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昌府区道口铺的民俗博物馆里,正门展示台上的一组陶艺作品让人眼前一亮:西装革履的商人、怀抱孩子的妇女、吃着泡面的青年学生…………这组长约5米、高约50公分的陶艺作品名为《中国梦之归途》,人物的表情动作活灵活现,连衣服上的褶皱都清晰可见。作品的灵感来自作者求学期间的归途,生动地再现了火车站候车厅里的情景。2014年,这组作品入选了由文化部、文联和美协联合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得了陕西省首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二等奖,作者就是东昌小伙李子辉。
陶艺新秀获大奖
钟情澄泥回家乡
1988年出生的李子辉,是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安庄村人,2007年,聪敏好学的李子辉考入西安美院的陶瓷艺术与设计专业。求学期间,李子辉跑遍了大江南北,去佛山、晋江等全国知名的陶瓷基地实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作了不少精品。2013年,他的作品成功入选第四届国际陶艺新秀展,并被阜平陶艺博物馆收藏。2014年,作品《中国梦之归途》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买家开出价20万元的高价。他独立创作的荷耳直腹大罐,不但造型融入了现代元素,工艺精湛,甚至出现了两个梯度的窑变效果,被很多收藏家看中,开出了18万的高价。
2014年,李子辉研究生毕业了,各大陶瓷企业向这次陶艺新秀发来了聘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子辉辞掉了众多大企业的聘约,回到家乡聊城的农村小院。
“我在外地确实做得很成功,但是那是别人的文化,而我想利用自己的陶艺技术,传承自己家乡的文化,把家乡的文化融入到我的作品中。”提起创业,李子辉满怀信心。回到家乡后,他用上学期间自己的积蓄,加上家人的资助,投入20万元,建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和窑炉。
“东昌府有三美,胭脂、澄窑、古井水”,东昌澄泥制作技艺有1000多年的历史传承,并在2012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昌澄泥就所利用的原料黄河胶泥,李子辉从小耳融目染,加之所学专业,他对家乡丰富的泥土资源更是亲切。他从家后的大坑里掘取深层胶泥,这种胶泥是上千年的黄河泥淤积沉淀形成的,质地细腻,经暴晒、风化、碎成小块、清水泡、过滤、去杂质,最后留下泥浆备用,等到泥浆自然干燥结成小块,软硬度手感合适之后,就可以用来捏制作品了。
秉承传统巧构思
拓展思路再创新
回到家乡后,李子辉沉下心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积淀,将学院知识与民间民俗文化相结合,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从构思、技术、技艺上再创新,创作出了别具一格的作品。
虎头娃就是李子辉根据民间穿衣习俗制作而成。鲁西北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民俗事象与古老的黄河紧密相连,鲁西北的群众有给儿童穿戴虎头帽、虎式兜兜褂、虎头鞋的习俗,以期趋利避害,护佑孩子平安。李子辉做的虎头娃头戴虎头帽、身穿虎式兜兜褂、脚穿虎头鞋,通体发出莹润的浅黄色,只在烧制完成后,面部稍加颜色修饰一下,虽重达20余斤,却处处精细,憨态可掬。
李子辉回到家乡创业,当地的文化部门给予了他很大支持,道口铺街道文化站站长郭丹龙更是与他结成忘年交。现在他的很多作品都陈列在道口铺民俗博物馆里,作为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展示。由他制作的一个塔罐,格外引人瞩目,上部是一个塔状飞檐,下部是一个圆形罐子,他在构思上古今结合,将建筑上的飞檐运用到陶艺器皿上,这在陶艺制作上还是首创。
“我脚下有丰富的胶泥层,我一定好好利用起来,创作出更多的精品,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我的家乡。”李子辉对未来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