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工美大师将参展本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以越窑青瓷和青花斗彩见长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嵇锡贵就是其中一位。她的作品将亮相博览会的“国大师形象馆”。
嵇锡贵出生在水乡湖州,1950年父亲被调到江西景德镇。全家坐船快到景德镇的时候,看到河里都是白色的瓷饼。好奇的嵇锡贵不知道,她这一生会与陶瓷紧密相伴。
1957年嵇锡贵初中毕业的时候,碰巧景德镇陶瓷美术技艺学校来招生。当时学校不要学费,还分配工作,家穷又喜欢画画的嵇锡贵毫不犹豫报考了青花班。后来她又考上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从多位景德镇老艺人身上学到了国画、花鸟、人物绘画技法,制陶工艺釉下彩、釉上彩、青瓷刻花一个也没错过。
陶瓷学院附近的湖田窑是宋代生产影青刻花的窑址,还是学生的她常常去捡瓷片把纹样临摹下来。古代越窑刻花工艺手法没有遗存,嵇锡贵根据浙江瓷土特性,对各种纹样进行了技法尝试。后来刻花成为她陶瓷创作代表性手法。
毕业那年,全年级就嵇锡贵一人被分配到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多次实践,她自创了铁骨泥刻花技法(铁骨泥就是青花的下脚料,一般用来压边或包口,它颜色深厚、古朴,一般起到陪衬作用),还结识了以陶瓷雕塑见长的丈夫郭林山。
1986年,嵇锡贵和丈夫作为特殊人才引进浙江。2013年5月16日,以她和丈夫名字命名的“贵山窑陶瓷艺术馆”,在西溪湿地公园开馆。馆中摆放着两人最具匠心的作品。
按照景德镇的老手艺,一个成品有72道不同工序,从揉泥、拉坯到器皿装饰,每个工序都由不同的师傅来完成。但在嵇锡贵手中,所有工序她都是“一手抓”。嵇锡贵认为只有长期实践,磨练自己的技艺,才能“熟能生巧”,成为能工巧匠。而她也在这种坚持中摸索出三个独创的手法:青花彩绘、陶瓷釉下综合和陶瓷釉上彩绘装饰。
今年73岁的嵇锡贵,依然坚持不懈地在创作。嵇锡贵正在创作的,是一件青花斗彩花瓶。拍出天价2.8亿港元的“鸡缸杯”,用的正是“青花斗彩”这道技艺。嵇锡贵说,陶瓷艺术是“火的艺术”,古代人烧窑都先敬风火神。自己曾经烧失败的作品不计其数,有一点瑕疵,她就打破重来。一件作品往往要花费半年时间,每件作品,嵇锡贵都很花心思,不重复做第二件。
匠心说
陶瓷作品如何体现艺术家的匠心?打个比方,同样一个杯子,一个是手绘的、一个是贴膜的,那它们的价值就大相径庭了。陶艺家用自己的思想创作出历史上没有过的一件作品,而它将一直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是艺术家价值的体现。
美学说
陶瓷作品不仅可以作为艺术品,还可作为日常生活器物。赏用结合,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点。
嵇锡贵认为最能代表她匠心的就是这尊《百年好合》:“我对各种传统刻花技艺都进行了尝试,《百年好合》用了十几种刻花刀法,有些雕刻工具还是自己做的。这是一件历史上没有的东西,经过我的手艺,现在出现在世界上。”
大师名片
嵇锡贵:1941年出生,浙江湖州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传承人,杭州西溪贵山窑陶瓷艺术馆馆长。1975年参与中南海毛主席用瓷的设计制作,作品多次获国际、国家级大奖,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陶瓷博物馆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