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中外陶艺作品邀请展上,市民在欣赏刘传杯最佳创意奖获奖作品《我》。 阎锋 摄
作品对话——8月6日开展的“中外陶艺作品邀请展”,首次由美国陶艺家作品、石湾部分陶艺大师作品和“刘传杯”陶塑大赛获奖作品组成,青年人、国家级大师与国外资深陶艺家同台竞技。
思想对话——“刘传杯”大赛获奖者与美国陶艺家之间,佛山建陶企业代表与美国陶艺家之间开展的深度对话交流。
合作对话——石湾将与美国陶艺家签订创作基地合作意向,将石湾公园打造成为主题鲜明、别具一格的陶塑公园。
“除了材料越来越追求奢华高档,要适应当今这个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生活理念的更新,国际建陶业越来越注重与环境的结合,返璞归真成为新的趋势,比如一些制造业城市开始尝试回归原生态的建陶设计,泥巴、岩石、生锈的铁等都成为丰富的建筑陶瓷语言。”美国知名陶艺家马歇尔·莫德的建言让佛山建陶界人士频频点头,这是国际陶艺家们与世界陶瓷之都佛山建陶行业对话交流的一幕。以现代陶艺理念提升建筑陶瓷的文化内涵,推动建筑陶瓷的基本功能向纵深延伸、创新发展,这是为期一周的“石湾陶瓷对话世界·中美陶艺活动周”交流的内容之一。
“夜壶煮咖啡”30年后首场跨文化交流
美国客人看中了佛山生产的夜壶,并带回大洋彼岸煮咖啡的轶事,在佛山这座南国陶都流传了30年,30年后的中美陶艺活动周上,8位知名美国陶艺家家首次与佛山建陶行业进行交流座谈,注重建陶与环境的结合,紧随当代人生活理念的更新,建筑陶瓷也需要具有现代陶艺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团队的设计参与,这是外国陶艺家集体开出的创新药方。
“建筑陶瓷本身的工艺创新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我们研发的红色釉面砖跳出了低温釉的限制,不断试验的基础上,最终以1120度的高温烧制而成,在色彩突破以后它又演绎成了大红印花釉。”8月10日,宏宇陶瓷的老板一边演示铺在桌面上的创新建陶产品,一边手持照片讲解这些创新产品的生产工艺,事实上,作为占到全国建陶总产能近三成的、工业流水线催生的佛山建筑陶瓷,其创新历程中所一贯注重的线条之美、纹理之美等,一直为佛山建陶业津津乐道,在与陶艺界的交流中,创新与突破也自然是建陶业老板们最为骄傲的。
桌子的对面是8位来自美国的陶艺家们,他们则试图把国际视野下的建筑陶瓷发展设计理念,带给这座南国陶都——建筑陶瓷在这个时代不仅是色彩的创新、材料的创新,工艺的创新,而更应该是紧随时代、服务当代人多元生活方式的设计上的多元化创新。
让人记忆犹新的是,就在几年前佛山某艺术馆的开幕式上,多位政商人士前来捧场,但来自北京清华大学的教授张守智教授却敏锐地指出,作为一件佛山艺术陶瓷界的盛事,不见建筑陶瓷行业的人前来,佛山艺术陶瓷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建筑陶瓷在审美与设计创新之间始终没有打通,这在南国陶都其实是难以想象的。
刚刚过去的一周,紧随“刘传杯”颁奖典礼的步伐,中外陶艺家共同举办了一场场面向世界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在活动周中,“中美陶艺家交流周”第一次将陶艺家群体与佛山建陶行业组织面对面交流。在业界看来,这种转变与近年来佛山陶瓷行业发展的大势息息相关。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就是,佛山正在转变简单卖瓷砖的概念,尝试转而向社会提供成套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不论是个性化的艺术陶瓷,还是工业流水线上的建筑陶瓷,对于国际市场的关注与研究异曲同工。在佛山石湾,一段让人记忆犹新的轶事是,1973年当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破冰之后,第一批前来中国的美国客人莅临南国陶都,当这批美国客人即将离开佛山时,陶都宾馆对面售卖生活类陶瓷品的普通小店铺吸引了美国客人的关注。当看到店铺里佛山人家最常使用的夜壶时,美国客人明显眼里放光,客人们将它们漂洋过海带回美国,用在日常生活中煮咖啡是再好不过的了。而事实上,那其实是一批再普通不过的、家家户户很常见的黄釉素胎夜壶。
