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展会分类: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树脂工艺  卫浴陶瓷  建筑陶瓷  陶瓷机械  原料辅料  其它展会 国内展会 国际展会
  展会搜索   展会时间
展会手册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展会新闻>>|
普及陶瓷文化 无关文物与否

发布:2015-6-26 8:52:52  来源: 文汇报(上海)  字体:[字体: ]

  本报记者 徐维欣

  日前,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开馆。然而,迎接这个“国内高校首个陶瓷主题艺术馆”的只是短暂的掌声,而后便陷入巨大的争议之中。由于开馆展览的展品被质疑“假得离谱”,于是一个在校园内举行的“艺术展”在文博圈内掀起了波澜。

  昨天,浙师大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 采访时表示:“陶瓷艺术馆的主要功能是为参观者提供美学欣赏、艺术熏陶的场所。馆内展品不论真假,只有美丑。”同时,由于展品大多由该校美院退休教师无偿提供,校方表示“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为这些藏品进行文物鉴定”。不过校方也同时表示,今后会对有关细节进一步予以完善。

  被质疑“假到惨不忍睹”

  在浙师大官网上有关陶瓷艺术馆开馆的信息中,一款标明“清康熙御制”款珐琅彩碗,无论在捐赠证书还是官方信息里,都特意加粗标明“未经鉴定”。这4个字也标注在大部分展品之中,同时校方强调,在入馆须知、展品标识、捐赠证书等各个环节也都指出艺术馆所有展品均未经专业机构鉴定,仅供参观者艺术欣赏。

  尽管如此,展品仍然让不少人频频摇头。知名博主“花市暂得楼”在微博上写下“假到了惨不忍睹、令人发指的状况”,迅速成为转发热帖。其中,最让人诟病的,是一款“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此件原物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扬州博物馆,这一国宝级别的珍贵文物存世仅有3件,眼下突然另有一款在高校中现身,实在让人无法想象。另有文物考古方面的专家看后直言:“展出的梅瓶、青瓷,一看就是新的,只能算作工艺品。”

  一般而言,正规的博物馆会慎重考虑展品来源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捐赠之前,相关文物主管部门必须进行文物认定。不过,取名“艺术馆”,似乎并不适用这一规定。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杨新平曾表示,浙江工商大学内的浙商博物馆、中医药大学内的中医药博物馆等都经过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而对于浙师大陶瓷艺术馆并不知情。

  校方称“不论真假,只有美丑”

  根据原先规划,浙师大有意将陶瓷艺术馆打造成一个集教育、科研和公共文化推广的文化平台。“艺术馆将面向学生开设陶瓷艺术主题课程、开展陶瓷艺术专题展等。实际上是向有兴趣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基础知识,因而与是否为文物并没有直接联系。”负责陶瓷艺术馆运营的负责人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若是碎片化的真文物,无法向观众传递美感,艺术馆是不会展出的。”

  “艺术馆每周一三五下午对外免费开放,没有任何经营行为和利益参杂,被卷入这样的风波,多少有些无奈。”该负责人介绍,这位退休老师不仅在艺术馆建设期间提供了部分资金支持,开馆之后又无偿提供了部分展品。“开幕式后,他马上就返回了南非的家,何需作假来炒作呢?”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赵幼强表示:“高校的博物馆带有公益性质,和社会是脱节的,里面有些真假问题也是带有研究性的,如果有不对,也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完善。”校方也因为这次争议做出了反思,艺术馆方面除了考虑在标签中对展品作进一步补充说明外,在今后展览中,还将更加周全地考虑相关细节。

  争议的双方或许都有着相同善意的出发点,不过校园艺术馆的作用也有所显现,有学生在参观之后表示:“不出校门就能看到陶瓷艺术展,近距离观看实物让我们对陶瓷艺术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