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广州机场德化名瓷展南方都市报专访: 苏志强谈白瓷的甄选与工艺现状

发布:2015-10-24 11:12:11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字体: ]

  原标题:德化白瓷:“民窑”烧出的“中国白”  苏志强谈白瓷的甄选与工艺现状

  10月15日至11月7日,“漆生活·瓷世界”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艺术展在广州新白云机场举行。此次艺术展带来了福建省陶瓷艺术工艺师苏志强的作品《大地飞歌》《雀之灵》等。此外,著名漆画艺术家郑崇尧、苏献忠的作品也在现场展出。

 

展览现场

讲座现场

长廊大师简介

  传统漆艺、中国白瓷这两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艺术品手法精妙、工序复杂、耗时长久、精妙绝伦。当日,苏志强也受邀来到现场,这也是他近两年第一次走出德化。活动结束后,南都记者专访苏志强,请他来聊聊他所认识的德化白瓷以及从艺以来他的作品风格变化。

广州南方都市报专访

  什么是“中国白瓷”?

  “猪油白”已很难找到,现在市面上几乎都是建白瓷。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你好像就是德化人,最初接触陶艺是因为家传的因素?

  苏志强:家传倒是没有,上一代都是老师。因为读陶瓷学院,我最初学的也就是陶瓷这块,毕业后就被安排在德化国营第二瓷厂里当工艺师。这里老一辈的人才非常多,但有一点不好的是,当时可能会比较保守一点,大家不肯把所有的技艺都传给你。就需要你去摸索,从那时候我们就掌握了一些知识。

  南都:与瓷都景德镇相比,德化瓷的特点是什么?

  苏志强:德化以白瓷驰名于世,而白瓷里又主要是雕塑,即瓷雕。景德镇主要是以器皿、器形的绘画。这就是二者的不同。

  而德化的瓷雕可以分成两大块。一是出口西洋的工艺品,二是传统工艺品。传统工艺品又可以分成几派:一派是家传,即传承何朝宗的创作思维和手艺,主题以佛教题材为主,例如观音、弥勒这一类;另外一种则是将题材结合到陶瓷里面,打破了传统规律,结合生活中的理念来设计。

  南都:白瓷最初因佛像出名?

  苏志强:最初是以何朝宗的《渡海观音》而闻名。德化虽然是民窑,没有进过宫,不比景德镇是官窑。但新中国以后,德化白瓷同样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

     观音像是德化瓷雕中常见的题材之一,何朝宗的瓷雕作品,在16世纪的“东西洋”市场上,被视为“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人们“不惜以万金争购之”。他雕塑的形态各异的瓷观音,以德化瓷细腻的质地和独特的象牙白示其静美柔曼的风韵,朴素典雅、衣纹流畅、表情传神、形象逼真,在日本及东南亚的佛教国家中,被人们奉为神物至宝,在西欧人眼中,被视为“东方艺术之精品”。

     南都:白瓷按品质不同分为猪油白,乳白,象牙白,葱根白?是怎样来看它的品质的?

     苏志强:应该没这么多,只能说德化的猪油白和建白瓷统称为“中国白”。

     猪油白给人一种很滋润的感觉,它好像很透,但似乎又很有厚度。猪油白非常漂亮,不过现在的猪油白跟以前比差得太多了,材料变了,土质变了。这种泥巴现在已经很难找到,现在整个市场上几乎都是建白瓷。

     南都:怎么样的土质?

     苏志强:主要是高岭土,但瓷土又不仅仅限于高岭土,还要石英、长石,它需要好几个配方。在磨的时候,有圆颗粒的,也要有三角形颗粒的瓷土。以前的水车压下去,泥巴的形状会成三角形;另一种是用机械来磨,它出来就呈圆形。雕塑能够就这样站着,也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成分,否则一烧就变软,塌下去了。

     南都:这种资源找不到,是因为缺乏保护?

     苏志强:它是上天馈赠给我们的资源,其实我们下一代人要保护好。现在市场中,有的人想做出些精品,但有的人只是想做出可以卖一点钱的东西就可以了,也因此,把这些资源浪费掉了。好像当时做毛泽东棺材的那一些泥巴,现在绝对没地方去找。那种跟玉一样的泥巴,它是在山底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才得以形成。

     以前的泥巴可能更润,现在的或许是稍润,到后面可能是不润。但是,这些我们又可以通过工艺来进行改进。例如何朝宗那个年代,雕塑都是做实心的,再好的泥巴,表层看来都是很光润的,但是它不透。现在就可以做到透,做到薄,取长补短。整件作品其实仍是很漂亮的。

     甄选白瓷的关键

     “像何朝宗的作品为什么后来被称为国宝?神韵。”

     南都:你早期的作品可能多是追求一种工艺上的完备,但这些人物塑造似乎都缺乏一些东西,如理念的支撑等,这也是你后来转变的原因?

