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江西>>|
景德镇陶瓷产业困局:官方民间发展之路存分歧

发布:2015-7-21 9:52:03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字体: ]

  景德镇陶瓷产业破局之困:官方倡导工业化 民间坚守手工艺

  ◎每经记者 于垚峰摄影报道

  陶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陶瓷艺术创作与产品的工业化,如何兼而得之是一个问题。在最近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的复评中,景德镇无缘“世界陶瓷之都”。这已经是11年内景德镇第二次旁落“瓷都”之名。景德镇的发展再次走到十字路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走访景德镇的相关人士,与大家一起关注这个千年古城的未来之路。

  从来没有一座城市像景德镇一样,一个产业支撑一个城市一千年。

  曾几何时,景德镇的日用瓷占据了中国30%的市场,能为中南海制作国礼用瓷,这是何等的荣耀。随着潮州、德化等沿海城市陶瓷工业的迅速崛起,景德镇陶瓷产业受到冲击,目前只有艺术陶瓷和手工艺高端日用陶瓷还具有较为明显优势。

  大力发展陶瓷工业迎头追上,还是继续培育和传承手工艺术,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已成为摆在景德镇面前的一个艰难抉择。

  景德镇陶瓷工业局局长唐良认为,景德镇陶瓷还是应该走工业化发展之路,以打造“陶瓷产业4.0版”为主线,把景德镇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陶瓷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

  而在景德镇民间陶瓷手工艺人士看来,景德镇的历史决定了陶瓷产业不能走工业化发展的道路,应该以手工业为主,通过瓷器串起相关的产业,把景德镇打造成手工业产品的集散地。

  国人心中的瓷都

  十年前错失了“中国瓷都”,如今又与“世界瓷都”无缘,虽然略有遗憾,但是景德镇并没有因此而黯淡。

  “景德镇虽然没有这些名号,但在国人心里,景德镇是当仁不让的瓷都。”景德镇陶瓷协会一位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相比潮州、德化等这些拿过“中国瓷都”、“世界瓷都”称号的城市,景德镇陶瓷名声只在其上,不在其下。

  十年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先后初评、复评过“中国瓷都”,德化、潮州先后被“封都”;此外,浙江龙泉也被评为“中国青瓷之都”,河北唐山被评为“中国北方瓷都”等;此番,福建德化又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评为了“世界瓷都”。

  相比之下,没有任何头衔的景德镇,在陶瓷业界却是公认的无冕之王。尽管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想联合有关部门授予景德镇“千年瓷都”,但都被景德镇拒绝了。

  悠久的陶瓷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游客。不过,7月14日晚上,在景德镇莲社北路一家瓷器店中,记者遇到了来自成都的游客李先生和他的几位朋友,他们在挑选完了茶具之后,在店中喝茶闲聊。

  李先生表示,到了景德镇之后,看到的景象与来之前他想象中的景德镇截然不同。“我印象中,景德镇因瓷闻名,瓷器又是精致的器件,因此我以为景德镇会是一个建设美丽,特别精致的小镇,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李先生一位随行的朋友补充说,他甚至以为,景德镇的马路上都应该嵌有些青花瓷片,彰显景德镇的瓷都特色,但来到这里之后,发现整个城市的基础建设都有些落后。“城市建设有点破旧,特别是走到中心广场地段,乱摆乱放现象严重,人行天桥、地下道等都设计的不够合理。”

  陶瓷产值占比39.5%

  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的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政府没有雄厚的财力,就没办法改变落后的城市面貌。

  依靠陶瓷产业支撑千年的景德镇,也有过辉煌的历史。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的陶瓷产值占全国陶瓷业的20%以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陶瓷产业的规模,无论潮州还是曾与景德镇并称三大古瓷都的福建德化,均难与景德镇相比。

  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之后,景德镇陶瓷仅以艺术瓷为主,日用瓷上的新进展几乎是空白,全市陶瓷年产值长期徘徊在10亿元之下,仅相当于佛山一家上市公司鹰牌陶瓷的年产值。

  改革开放以后,景德镇昔日著名的十大瓷厂,由于改制,从瓷厂出来的艺人、工人,纷纷自立门户,开始了手工艺术陶瓷的创作和发展。自此,景德镇陶瓷工业进入了萧条时期。

  反观潮州,拥有2家陶瓷上市企业,年产值上亿元的陶瓷企业就有150多家。目前,景德镇仅剩的一家国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年产值为3亿元左右。唐良向记者介绍,未来也准备培育一批陶瓷上市企业,树立景德镇自己的陶瓷品牌。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景德镇全年生产总值738.21亿元,在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二。在景德镇生产总值中,陶瓷产业的产值为291.6亿元,陶瓷产业占了景德镇经济的39.5%。

