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2008年10月的一个晴朗的周末,我上街闲逛,看到景德镇一家公司在瑞昌街头进行陶瓷展销。老板见我感兴趣,热情地向我介绍展品。哥窑的开片美、钧瓷的窑变美、乾隆瓷的绘画美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一连几天驻足展销会,还买了几件自己喜欢的高仿古瓷,摆在客厅古玩架上做装饰。每当闲暇时打量这些瓷器,其造型的俊美,釉色的多变,绘画的意境总能带给我心绪的宁静,让我感悟先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对美的追求。我想,如果能拥有一件真的古瓷器该有多好啊,不就能够和古人近距离接触了吗?从此我便开始关注古瓷收藏。
2009 年初的一天,我在书店看到一本《古陶瓷收藏与鉴赏》,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有时间就细细品读,系统了解古陶瓷发展史。古陶瓷蕴藏其中的文化和魅力让我着迷,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收藏成了我的爱好。工作之余我经常上网了解古陶瓷的知识,看到摆地摊的总爱上前蹲一蹲,且经常看收藏类电视节目。2010年,瑞昌市成立收藏协会,我有幸加入,与广大藏友有了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多年来,只要有交流学习的机会,我都尽量赶去。碰到破瓷片就当宝贝捡回来,通过与书本对比,牢记各时代各窑口的陶瓷特征,多看多比,增长知识。一次,邻县一位藏友将一对青釉碗出让,当时在场的几位藏友都认为釉面太亮不看好,没人敢下手。我仔细地审视这对碗,脑子里搜索着相关陶瓷知识,感觉它具有典型明代特征,经讨价还价,以较低的价格买了下来。后来我将这对碗和另两件藏品送到“华豫之门”节目请专家鉴定,结果验证了我的判断是对的。时下,一些藏友有东西不管真假总是藏着掖着,事实上,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品鉴,有利于增长知识,有利于去伪存真。随着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我对古陶瓷的认识也不断丰富,对古陶瓷的收藏有了基本的了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收藏在于积累,只有多学多看多实践,才能少走弯路,少交学费,才有机会收藏到真品精品。收藏是一种文化,收藏是一种阅读,收藏虽然辛苦但带给我快乐,收藏之路我会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