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江西>>|
景德镇市“厂瓷”:陶瓷收藏界的一匹黑马

发布:2015-8-25 11:02:53  来源: 景德镇日报 [字体: ]

  陶瓷收藏历来是收藏界的重头戏,但大都局限在古代瓷器和官窑瓷器。就现在的市场而言,古代瓷器和官窑瓷器作为海内外收藏市场的无价瑰宝,不仅数量稀少,价格昂贵,而且赝品的数量和相似程度也与日剧增,一旦遇上赝品,投资者的损失非常巨大。

  如今在陶瓷收藏领域,投资者的目光不再只放在古代陶瓷身上,越来越多类型的陶瓷登入陶瓷收藏界大门,其中,“厂瓷”凭借着“投资低、赝品少、品质佳”的优点,毫无疑问成为陶瓷收藏领域的新宠。

  在陶瓷收藏界,“厂瓷”泛指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景德镇国有瓷厂所生产的陶瓷。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景德镇国有瓷厂的陆续停产以及改制,“厂瓷”渐渐成为了历史。景德镇国有瓷厂中较为出名的有十个,“十大瓷厂”在景德镇的陶瓷发展过程中地位特殊,并且不可复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余年间,“十大瓷厂”用柴窑、煤窑、油窑烧制出许多行销海内外的日用瓷和艺术瓷,成为景德镇一个时代的标杆。

  在众人竞相追逐古董瓷、大师瓷的今天,“厂瓷”的脱颖而出是有原因的。首先,“厂瓷”的投资不算很大,普通中等收入的人士即可涉足,而且遭遇赝品的风险还很小,对于缺乏经验和眼力的初入行者和普通收藏者来说,是一个上佳的投资对象。其次,“十大瓷厂”的瓷器颇具时代特色,手工特征明显,从收藏的特别年代的文物、精美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瓷艺的审美价值来衡量,也确实是值得“淘”的,其升值空间无可估量。

  收藏“厂瓷”应该从四个方面去考量。一是年代,对于“厂瓷”来说价值比较高的集中上世纪80年代前后,当时的老艺人思想单纯,没有任何商业市场的意识,能够专心致志创作;其次,当时即使是生产日用瓷也是不惜成本;更重要的是,当时对于瓷器的要求非常严格,要精确到毫米计算,这样条件下制作出来的陶瓷,质量自然高。

  二是瓷胎,“厂瓷”所用的胎和当代艺术陶瓷所用的胎有很大的不同。在瓷胎的烧制上,“厂瓷”是以煤窑、柴窑为主,而当代艺术陶瓷则大多以气窑、电窑替代。另外,二者在瓷土产地、烧制温度上也均有所不同。

  三是釉料,“厂瓷”是以天然矿物作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进行提取制作的。而当代艺术陶瓷则大多是采用化学颜料合成的,当时艳丽多姿,时间一长其颜色也会逐渐淡化。

  四是画工,早年国营瓷厂、研究所内汇聚了众多高人,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陶瓷绘画领域的顶尖水平。他们分工明确,各尽其才,集中力量进行创作和生产,容易出精品。而如今的艺术陶瓷创作则由个人独立完成,更加追求个性创新与经济效益。此外,在艺术风格上,“厂瓷”也是独树一帜,通过将传统的以古彩技艺为代表的陶瓷技艺进行恢复和发展,既保持了明代嘉靖、万历五彩瓷纯真质朴、笔墨简明的风格,又吸收了康熙五彩瓷大红大绿,古香古色、画面沉静飘逸的特点。

  可以肯定地说,“厂瓷”当前正是收藏领域一个难得的价值洼地,毕竟这些老厂都已经不存在了。而且“厂瓷”出现的那个时期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未来市场价格将体现其重要性。只要收藏的是好东西,总有一天会变成珍品。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