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从一个木雕家族,转行做瓷雕,几年过后,莆田小伙子郑建冰和妻子王冬燕已经在德化扎根下来,慢慢闯出瓷雕创作的一片天地。)
工作室里,郑建冰、王冬燕夫妻正手持雕刀忙活,他们一个在修饰关羽造型的头部、肩部,一个在修饰关羽造型的腿部和脚部,俩人首尾相顾、配合默契。工作室里陈列的一尊尊雕像,都是夫妻俩共同创作完成的。他们创作的武关公,右手持青龙偃月刀,左手捋起胡须,撩到一边去,豪气十足,与相对内敛的关公塑像有所不同。出身于学院的他们受到比较系统的学院教育,因此在创作中更多地融入了当代的艺术理念,更加严格地遵循美学规则。

1990年出生于莆田市的郑建冰,父亲是木雕和石雕从艺者,这让他从小就接触到了雕刻艺术。2005年,年仅15岁的郑建冰进入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习。与此同时,家乡在永春县苏坑镇的王冬燕也来到了厦门工艺美院进行深造学习。2008年,郑建冰和王冬燕从厦门工艺美院毕业后,又双双进入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王则坚老师的工作室学习、工作。
【同期声 王冬燕:(来到德化)最主要还是说,受王则坚老师给我们的建议,需要选择一块更适合的材质来,把最后的成品呈现出来,所以说就是建议我们可以选择陶瓷。】

怀着对德化陶瓷艺术的追求和梦想,2011年,郑建冰、王冬燕来到德化,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瓷雕创作之路。
【同期声 郑建冰:通过跟德化的这些老前辈,就是老辈的这些艺人,我们通过向他学习向他请教,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德化白瓷,包括传统的衣纹这些,但是我们对传统这方面很多还是向王则坚老师学习,因为我们在他工作室的时候,很多接触的也都是这些经典的何派艺术。】
就这样,边学习边思考边创作,郑建冰、王冬燕夫妻俩用辛勤的汗水耕耘着自己的工作室。三年后,他们的事业渐渐有了起色。去年11月,郑建冰、王冬燕接到一笔武关公的订单。如今,他们已经不用为订单发愁,已签订的订单足以让他们忙乎到2017年。
现在,他们每天坚持创作,以自己对德化瓷雕艺术的理解,努力追求德化陶瓷艺术的尽善尽美。
【同期声 郑建冰:就是到德化这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说,材质这方面非常有特色,很多题材很适合用陶瓷来体现,包括观音也好,还有一些传统的题材,包括一些现代的题材。】
德化瓷雕的艺术魅力让郑建冰、王冬燕夫妻选择留在德化,他们想在德化坚持下去,用年轻的、现代的思维,把德化陶瓷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