这段轶事过去30年后,佛山建陶和艺术陶瓷都已经漂洋过海,尤其是建筑陶瓷“三分天下独占其一”,8月10日的交流显然是一场跨文化、跨界别的交流,这恰恰回到了此次中外陶艺家交流活动序幕的“刘传杯”的初衷。作为评委之一的清华大学资深教授梁任生敏锐地指出,石湾陶艺需要有更新的目标,不能把视野仅仅放在国内,而应该去看看世界日用陶瓷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去看看世界级的陶瓷企业是怎么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的。也就是说,佛山陶瓷不缺好的演员,缺的是好的剧本、好的导演。
事实上,建筑陶瓷行业与艺术陶瓷的合作创新,在佛山也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但记者注意到,就在“刘传杯”参赛评委专家们的用餐时间中,有心的佛山建陶行业老板还在追着专家大腕们,请教建陶行业何谓“好的剧本”或者说佛山建陶行业“好的剧本”何在?在梁任生看来,好的剧本应该包括题材、体裁、材料等方方面面的创新,而这种创新必须围绕当代人的生活方式进行,服务于当代人的生活。“即使是再大的陶艺家,充分去研究怎样推动陶瓷进入千家万户的生活,都不丢人!”
进一步说,不论是艺术陶瓷,还是建筑陶瓷,要承担起这个时代战略性的重任,这个重任即是自主创新、品牌经济的问题战略问题和佛山品牌文化影响力的问题。石湾陶在丰富当代人类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上应该有更大的贡献。
年轻人呼吁:不要把新一代人全都赶到同一个巷子里
“我在石湾做陶艺6年,经常有人问我,是不是在做石湾公仔?我喜欢石湾公仔,但是其实我不介意不在乎别人怎么去定义它——石湾公仔抑或是当代陶艺,再或者是别的什么,我更希望被读到的是作品背后的立意和思考。”中美陶艺活动周上亮相的年轻人代表赵淋,在演讲中道出了活跃在石湾的新一代青年人的心声,这也正如“刘传杯”评委专家们的呼吁——不要把石湾的年轻人赶到同一个巷子里。
“毕业后来到石湾的这6年中,我看到很多和我一样,从外地来的或者毕业后来到石湾逐梦的年轻人。有扎根下来顽强生长的,有已经枝繁叶茂的,也有不少泪洒石湾、折梦而返的。”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了6年的青年陶艺家赵淋,此次凭借作品《逍遥游》斩获“刘传杯”优秀奖。在面对中美陶艺家活动周开幕式的舞台上,他作了一场动情且酣畅淋漓的演讲。
这个从高校走出来的小伙子,扎根石湾6年时间,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顽强地在佛山生长。他大声地喊出了一个口号——我们看到很多人被石湾强大的传统所同化,当然这关乎创作者的意志,但是我也意识到了陶瓷这种具有丰富表现性的原料所具有的无限用延展性与表现空间。
他开玩笑说,这几年来,自己也有在理想和现实中感到不如意,私下里也有自嘲“石湾虐我千百遍,我待石湾如初恋”。当然,这里的石湾并不是指石湾不好、石湾人民不好,这个石湾也是陶艺,是现实和理想的冲突,“我是喜欢石湾陶艺和石湾这块热土的,当初之所以选择石湾就是因为它独特而深厚的传统。”
“石湾陶艺得以用它鲜明的个性屹立在世界陶艺之林,这是它的特点和长处,但同时另一个问题是,其相对强大的传统、鲜明的特点,致使大树底下新的小树苗很难生长。我看到很多来石湾做陶瓷的人,最后能坚持自己的寥寥无几。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了创作者的意志和才能等问题。刘传杯既是弘扬优秀的传统继承,又鼓励全新的创作精神很鼓舞我们。石湾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需要民间和学院持各种不同艺术见解的人参与其中。我觉得对于已经长成的参天大树,尚在萌芽和起步中的新苗更需要呵护。”赵淋动情地发言打动了很多人。
事实上,在对“刘传杯”参展作品的点评中,有多位评委就注意到,此次参展作品中仍旧有不少是青年陶艺家送来的达摩、观音等艺术形象,“石湾在历史传统中的确很擅长这些艺术形象,但其实现代人再做达摩、张飞,其实有些东西现代人已经不具备了,比如古人前辈当时的创作意境已经不再,后人再努力也很难超越前辈们。”梁任生教授则说:“比如弥勒佛,进入西方审美世界,被译为‘快乐之神’,而观音菩萨被认作是‘中国古典美女’。怎样贴近时代,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是需要石湾人去研究的。不要把石湾的年轻人赶到同一个巷子里。”
