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召开。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大多数人认识宜兴都是通过紫砂壶。宜兴是一座因陶而兴、因陶而名的城市,陶文化已成为宜兴最鲜明的城市特质、最独特的文化元素,寄托着宜兴人最深厚的情感。“陶文化节”即是宜兴弘扬陶瓷文化、打响陶都品牌的一项重要的传统节庆活动。
自1988年起,宜兴已连续举办了七届“陶文化节”,按照每两年举办一届的思路,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将于今年10月在宜兴市举行,顾景舟诞辰100 周年纪念活动和2015 中国宜兴(陶都)金秋经贸洽谈会也将同时举行。
本次文化节以“缅怀大师风范,弘扬景舟精神;繁荣陶瓷文化,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陶醉中国、陶缘景舟、陶苑芬芳、陶行阳羡、陶都兴业”五个“陶”的主线,共策划了42类(项)活动。
宜兴市人民政府市长张立军表示,在今年特殊年景下,举办“陶文化节”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西方世界认识中国,最早就是从“陶瓷”开始的。明代后期,宜兴的陶瓷产品已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入欧洲,宜兴紫砂一路漂洋过海,宜兴的陶文化也自此走向西方。“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构想,作为‘中国陶都’的宜兴,更需要以历史的担当和现实的参与,投入‘一带一路’建设之中,通过‘陶文化节’这个平台,推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传好中国声音。”张立军说道。
2015年是一代紫砂制陶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举办“陶文化节”和“百年景舟纪念活动”也是响应紫砂业界的呼声,弘扬“景舟精神”的需要。张立军表示:“宜兴有责任、也有义务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承前启后,传艺育人,自珍自重,淡泊名利’的景舟精神,推动紫砂行业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同时,宜兴举办“陶文化节”,推进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战略,紧紧抓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节”为媒,搭建对接客商、洽谈项目的平台,汇聚优质资源、汇聚先进理念,也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发布会上还揭晓了本届文化艺术节的吉祥物——陶嘟。陶嘟的创意灵感来源于宜兴特产紫砂茶壶,三个活泼、俏皮、天真的卡通形象,既诠释了现代陶艺的革新和与时俱进的新面貌,也寓意着面向未来,蓬勃发展。

吉祥物陶嘟
据悉,宜兴是享誉中外的“中国陶都”,至今已有7000多年制陶史,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陶瓷产品门类齐全,底蕴深厚。尤其是宜兴紫砂,它发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鼎盛于当代,在数百年的薪火相传中,紫砂壶艺“冠绝一世,独步千秋”,成为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
宜兴人用聪慧、悟性和灵感,在方寸之间揉捏出了一把把玲珑雅致、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的精品佳作。宜兴紫砂壶,以它优质的泥性,丰富多变的造型,优秀的实用功能,获得“世间茶具堪为首”的美誉。
2006年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0月,国际陶艺学会授予宜兴“世界制壶中心”殊荣;2009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文化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宜兴市被授予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称号;2014年8月,经中台办批准,宜兴成为江苏继南京中山陵之后第二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