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网兴旗下网站: 中华陶瓷网  中国瓷都德化网  德化陶瓷商城  网兴网络
网络兴瓷,陶瓷行业第一门户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页 展会 人才 商城 图库 电子杂志 陶瓷技术 行业百科 营销管理 企业家俱乐部 论坛
频道首页  陶瓷历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识
陶瓷艺术  陶瓷院校  古瓷欣赏  陶瓷拍卖  陶瓷古窑  陶瓷常识 产区特色: 德化  景德镇  醴陵  潮州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陶瓷文化>>陶瓷文化>>|
我国茶具的发展历史

发布:2015-8-8 16:07:15  来源: 中华陶瓷网 [字体: ]

 

  一、最早的饮茶器具(汉代)
 
  大多数专家认为我国最早饮茶器具是西汉,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王褒在《僮约》中有这样的记载:“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茶”。这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饮茶、买茶和种茶的记载。由这一记载可以知道,四川地区是全世界最早种茶与饮茶的地区;武阳(今四川彭山)地区是当时茶叶主产区和著名的茶叶市场。
 
  1990年浙江上虞出土了一批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的碗、杯、壶、盏等器具,在一个青瓷储茶瓮底座上有“荼”字,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具,所以茶具的出现最迟是始于汉代。
   
  二、专用茶具的出现(西晋)
 
  茶学界公认最早的有关茶具的文学记载是西晋(公元265-316年)左思(约公元250-约305年)的《娇女诗》,其中有“止为荼菽据,吹吁对鼎铄。”这“鼎”当属茶具。
 
  三、完备的茶具(唐代)
 
  1、茶具的形成期:汉代→隋唐以前。
 
  从汉代到唐代,人们饮茶通常加葱、姜、橘子等物一起煮与煮汤(蔬菜)无差别,或用来解渴,或用于菜食,可能与食具共用。最早我国古人多用鼎和镬(huo)煮水。 
 
   2、专用茶具的确立(陆羽)
 
  唐代饮茶之风盛行,饮茶由粗放煮茶进入精工煎茶阶段,于是茶具的艺术价值开始受到重视。陆羽的24件茶器在王公之门正式的茶宴中不可缺少。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连同附件统计、煮茶、饮茶、炙茶和贮茶用且共有29件,他自己设计了一个风炉(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国道家五行思想与儒家为国励志精神而设计,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
 
  风炉:铜或铁铸成,也有泥烧成的。形状像古鼎,下有三脚。炉壁厚3分,上口有9分厚的边,边的6分宽的部分在炉壁内方,以便用泥墁于膛壁。炉下方的三只脚,共有21个古字:一脚是“坎上巽下离于中”,另一脚是“体均五行去百疾”。第三脚是“圣唐灭胡明年铸”。在3只脚间各开—窗洞、底下的一个洞用以通风漏灰。3个窗口上并排有6个古字,一是“伊公”,一是‘羹陆”,一是“氏茶”,意为“伊公羹,陆氏茶”。内设“带(原字左有“土”旁)埠(原字右下为“木”)”,有3格,一格有长尾野鸣的图形,这是火禽,画有离卦,一格有彪,是风兽,画巽卦;另一格有鱼,是水虫,画坎卦。巽表示风,离表示火,坎表示水。风能助火,火能把水烧沸,所以要有这三卦。另有花木、山水等图案作为装饰。据说此炉由陆羽设计。
 
  20世纪80年代陕西省法门寺出土的唐僖宗的金银、秘色瓷、琉璃茶具——宫廷用的。

 

月白短嘴壶

  茶壶在唐代以前就有了。唐代人把茶壶称"注子",其意是指从壶嘴里往外倾水,据《资暇录》载:"元和初(公元806年,唐宪宗时)酌酒犹用樽杓……注子。
 
  四、兴盛的茶具(宋代)
 
  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宰相蔡襄《茶录》可以想到饮茶之风的兴盛。
 
  宋代以后,我国饮茶方法随着茶叶加工方法的逐渐改变,已开始不加调味饮茶了。茶具主要有茶碾、茶罗、茶盏、茶杓和茶瓶等。

  宋代初期煎茶或建茶,器具与唐代差不多,炙茶针对于陈茶,新茶不炙拷。专门煮水用的"汤瓶"。当时俗称"茶吹",或"铫子",又有"镣子"之名,因瓶口小,难以观察到瓶中水沸的情况,只好靠听水声来判断水沸程度。
 
  南宋时,点茶法流行,南宋审安老人(真实姓名不祥)《茶具图赞》画了12件茶具,称之为“十二先生”并按宋时官制冠以名称,赐其以名、字、号。可见当时上层社会对茶具的钟爱。它们是:韦鸿胪(烘茶炉,鸿胪司掌朝廷礼仪),木待制(木茶桶),金法曹(碾茶槽),石转运(石磨),胡员外(茶葫芦),罗枢密(茶罗),宗从事(棕帚).漆雕秘阁(茶碗),陶宝文(陶杯),汤提点(茶壶),竺副师(竹筅),司职方(茶巾)。
 
