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海上丝路先行区——泉州,正在努力打造中国“海上丝路”文化传承创新的交流平台。日前,参加“范长江行动——福建海上丝路文化之旅”的港澳传媒学子们,走进被誉为“世界瓷都”的德化与“中国茶都”安溪,领略到中国古代海上丝路延伸出的“陶瓷之路”与“茶叶之路”的别样风采。(大公报实习记者关凯威、容振东、刘嘉怡、乔祺、王翰元泉州报道)
陶瓷与茶叶,这两样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代表之一,从古至今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时至今日,德化拥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80%的产品销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产值达到177.15亿元。而“铁观音茶”的故乡安溪,亦凭借一片绿色茶叶,从国家级贫困县跨进了全国百强县行列,并连续6年位居中国重点产茶县第一名,神奇的东方树叶创造了无数奇迹。
德化陶瓷在传承中创新
在德化,以陶瓷为业、世代相传的陶瓷世家并不少见。清末著名瓷雕艺人苏学金第四代传人苏献忠,继承了祖辈技艺,其作品因成品材质细腻和构思独特受到陶瓷收藏者青睐。
甫入苏氏瓷庄,记者便被一只趴着的白瓷猪吸引。瓷猪神色黯淡,面部肌肉紧缩,耳朵低垂。这是一头“哭泣的猪”,苏献忠介绍。创作这樽作品之前,苏与朋友闲谈中得知朋友正欲减肥,不吃猪肉,他便开玩笑称“猪要哭了”。这句简单玩笑却成为了创作这樽陶瓷的起始构思。后来,黄浦江死猪事件亦成苏献忠创作灵感,于是一樽活灵活现的“哭泣的猪”便诞生了。
一樽神情复杂而忧郁的白瓷人引人驻足。这樽陶瓷的“杞人忧天”却有一番新的意味:古时这位杞国人总是担忧天会塌下来,且在历史中被当作笑话;但反观现今大气污染、太空垃圾之现象,使得“天”上的危机开始出现,各种污染成为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杞人”变今人,陶瓷寓意今天的人也应该认真对待大自然的污染问题。今天德化的艺术家们,在继承瓷都传统文化的同时,亦在思考选择创新的途径。
安溪茶成中法友谊桥梁
在三和茶叶博物馆,据馆中工作人员介绍,去年3月27日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外交部赠送了一盒名为“莫逆之交”的铁观音茶给习近平主席。这份“莫逆之交”茶象征着中法两国长久以来的深厚友谊,架起了连接两国友谊的桥梁。
事实上,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习主席收到的“莫逆之交”,是法国外交部从福建安溪的三和茶业订购的铁观音茶。“这也是三和茶业的首次国际定制。”工作人员说,法国大使还从安溪带回3000份“莫逆之交”赠予198个驻法外国机构贵宾。
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随着中法交流的促进,中国茶文化在法国也有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和流行。更有法国民众用茶取代了咖啡,作为日常饮品。安溪茶的足迹早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桥梁。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早已融入中国人的日常,千百年来,不同的地区衍生发展出了不同的茶文化,如香港的早午茶文化,闽南的茶艺文化,云南的茶马古道等等。中国茶文化也正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展现出海上茶叶之路的别样风采。
德化可借港与西方瓷艺交流
在福建德化,陶瓷文化兴盛繁茂,而“陶瓷”二字也早被当作该地响亮的代名词之一。在这个堪称“世界瓷都”的山区小县访问时,听到德化县宣传部长曾宪堡关于“陶瓷”的英文何以成为“CHINA”的德化版解释。
曾宪宝介绍说,德化瓷器很早就大量外销至其他国家,但早期条件所限,瓷器只能装在竹筐里再由人工挑运至泉州港口装船出口。码头清点瓷器数量时,由于数量庞大,工人常常以竹筐个数为单位以方便统计。闽南语中“篮子”的发音与CHINA相似,德化工人对着一筐筐的瓷器不断地念着“CHINA”,不通晓闽南语的外国人则以为CHINA指的就是瓷器。由此,瓷器的英文“CHINA”名应运而生。
相同的英文名将“中国”和“陶瓷”联系到一起,虽然起源于误会,却是一个美丽的巧合。德化陶瓷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更是将陶瓷精髓发扬放大。据德化陶瓷艺术博物馆的讲解员介绍,德化陶瓷中白瓷工艺最为绝妙。上等的白瓷通白光洁,被称为象牙白、中国白。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赋予了德化大量的优质瓷土原材料;再加上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德化白瓷享誉国内外。
