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规模大步扩张多年后,高安陶瓷发展成绩斐然、硕果累累,成为国内建陶新兴产区典范。截止目前,这个中部县级城市境内已建成180余条陶瓷砖生产线、7.5亿平方米年产能的庞大规模,位居全国第五。
但如此产能既是高安的资本,亦为高安的负担——大部分产品市场竞争力弱,附加值低,产能的过剩与产品的过度同质化,让高安陶瓷陷入内耗的恶性循环。
如何扭转恶局?近两年高安部分陶企已着手调整发展方向,从软实力提升方面促进企业质的积累与变化。
在高安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江西太阳陶瓷集团董事长胡毅恒看来:“高安陶瓷大干快上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需要净化市场环境,结束过去的混战局面,企业须 全力从品质、品牌、渠道三大方面齐头并进,构建软实力。”
高安陶瓷新征途
如果过去是高安陶瓷体量与规模的壮大,那么未来将是高安陶瓷内在的修炼。
毫无疑问,高安陶瓷发展站在了全新的发展起点,朝向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跨向新的征途。
高安的“成绩单”
作为中部县级城市的高安,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件,其中10件出自建陶行业。
“都是这两年获得的。”高安建陶产业基地管委会书记胡江峰说起高安陶瓷的品牌建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以前临近的兄弟县市樟树,在驰名商标数量上遥遥领先于高安,但我们穷追猛赶,现在终于持平了,这主要得益于陶瓷产业的发力”。
胡江峰说,率先拿到“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品牌效益,一时间高安陶企申请“中国驰名商标”的热情高涨,“未来几年里,高安陶瓷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还将成倍增加”。
“只有企业的品牌效益提升了,区域品牌的形成才会水到渠成。”一位高安陶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夏季,在糟糕的市场环境下,高安很多企业的产销率都达到了90%,“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安的区域品牌效益对此产生了一定的推动。”
说起高安陶瓷的进步与提升,环保是绕不开的话题。近几年在政府部门的重拳整治与严格监控下,高安陶企投斥重资购买环保设备、搭建原料蓬、喷淋房、淘汰链排炉,在脱硫、布袋除尘、污水处理等方面成绩突出。
“可以说,高安现在的环保已经走在了全国建陶产区的最前列。”高安一家陶瓷企业老板向记者透露,今年四五月份,江西省环保厅曾来到高安大检查,结果对方在陶瓷工业园呆了好几天,一无所获。
在环保方面,“仅设备投入,我们就花了上千万元。”江西新景象董事长喻国光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环保风暴席卷全国,在广东、临沂、河北等产区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高安是为数不多未被波及到的。
“这主要得益于高安陶瓷环保的起步早、起点高、措施严。”喻国光说,比如建喷淋房,从07年建厂开始,高安每家企业都被要求建设,而周边的一些产区,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与此同时,关于环保,这两年政府经常组织去广东新明珠等企业考察,学习先进的环保经验及技术。
喻国光同时坦陈,以前高安陶瓷工业园处处飘散着刺鼻的异味,工业园两旁的绿化带树苗存活率低,但现在异味没了,树木也长好了。
