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海都艺术大讲堂:陶瓷大咖炼成记 一半骄傲一半反思

发布:2015-9-8 16:04:45  来源: 闽南网  [字体: ]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在游记中记载:“并知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音译为德化戴云),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9月4日下午,第四场海都艺术大讲坛,在锦绣庄民间艺术院帝尧古陶瓷研究院举行,谈的就是德化陶瓷。听两位陶瓷大咖两小时分享艺术人生,让人感受到的是“名家是怎样炼成的”。

  两位陶瓷大师,一位是“学院派”代表张南章,另一位是“实力派”代表林建胜。除了分享故事,林建胜还专程带来正在制作中的“自在观音”造像,现场为读者展示“泥土变黄金”的过程,赋予瓷土生命,吸引孩子们也学着像模像样地捏起瓷土。

两位大师向海都读者分享陶艺故事

两位大师向海都读者分享陶艺故事

  艺术人生

  张南章:让传统陶瓷走生活化之路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

  从上世纪80年代学术研究开始,到2006年拿下第一个创作大奖,学术与创作的跨界,这条路张南章走了20多年。

张南章作品《无法救赎》

张南章作品《无法救赎》

  2006年,他与好友徐思敏一起创作第一件陶艺作品《和谐》,荣获四年一届的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评比金奖,还是福建省唯一的金奖。从此,张南章算跨界,正式进入陶瓷艺术创作。

  作为德化陶瓷界“学院派”代表,张南章对陶瓷史和未来有更多的深层思考。令他骄傲的是,在欧洲的博物馆,收藏包括大量德化瓷器在内的古代中国瓷器;沮丧的是,如今在欧洲的大商场,几乎看不到包括德化瓷器在内的中国瓷器在销售。

  北宋至今,德化窑一直以外销为主,从东亚、东南亚到东北非、中东,到欧洲,再到美洲,直至今天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对中国瓷器的嗜好,促使欧洲人尝试揭开其中奥秘,自制瓷器。古代德化瓷器的辉煌,反衬出今天德化瓷器的尴尬。

  张南章认为德化陶瓷未来之路在于“日用陶瓷品牌化,工艺陶瓷高档化,传统瓷塑生活化。”提高瓷塑人员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是传统瓷塑要走生活化之路的关键。“一个没有读懂,甚至没有读过李白诗歌的人,怎么可能雕塑好‘太白醉酒’呢?”张南章说。

  林建胜:改良滴水观音 赢得人生第一桶金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

  林建胜是1981年入学的德化职业中专学校第一届陶瓷专业学生。

  毕业后,林建胜留校,办陶瓷厂,担任产品设计技术员。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一个同事一起看电影《滴水观音》,说特务把重要情报藏在一尊滴水观音瓷器里,准备送出境外,最后被破案抓获。两个年轻人受这部电影的启发,开始研发滴水观音。

林建胜作品《唐韵》)

林建胜作品《唐韵》

  “认真会为一生带来许多机会。”林建胜说。上世纪80年代开始风靡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滴水观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为他赢得了第一桶金。

  《滴水观音》不仅注重观音造像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想方设法让观音能够循环“滴水”。最初的设计是在背后放个洞,必然影响美观。1988年《滴水观音》面世,他们利用蓄水池原理,在观音上半身设置一个蓄水池,让水从观音手握的净瓶里缓缓流出,形成水滴后慢慢滴入龙嘴,流入底座蓄水池。当上半身蓄水池的水滴完之后,将观音倒置一下,底座蓄水池的水通过管道,流回上半身蓄水池。观音回正后,又开始新一轮滴水。

  第二年,林建胜承包了校办陶瓷厂第二车间,《滴水观音》成了主打产品。当时12寸《滴水观音》,每箱24尊,一个台湾客人一口气要了100箱。“我一下子就拿到2万元定金,简直不敢相信。”此后,《滴水观音》风靡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供不应求。当时德化的许多陶瓷厂大量模仿、生产滴水观音。滴水观音兴盛十几年,也给德化带来数以亿计的产值。

  林建胜还研究陶瓷原料与烧成技术,2013年发明了名贵瓷种——“玉黄瓷”、“玉红瓷”。这段传奇故事,令现场海都粉丝赞叹不已。

  花絮故事

  展技艺:让瓷土变活的窍门

  9月4日下午,海都大讲坛的看点之一,是林建胜老师现场展示《自在观音》造像的制作过程。林建胜说,观音是佛教瓷塑的经典造型,造型设计也就蕴含着宗教哲理,讲究“眼鼻观心”,要让眼鼻和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自在观音》制作时需要先捏小稿,满意后再放大尺寸。先定个人体的基本姿态,再完成“穿衣服”的工序,比如配上璎珞、手镯等。林建胜手握竹刀,在原本还比较粗糙的瓷土上雕塑飘逸的衣纹,勾勒细密清晰的发丝,让女性的柔美与神像的圣洁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娴熟的技术现场展示,让瓷土与竹刀都有了灵动的气息。这些工序完成后,完成打模、注浆等程序,在1300℃高温炼造下完成。