  宋代全套茶具是12件以卢仝号命名为“大玉川先生”,由此可见对茶、水、具更讲究。
 
  宋代茶盏非常讲究陶瓷的成色,尤其追求"盏"的质地、纹路细腻和厚薄均匀。据宋蔡襄《茶录》载:"茶白色、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纣黑,纹路兔毫,其杯微厚,熁火,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依这段史料,可以看出,如盛白叶茶,就选用黑色茶盏,说明当时已经注意到茶具的搭配关系。搭配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更好的茶色与茶香。
 
  宋代民间饮茶多用茶盏,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制造的一种稍带红色的黑茶盏,被时人看作是佳品。
 
  盏是一种小型茶碗,口敞小底,有黑釉、酱袖、青白釉及白釉等多种。宋朝烧制茶具著名的产地有五大名窑,即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各产不同风格的瓷器。官窑在杭州,哥窑在浙江龙泉;汝窑在今河南省临汝县(古属汝州);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古属定州,故有定窑之名;钩窑在河南禹县神后镇。禹县古名钧州而得名。
  
  饮茶器具:唐人喜越窑青瓷茶盏,宋人喜建安黑盏。
 
  煮水器具:唐为敞口的(釜)宋为汤瓶。“有足曰鼎,无足曰镬” 
 
  器具:唐代和宋代用的是呈古鼎形的炉,只是宋代质地更为广泛。
 
  宋代茶具流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半岛,推动了世界茶具的发展。
   
  五、过度时期的茶具(元代)
 
  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元代茶壶的变化主要在于壶的流子(嘴),宋代流子多在肩部,元代则移至腹部。
 
  元代著名的茶罏有"姜铸茶罏"。元代茶罏非常精制,时至明朝,社会也普通使用"铜茶罏",而特点是在做工上讲究雕刻技艺。
 
  六、明代时期的茶具
 
  明朝煮水使用"汤瓶"更是普遍之事,而且汤瓶的样式品种也多起来。从金属种类分,有锡瓶、铅瓶、铜瓶等。当时茶瓶的形状多是竹筒形。这种竹筒状汤瓶好处在于"既不漏火,又便于点注(泡茶)"。可见汤瓶既煮水又可用于泡茶两种功用。明代同时也开始用瓷茶瓶,可是因为"瓷瓶煮水,虽不夺汤气,然不适用,亦不雅观。"
   
  有一种饕餮铜罏在明代最为华贵。"饕餮"是古代一种恶兽名,一般在古代钟鼎彝器上多见到这种琢刻的兽形。是一种讲究的琢刻装饰。由此见到,明代茶罏多重在仿古,雕刻技艺十分突出。
 
  据《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说到宜兴砂壶几乎无人不知。 紫砂茶具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根据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录》的“创始”篇记载,紫砂壶首创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沙寺一个不知名的寺僧。而有史记载的是供春。《阳羡名陶录》记载说:"供春,吴颐山家僮也。
 
  明代贵重的茶盏主要有"白定窑"的产品,白定即指白色定瓷窑,这种窑瓷为宋代建于定州。在定州,窑瓷茶盏上有素凸花、划花、印花、牡丹、萱草、飞凤等花式。又分红、白两种。
时人辨别白定瓷的真伪,主要从是否白色滋润,或见釉色如竹丝白纹等判定是否真品。因定州瓷色白,故称"粉定",亦称"白定"。尽管白定窑茶盏色白光滑滋润,但是在明朝白定窑茶盏始终是作为"藏为玩器,不宜日用"。
 
  七、清代时期的茶具
 
  清代:则自有独特的高雅茶具。老北京大家贵族、宫室皇廷,乃至以后许多高档茶馆,皆重盖碗茶。此种茶杯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盖碗茶又称“三才碗”。三才者,天、地、人也。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一副茶具便寄寓一个小天地,小宇宙,包含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此外,自清代开始,福州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海南的生物(如椰子、贝壳等)茶具也开始出现,自成一格,讨人喜欢。
 
  如今,茶具更是异彩纷呈,达到因茶制宜,各得其所。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国瓷都
·宜兴
·德化——中国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镇——千年瓷都
·佛山——南国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关于我们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法律声明  诚聘英才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访客留言
运营商:网兴网络科技 版权所有 (C) 2007-2008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Cceram.com
电子邮件:service#ctaoci.com 联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园科技大楼二楼 邮政编号:362500 闽ICP备05012475号
电话:0595-23555005 传真:0595-23593359 广告热线: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