  同样是2014年,同为地级市的潮州陶瓷产业产值大约400亿元左右,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30%;福建德化县的陶瓷产业总产值约为170亿元。

  记者从景德镇政府官网上获悉,2014年全市陶瓷行业实际上缴税收1.78亿元,仅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76%,对财政贡献作用小,景德镇2014年全年财政收入101.5亿元。景德镇陶瓷以近40%的经济体量,只获取了1.76%左右的财政收入。

  景德镇藏富于民?

  成都游客李先生在景德镇旅游期间,有一件事让他很困惑,虽然景德镇的城市建设有些不足,但走在大街小巷,特别是在陶瓷商店的门口,停放的却大多是豪车。

  李先生走进瓷器店挑选产品时,他才豁然明白了。一套手绘8件的茶具,定价1200元。“一般在商场里也就200~300元,怎么到了产地反而更贵了?”

  景德镇九段烧瓷厂厂长段镇民告诉记者,同样的材料,景德镇生产出来的陶瓷产品附加值更高。“这是因为景德镇主要以艺术瓷和高端产用瓷产品为主,做工精细、讲究,走高端路线。”

  由于技术细腻、做工讲究,产品附加值高,景德镇陶瓷手工艺从业者普遍比较富裕。一份江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江西各设区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景德镇排名第三;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南昌中心支行数据显示,景德镇人均存款在江西省排名第一。

  据统计,景德镇有90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00多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6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0多位副教职称以上的艺术家。

  陶瓷经纪人李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上述这些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市场价格都不菲。“国家级大师作品动辄上百万元,并且还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省级大师的作品也要数十万元。因此这些人基本上都拥有名车豪宅,是景德镇最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景德镇的穷,成就了这些人的富。”李明表示,景德镇为什么财政收入薄弱,就是因为收不到这些人的税。“他们大部分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销售,基本上在家里可以完成交易,一件上百万元的作品,双方议价交易,又没有票据,几乎收不到税。”

  唐良介绍说,针对这些艺术家的税收情况,景德镇政府专门出台过一些税收的政策,随着未来对这些艺术家收入的规范,会有改善。

  发展之路存分歧

  “退城进园”是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2004年,景德镇专门辟出一块总面积达8.2平方公里的土地,成立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将本地的陶瓷企业逐步引入到园区,同时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引入大型陶瓷企业,带动当地陶瓷企业发展,特别是陶瓷工业化发展。

  景德镇陶瓷工业园区党政办新闻信息中心主任谢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目前园区的陶瓷企业有160多家,产值100亿元左右。主要还是以本地陶瓷企业为主,也引进了佛山、台湾等地的一些品牌企业。“对于建筑卫生陶瓷,还是会适度控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入园。”

  在陶瓷工业园区,景德镇还打造了一个“名坊园”,这是景德镇开发高端产品的新渠道。谢东介绍,目前“名坊园”一期基本完工,进驻的企业有20多家。

  记者在园区采访时发现,入园的企业中,主要还是以景德镇传统的手工艺陶瓷为主。景德镇缘源陶瓷公司王总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仍然是以生产高端日用瓷和艺术陶瓷为主,同时还做旅游产业,在园区中,有旅游产业的陶瓷公司不多。

  对于未来的发展,王总经理同时表示,也不是不想发展,要做大规模需要资金保障,现在企业最缺资金。“加上现在整个经济形势都不好,陶瓷行业也受到冲击,谁还会去愿意做大。”

  陶瓷经纪人李明也告诉记者,“景德镇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有数千家,产值上千万元,利润数百万元,日子相对来说过得去,因为存在小富即安的想法,他们也没有更大的动力去扩大规模。”

  对于景德镇陶瓷未来是选择工业化发展之路或依然以高端手工艺为主要发展方向?