  学思想:研究生一问半小时

  现场,文化人类学研究生毕业的小江,在活动结束后,和大师站着交流近半小时之久。

  她长期关注民间传统文化习俗,小江说,一进来就被活动现场摆放的精美陶艺作品惊叹到,特别是德化白瓷,洁白纯净,非常漂亮。她认为,瓷器和文字作品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鉴赏和解读,但是很少人会把对瓷器的认识放在大的社会空间里去理解。听完张南章老师对德化瓷器成为对外贸易畅销商品的简介,小江说她产生了认识。

  学手艺:孩子迟迟不散去

  玩泥巴似乎是孩子们的天性,有瓷土作伴,孩子们很快玩成一片,有的甚至活动结束还迟迟不肯离去。

  昇文小学四年级学生林诗雨一直期待手作环节,她很快捏好了草莓的造型。而且看着老师使用竹刀,她也借助工具用竹刀扎出草莓的小点点来。

林建胜带来半成品,教小朋友制作陶瓷

林建胜带来半成品,教小朋友制作陶瓷

  西湖小学学生唐志文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在手作环节,他话不多。唐志文默默地将瓷土搓成长条,整齐地卷起来,一只小蜗牛的形象已经在他心中构思好了,还像样地捏出了眼睛和脑袋。看见林建胜老师的《自在观音》造像被安放了个底座,细心的小朋友也为蜗牛制作了个方形底座,还搭配了两丛小草做陪衬呢。

  墙内墙外

  8国艺术家的“回归与启航”

  今年7月11日到22日,来自中、美、英、德、日,以及西班牙、意大利、荷兰8个国家的28位知名艺术家、国际策展人、学者和批评家,在德化以“回归与启航”为主题,展开驻地创作和主题研讨。

  当地为艺术家们提供了3000多件陶坯、100多种颜色的矿物釉料。荷兰艺术家创作室内的地板上,放着一些施着粉红色釉料的花瓶,瓶口上分别放置着日常用的粉色塑料物品,如拖鞋、水舀、衣架、漱口杯等。创作者荷兰艺术家尼科·东克斯表示,陶瓷是此次来德化接触的全新语言,通过这样奇特的组合,希望能够将陶瓷与人类生活结合起来。

  “此次活动回归到德化窑故里,中外艺术家们在同一时间以同一媒介进行创作,从中可以发现中外艺术家对同一材料的不同理解,这为传统的媒介渗透进一种全球化的视野,将为陶瓷的当代性探索提供无限可能。”北京大学视觉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教授表示。活动发起者、德国艺术哲学博士杨起认为,“再次回归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重新诠释审美价值观,既是对中国传统文明与千年陶瓷文化的致敬,同时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新文化的重新启航。”

  小县城里的“陶瓷外交”

  来自摩洛哥的瑞查,拉住泉州工艺美院院长钟发亮的手,激动地说:“我还要再来,带上我的家人和朋友,让他们看一看真正的中国瓷器!”

  这一幕发生在去年6月10日。由黎巴嫩、苏丹、也门、伊拉克、约旦、埃及、吉布提、毛里塔尼亚、摩洛哥、突尼斯等,阿拉伯11个国的23名官员组成,集中在德化学习陶瓷技术与文化。

今年7月,多国陶艺师来德化交流创作

今年7月,多国陶艺师来德化交流创作

  “我从小喜欢中国的瓷器。但来之前我还不知道,德化这样一个小县城,陶瓷的制作技术竟然如此发达!”来自约旦工贸部的哈森,在参观完一些陶瓷厂之后,赞不绝口。

  离开泉州工艺美院前,23名学员都做了一件事情:在一个陶瓷大盘子上作画,烧制之后留作纪念。

  “未来10年,对中阿双方都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共建‘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福建省外经贸干部培训中心主任甘耀坤说,这次商务部的援外培训项目,选择落地德化,原因很简单,瓷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见证,德化的民窑瓷器,更多流向世界各地,其中就包括阿拉伯国家。瓷器,或将再次开启一段中阿交往史。

  众说陶瓷

  日本铃木已代三原所著的《窑炉》:“阶级窑在福建德化最早出现,同时也最著名。日本的窑,是深受德化的影响而设计的,所以日本把德化的窑估计为串窑的始祖。”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秘书长吕成龙:“在德化窑收藏方面,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数量大、精品多,应该说可以算是首屈一指的,有一些还是清宫旧藏的。”

  约翰·盖尔(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研究员,长期从事古陶瓷研究):“明朝(德化)何朝宗的瓷雕观音可与意大利米兰的断臂维纳斯相媲美。”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著《德化白瓷》:“德化白瓷与众不同,首先是透光性极好,为群瓷之冠;其次可塑性极强,无一不能塑造。以陶瓷之脆性,表现衣褶之柔软;以陶瓷之生冷,表现肌肤之温润。德化白瓷堪称一绝,前后无人能与之比肩。”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