人物图折腰盘,迷人的金彩花卉围住的是一幅寻常的乡村小景。临水的小屋,窗下有树,远山含烟,素装的妇人正倚窗和路过的老妇稚童说着闲话,一只狗在旁边守护。好像听得见阳光筛在院墙之上发出的声音。这太平盛世里的寻常人生,简静而有暖意。
当年,在珠江边的瓷器作坊里,那些不知名的匠人用彩笔在白玉般的瓷胎上细描的时候,眼前是否也曾掠过许多熟悉的日常记忆呢?听着窗外流水的声音,知道日子在一天天过去,人间的烟火气息化作了笔下的繁华景象。好像所有的好日子都在那瓷胎上定格了似的。携琴访友、寒江独钓、南窗小读、夕阳归舟、曲水流觞、野外待渡、踏雪寻梅,还有那美人抚琴、仕女庭戏、村妇采桑、稚童捕蝶、仙人乘槎、樵夫打柴,端的是岁月静好,人世安定。日色映溪连山,又照在庭院里,渔樵耕读的人们各得其所,心思清明,日子像树叶一样泛着绿意,杂糅着风露和日晒的气息,真让人留恋。
在这样的瓷器前流连久了,你会觉得整个身心都会沉溺进去,沉进一个中国文化的迷梦之中。那是一个花开富贵、风日妍静的世界,因了千年的文明,花有百样,色有千端,五彩之上的龙凤呈祥,自有大器和庄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