一位陶瓷喷墨打印机设备供应商也告诉记者:“园区现在的空气质量、环境比前几年好多了,现在偶尔还能看到蓝天白云。”
变化突出的还有产品升级。外墙砖由以前的普通釉面、丝网印刷,发展成为喷墨系列、玉石系列,水晶釉面和金属釉面;规格也大为丰富,从100×200mm、130×260mm到300×600mm、80×240mm等数十种规格应有尽有,而且坯体更白。
地砖方面,太阳陶瓷的钢化微晶石,精诚陶瓷的大理石瓷砖、其它厂家的糖果釉、金属釉仿古砖、条形木纹砖等都成为产区产品的新风向。
“可以说,高安陶瓷在新品推出、产品品类、规格大小等方面已逐步与佛山接轨。”喻国光评价说,如今的高安陶瓷工艺更复杂、品类更丰富、规格更齐全。
而根据本报记者观察,在过去的八年时间里,高安已培育出太阳陶瓷、普京陶瓷、瑞源陶瓷、罗斯福陶瓷四家年产值过10亿的大型陶企,另外年产值过5亿的陶企多达20余家。
如此企业规模及数量,放眼整个中国,除佛山,绝无仅有。但这些“成绩”均出自高安这个仅有八年时间的新兴产区之手。
至少存在10家“僵尸陶企”
成绩突出,但高安陶瓷的问题和麻烦也不少。
从去年至今年上半年,高安先后被曝出伟鹏陶瓷、新澳陶瓷、新高峰陶瓷等企业出现经营危机。而在网络传言中,高安类似存在“问题”的陶企还多达十余家,其中部分企业老板已被警方监控、保外候审。
记者就此采访高安多家陶企负责人,得到的答案是:“高安在产陶企中,至少有10家在亏本生产。”高安一家外墙砖陶企老板告诉记者,高安存在一批类似新高峰陶瓷的“问题”企业,虽然连年亏损,但仍然在坚持生产。
“这些企业都在苦撑,宁愿以超低价亏本处理库存,也不愿保价停窑。”该负责人坦陈,今年夏季行业形势萧条,但高安停窑数量却不及去年,并不是高安销售形势火爆,而是很多企业不愿停:一是怕停窑丢了面子,二是员工的安置及薪资问题难以解决。
而在媒体的报道中,高安陶瓷至今已有9家企业被列入“失信名单”。
“这些失信企业并非供应商告发,而是借贷不还、资金紧张被起诉。”上述负责人称,这些失信企业,信誉差的,恶性循环之下,倒闭更快。
江西瑞源陶瓷集团董事长陈光辉如是形容当前发展环境:“以前说高安陶瓷发展如履薄冰,但现在冰已融化,无冰可履,环境更加艰难。”
今年来,高安陶瓷经历了惨烈的价格战,产品价格全线下调,部分厂家800×800mm抛光砖已跌至14元/片,而去年同期的价格是17~19元/片;部分厂家300×600mm瓷片跌至2.8元/片,而去年同期的价格是4.0~4.5元/片。
以抛光砖为例,部分厂家出厂价为14元左右,但是仅生产成本就高达12元,已利薄如纸,再摊上税收、财务费用和营销费用,如果管理再出差错,坯体合格率与优等率过低,都会直接影响企业是否盈利。
一位高安陶瓷业内人士向记者计算:“瓷片单价每片同比下跌1.5元,以一条日产能3万m2的瓷片生产线为计,年生产周期300天,如此降幅,每条生产线日利润将减少27万元,年利润将流失8000万元”。
“如果不是煤价下跌,今年对于高安陶瓷将是大劫难。”该业内人士称,煤价下浮在一定程度上为陶企节省成本,拓宽生存空间。
但饶是如此,在高安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江西太阳陶瓷集团董事长胡毅恒看来,产品大幅降价引发的品质战对厂家自己、经销商、消费者以及同行都是极大伤害。“为了保证降价后的利润空间,一些厂家一味地降低成本,以粗制滥造去迎合市场,但如此低的价格,拿什么去确保产品品质。”
当然,也有部分以价保质的厂家。“在激烈的价格战中,我们(瑞源陶瓷)价格一直坚挺,任何品类的产品单价都要去同产区厂家贵出1块多。”陈光辉表示,这种做法是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挺过寒冬,同时确保产品品质。
江西佳宇陶瓷董事长贾巨林也表示,近两年陶瓷行业正处于震荡期,于高安陶瓷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既是挑战,亦为机遇。“现在高安陶瓷不能再一味的价格战,应该提升产品品质,欲做品牌,必先做品质。”
从“混战”到“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