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墓都想出来晒太阳了吗》追踪◎
记者邹鹏飞文王飞波图昨日,本报报道了何坊西路与京山老街交叉路口附近工地出现一座汉代古墓的事情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昨日,记者赶到事发工地看到,南昌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正式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并惊喜地在古墓附近发掘出了宋代瓷器,专家分析,古墓主人比较富有。
古墓附近连续出土两件瓷器
昨日上午,记者赶到古墓所在工地时,南昌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已经抵达,几名工人手持铁锹和锄头正在对古墓上方的泥土进行挖掘。
据南昌市博物馆的专家介绍,根据古墓周围泥土层颜色的不同,他们首先会挖出古墓外层的主要轮廓,之后会把古墓的回填土清理干净,等整个古墓的形状确定后,再对墓穴的内部进行挖掘,“如果天气情况良好,整个工期大约需要半个月,到时候就知道里面有什么文物了。”
“快来看,好像挖到了古董!”工人们在古墓上方挖掘没多久,突然传出一阵喧哗声,原来工人从土里挖掘出了一堆瓷器残片。记者看到,在一堆黄色泥土中有几只白色的瓷盘叠放在一起,最外侧的瓷盘破损严重,裂成了几块。由于年代久远,裸露在最外侧的瓷盘表面已经看不清纹路和图画。博物馆的专家查看了瓷盘,分析瓷盘可能属于北宋,并不是正在挖掘的古墓的随葬品。
发掘出瓷盘的惊喜没过多久,又有工人在泥土中发现了一个红褐色的瓷器和少部分瓷器的残片。记者看到,这次出土的瓷器高约20厘米,口沿的一半破损,瓶身部分保存比较完好。由于瓷器内部有许多泥土,外表只有少部分裸露,很难看清表面花纹。博物馆的专家称,出土的瓷器可能还是属于北宋,旁边残片是瓷器的口沿部分,瓷器存在修复的可能,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不过,瓷器文物出土后,为了防止瓷器表面的釉脱落,不能立即对瓷器进行清洗,只有带回博物馆等泥土风干后进行修复,才能看清瓷器表面的图像和花纹。
专家:墓主非富即贵
专家表示,尽管在古墓附近发现了两件文物,不过从文物出土的位置分析,这两件文物基本上都不是古墓的随葬品。
“这座古墓是我这几年挖的最大的汉代古墓,至少在当时属于中型墓葬。”现场一名考古专家说,目前裸露出来的部分是墓室的顶部,青砖上刻有铜钱纹,有工人曾拿了一根2米约长的钢筋插入墓穴的淤泥内,都没有探到墓底,可见该座穴的深度。
“一般的汉代古墓宽度在1.6米到1.8米之间,可这座古墓的宽度基本上达到了3米,外部的轮廓约4米宽,前室和后室连在一起的长度可能达到了10米,墓室内完全可以容得下一个成年人站立。”考古专家分析,根据墓室的规模,墓主人在汉代很可能非富即贵,至少是一名地主。
考古专家说,前些年曾在该古墓附近挖出过几个古墓,出土古墓附近很可能存在一个古墓群,不过这个猜测需要等工地完全挖掘之后,才会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