国际化的香港,拥有众多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机会。日前,“帝王的瓷器:塞夫尔国家陶瓷制造局特展”正在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举办。凭借本土资源,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德化陶瓷,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平台,与外国同行互相学习借鉴,以创作出更精湛美涣的作品。
欧债危机德化盼人币国际化
福建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自宋始已对外贸易,距今一千多年历史。现今,德化瓷器仍以外销为主,其销售量主要受到外国经济的影响。德化县宣传部长曾宪堡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因受欧债危机等世界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德化陶瓷业界期待人币早日实现国际化。
瓷器外销量受欧美经济影响
德化瓷器出口到欧美、中东等,遍布一百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曾宪堡表示,德化瓷器的对外销售额每年达150亿人民币,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不过,曾宪堡亦坦承:由于欧债危机,德化瓷器的欧洲订单也减少了。因此,德化开始注重国内市场。
望人民币早日国际化
由于与欧美国家做瓷器贸易,多以美元或者欧元作为货币交易,而最近几年欧元兑换人民币在贬值,导致德化陶瓷出口企业营收下降。曾表示:现在已改为多以美元作为货币交易工具,因为相对欧元,美元较稳定,并希望人民币能够早日国际化,成为国际交易的货币。曾说,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降低或者减少各国货币的交易成本,降低汇率的风险,能减少中国企业对外贸易承受汇率变动的损失。
茶艺表演展铁观音风
港人饮茶,通常是将茶包放在杯中,加入热水,就可冲泡成一杯浓郁香茶,简单方便,适合忙碌的香港人。可在内地,饮茶的要求就高很多,其不仅可解渴,亦成为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在茶乡福建安溪,闽南人则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传统茶艺与现代风韵融为一体“安溪铁观音茶艺”。
安溪铁观音茶艺是一种示范性的表演,其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讲究将自身修养与茶文化之精华融为一体,让品茶人了解铁观音茶的同时,还追求精神上的享受。“铁观音”冲泡过程非常讲究技艺,一共有16个流程。从洗杯、落茶、冲茶到品茶,每一个环节都如同一种修行。
国家一级评茶师吴小猛说,功夫茶之所以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冲泡功夫茶的功夫很多,而且要注意很多细节,过程一丝不苟。比如,茶具必须先用热水冲洗,叫作“温杯”;茶杯一字排开,依次来回浇注,又称“巡河”。吴表示,这个步骤十分重要,是用以确保每一杯的茶都浓淡平均。
小小的一杯功夫茶却蕴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果港人百忙之中可以喝一杯,体验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不失为一件人间乐事。
记者观察
中国茶文化远未入“道”
香港掀起的一股日本茶道风,副产品更加大行其道,甚至不少女生参加日本茶道兴趣班。记者此次在福建安溪观赏到茶艺表演,对比两者不难发现,中国茶文化更多停留在表层,远未入“道”。
道,源自庄子的道家精神;茶道讲究人透过喝茶达到身心自然,肉体与大自然融合,让精神得到安宁。茶道的表现中,要求人的礼仪穿着必须符合环境,且冲茶手法也须完全跟从一贯的程序。由于当中不少繁文缛理,自清代以来,一些文人便不再有旧日的茶人思想,不拘形式,抱着开怀的心态品茶,行新的超然洒脱的茶风。
到访因铁观音而闻名的茶都安溪,浓浓的茶香萦回全城,发现当地市民一般都有品茶习惯,而且只要一闻一望,便可知茶质好坏。当地的官员称,饮茶成为了民众的消闲活动,透过品茗,让自己身心放松,达到回归自然的意境。
不过,遗憾的是,记者欲了解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之种种,却在当地寻访不到。如今,茶成为了交际工具,不论与家人、友人,甚至跟陌生人相聚,第一件要做的事,还是品茗。尤其在中央高调反腐前,过度包装更是令人咋舌。
茶成了拉近人与人之关系的工具。今日国人,穿着没有旧日的讲究,嘴巴亦只闲话家常,道家精神似已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