赵淋称他从年轻人在石湾筑“陶艺梦”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出发,在“刘传杯”这个平台上道出了这一代人的理想和追求。他们想依靠但并非依赖“石湾陶艺”这棵拥有根基深厚的大树,渴望能够在这里拥有自己独立的发展空间,做出能够表达和承载这一代人思想的陶瓷。而此次“刘传杯”高举传统标杆的大旗,却恰恰创造了传承传统,但更注重张扬新一代陶艺人创新个性,它的包容性对年轻的石湾陶艺人意义重大。事实上,像赵淋这样,在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中,一直坚持自己理想的年轻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作为此次刘传杯最佳创意奖获得者的应届毕业生黄炜同样坦承:“年轻人应该勇于接受新事物,新鲜、轻快、搞怪的事情都可以激发灵感,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喜欢卡通的她,计划毕业后坚持画画,先通过艺术形象设计筹备资金,同时将继续从事自由创作。
记者手记
文化升级背景下要传承怎样的“刘传精神”
在中美陶艺活动周的开幕式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德良带来了“国家文化部刚刚批准佛山作为公共文化试验区”的重磅消息。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在佛山文化升级的大背景下,“刘传杯”赛事与中外陶艺家交流周等系列活动开启佛山文化试验的新步伐。
佛山以一代宗师刘传命名此次赛事,事实上,刘传大师跳出民间艺人的窠臼,走进“象牙塔”里与高校师生交流创作心得,石湾所受到的“学院派”空前的尊敬与荣耀,一直让后继者津津乐道。原南方日报记者王德宽近日专门为本报写了一篇文章,追忆刘传这位“中国罗丹”。
在他的记忆中,罗丹塑造了“思想者”,成为世界著名艺术家。同样,刘传塑造的件件作品,富有高度艺术性、思想性,每件作品像把利剑刺向“绷着紧紧社会的弦”。解放初期,刘传善于钻研各名家的作品,且敢于创新、勇于拓展。中央美术学院邀请刘传去作报告,那篇体现了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艺术的报告受到广泛好评。他归纳总结出的富有创见的陶艺理论“宜起不宜止,宜藏不露”、“十浊一清,十清一浊”、“奇而不怪,丑而不陋”等美学原则仍旧为今天的人们所尊崇。
王德宽还提到一个细节,在打倒反动学术权威的运动中,刘传这样一位世界闻名陶瓷艺术大师,也无幸免被扣上“反动权威”,受到批斗。这时,刘传便塑造了一尊罗汉,半卧在地上,表情愤怒,表现了一定要站起来的坚强战士,表现了“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质,其实它就是刘传精神另一个侧面的写照。
回到今天的“刘传杯”系列活动,打破单一的学院与学院、专家与专家的交流方式,首届“刘传杯”为石湾青年一代陶艺家创造了面向国际的展示机会与舞台,来自美国的八位资深陶艺家带着他们身上各自鲜明的现代陶艺风格,与青年获奖者、建筑陶瓷领域代表企业等进行了一场场跨文化、跨界别的交流。如果说从这里为出发点,“我们要重新审视和厘清整个陶瓷艺术所处的大文化背景,然后将佛山石湾陶文化置于这样的大文化背景下,再去评判石湾公仔。我们折服于刘传先生的创新精神,刘传的精神应该是一种创造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刘传杯”评委、中央美院夏德武教授表示。
时至今日,文化已然成为佛山从城市升级向城市升值的重要推手,推动更多本地陶艺家打开国际视野走出国门,同时吸引更多国外优秀陶艺家来到石湾,为石湾陶艺注入新鲜理念和创作元素。同样,建筑陶瓷与艺术陶瓷打通创新设计关联,共同开阔视野、激励创新,树立佛山陶瓷的整体品怕影响力,为丰富人类当今的生活方式而作出更大贡献,这是高举刘传精神旗帜的佛山将做出的新探索。
南方日报记者 阎锋实习生 刘淑霞 杨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