  唐良向记者表示,景德镇未来陶瓷产业还是要走工业化发展之路,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带动当地经济,同时大力扶持手工制瓷业的发展,开发和制造高端陶瓷奢侈品牌及产品。

  段镇民则认为,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特点,决定了景德镇适合发展手工艺陶瓷和艺术陶瓷,不适合发展大工业。

  长年居住在景德镇的陶瓷观察家老茂认为,在商业地理中,景德镇没有区位优势,交通成为制约陶瓷产业,特别是陶瓷工业发展的短板。“一千年前,景德镇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出口海外,现在内河航运的比重已非常小,因此,必须要找到一条适合景德镇发展,兼顾工业与手工的发展之路。”

  11年两次落选“瓷都”景德镇态度迥异

  ◎每经记者 于垚峰

  今年5月30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对“世界陶瓷之都”进行复评,并全票通过,福建省德化县被冠以“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景德镇陶瓷工业局局长唐良7月15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德化被评为“世界瓷都”是件好事,证明中国以一座城市的陶瓷技术在世界上获得了认可。“德化和景德镇的陶瓷各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记者在景德镇了解到,由于陶瓷艺术文化的沉淀,吸引了近2万“景漂”一族驻足景德镇陶瓷产业。

  与“世界瓷都”无缘

  “瓷都”之争从来就不缺乏话题,十年前“中国瓷都”花落潮州,曾引起景德镇人的强烈不满;如今,一项从名字上看起来似乎是更大荣誉的“世界瓷都”,又颁给了福建德化。

  对此,景德镇莲社北路一家陶瓷艺术店的王老板说,这只是一个民间社团组织的评选,并没有权威性。谁是真正的“瓷都”,其实大家心里都有数。

  陶瓷艺人张林表示,德化被评为“世界瓷都”,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和优势,不能因为德化抢走了“世界瓷都”的称号,就否定德化。“不过,这也只不过是一个名号,无论是从陶瓷的历史和文化的状况,特别是艺术陶瓷,景德镇都是当仁不让的NO1。景德镇虽然没有获得任何机构评选的‘瓷都’称号,但它是无冕之王。”

  景德镇学院外语系主任、教授郭小丽表示,德化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评为“theworldceramicscity”,应翻译为“世界陶瓷城”,而非“世界陶瓷之都”。“city”一字的含义是“城市”,而不宜译为“都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景德镇采访发现,无论是从官方还是民间,对于德化被评为“世界瓷都”显得还算平静和理性。

  2004年是景德镇建镇千年的一年,就在景德镇筹备千年庆典前夕,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广东潮州“中国瓷都”的称号。“千年瓷都”之誉的景德镇人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一事实。

  景德镇陶瓷商会一位负责人向记者回忆,彼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表达出强烈的抗议。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公开回应,称潮州不具备“瓷都”资格。首先是工业协会无权定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联合封名无效;其次,以产量定“瓷都”不科学。

  景德镇多名律师组成志愿者律师团,准备状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对景德镇名誉权的侵犯,甚至还把潮州市陶瓷工业协会和潮州市人民政府追加为被告。谈起这些往事,上述负责人微微一笑说,名号如过往云烟,那时候争的是一口气。

  陶瓷从业人员达10万

  景德镇是一个因瓷而立的城市,走进景德镇,处处可见陶瓷的印迹。在这个城市里,很难见到一条笔直的马路,这与历史上围窑而成不无关系。

  陶瓷艺人黄志根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现代化都市的标准来衡量景德镇城市建设,这就是一个落后的城市。“因为这里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没有宽阔的大马路,也没有现代化的城市配套设施,但这里有不少古建筑、老街老巷,留下了中国陶瓷的文化与精髓。”

  自古以来,景德镇因瓷成名,吸引着大家进入陶瓷业的各个产业链,从事相关的工作中。 如今,五湖四海的陶瓷艺人聚焦在景德镇,研究学术,经营商业。他们被称为“景漂”一族,景德镇也被誉为陶瓷“圣地”。

  莲社路是景德镇一条汇聚不少中青年艺术家的陶瓷一条街,这条街上创作和销售的都是相对高端的一些产品。在一家陶瓷店中,店主刘柯就是从福建德化来到景德镇发展的一位青年绘画家,他告诉记者,德化和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各不相同,他更喜欢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因此5年前来到景德镇,师从一位陶瓷艺术家。如今已独立经营了一家小店,销售自己创作的产品。

  景德镇陶瓷工业发展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像刘柯这样外来的“景漂”一族目前已有2万人,在整个景德镇10万陶瓷从业者中,占了五分之一。为此,他们还专门成立了中外陶瓷艺术家协会。

  景德镇能聚焦这么多优秀的陶瓷人才,与其深厚的陶瓷文化和历史有关。景德镇陶瓷工业发展局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历史上,景德镇瓷器就是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影响世界的。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