     苏志强:确实是这样。随着整个社会变化,对文化的理解要更上一层。说实在的,以前我们哪里讲什么文化,但现在连“瓷”也要融入文化。现在有瓷文化、茶文化,什么都要加个文化

  以前(雕)一个观音,最多只能融入一些佛教的文化。其实包括早期佛教的一些东西,工艺师讲求的就是有一种神韵,有“佛”一样的感觉。像何朝宗的作品为什么后来被称为国宝?你看到作品中的佛像,他就看上去真的很像就是一尊佛;或者说观音是怎样一种慈祥,何朝宗肯定也可以表现出来。然而现在除了表现一种神韵外,还需要有一个题材的支撑。比如我的《雀之灵》,杨丽萍那个跳舞的姿态,通过我的作品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很多人仿我,但是仿的毕竟还是仿。因为他在雕的时候,没有把自己的心灵融入进去,只是个外皮。你仔细看,别人的“雀之灵”根本没有神韵,只是呆呆的,无法呈现出一种“会动起来”的感觉。

     南都:跟急功近利有关。

     苏志强:这二者肯定不一样。例如你让我去仿一个东西,你要求我时间,要我一个礼拜完成,我的作品估计也没什么神韵。仿的人往往没有创作的意识,他只希望仿一点来开拓市场赚点小钱,但创作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栋大楼,下面的地基都搞不好还怎么去建?此外,建大楼要叠砖、施工,但它之前的整体设计者更重要。设计不出一个好的房子,又怎么能建造出好房子呢?

     年轻一辈其实现在有很多人工艺不差,他缺的是创作这种概念。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要长期积累。看到东西越多,可能你相应学的东西越多,可能你的想象力越丰富。举个例子,我当时学画的时候,我的老师说我画面中观音的底座差了大约两根头发的厚度。我不相信,他就拿尺子来给我校正,我才知道确实如此。

     所以做一件工艺品,技术和眼睛是同步的。

     南都:作品要具有神韵,这样的效果是如何实现的?

     苏志强:实现就是雕,你要自己创作一个作品,可能要三个月、五个月甚至是一年。例如刚说的《雀之灵》,我前后创作包括后期的三次修改,整整用去了一年时间。又比如说《大地飞歌》,创作完成也差不多用了七八个月。

     创作第一件的时候你需要打造型,非常难,但陶瓷必须要有模具。以前在何朝宗那个时代,他没有什么模具,没有石膏,他每一件都是孤品,但每一件都有瑕疵,它烧出来这边裂那边裂,没有一件是完整的。

     后来一直改进,现代用石膏磨具,所以现在的陶瓷可以复制。但也因此,为了保值,我有些作品也是限量版。

     但是,即便有了磨具,它只是初步的定型。通过磨具产生出的也仅是一个粗浅的作品,例如人物手指上的一些感觉,这就必须用手工来完成,需要不断地修刻。有些细节的东西无法用模具来呈现,比如花蕾、链条、珠子等等,根本没办法用磨具,必须全手工。复制中,十件作品能有一半最后做成就已经不错了。

     不过也因为有磨具,往往在做完第一件后,后面的就会快很多,不可能八个月才完成。否则我就要饿死了。(笑)

     白瓷雕塑的困境与未来

     “工艺上没有问题,只是泥巴越来越少了。”

     南都:有人说白瓷的创作其实到现在也越发开始结合东西方的艺术。陶瓷本来是东方的,那么西方有哪些东西会影响到你们?

     苏志强:何派传承下来,比较讲究的是线条的美;但西方不是这样,它们用点线面来表现,使得作品很开阔。我有一件展现挑水女的作品《海西风情》,你看我设计其实就很简单,挑水女下面的衣服我就不去管它怎么飘、怎么穿插。我就用大块面,让她这件裙子整个飘上去,很舒服。国外就很讲究这种块面,而很少讲究如一块布绒,怎么钉头、怎么修尾等。

     南都:你的瓷雕创作也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作品从有什么样的变化?

     苏志强:因为第二瓷厂到2000年的时候搞体制改革,我们那时候就不得不下岗出来。但我们可以带技术出来自己做。我最早在设计室经常做镂空花瓶,但我拼不过当时一个叫陈明华的设计师。后来我又改做陶瓷灯,但也拼不过别人。别人早开发往往就会占据这个市场,即便当时我的浮雕技术也是非常棒的,但是浮雕再好,价位上你也拼不过别人。

     后来我就想到,搞陶瓷如果跟别人拼价格,跟着别人走,没有自己的理念,那你做到什么时候都是那样子。后来我就开始人物的开发,设计了一系列自己的作品,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这两年,当然整体上经济也比较差,比较不好做。另外,人总是在贫穷的时候最勤劳。刚开始我可以没日没夜地做,可以以工厂为家。但可能现在经济情况好一些了,现在我也变懒了一点点。

     南都:传统工艺总会面临一个怎么延续下去的问题。这门艺术如何去传承?你有这方面的顾虑吗?

     苏志强:顾虑当然有,但其实并不在技术上,并不是说担心能不能把工艺传承下去,这个我认为绝对行。新来的设计师可以往两个方向走,何派的工艺或者是融入当下一些新的概念,工艺上可以说是越发展越好。

     我的顾虑其实更多是在资源上,即泥巴。好的泥巴并不是哪一个山头都有,它是不可再生资源。顾虑就在这。工艺上面应该没问题,应该是越发展越好。

  苏志强

  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名人。2005年《泉香秋韵》获“百花奖”优秀作品奖,2006年《大地飞歌》被广西博物馆收藏。作品《雀之灵》在“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获金奖,《大地飞歌》成为“2008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指定国礼”,赠送给东盟各国国家领导人。

 

  作品:《大地飞歌》
  作者:苏志强
  级别: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
  简介:苏志强代表作品,2008年东盟指定国礼,赠东盟各国领导人,2010年赠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广西博物馆收藏,作品手工制作,极其精致,作品手刻签名。

  作品:《雀之灵》
  作者:苏志强
  级别: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
  简介:苏志强代表作品,英国珍品馆、云南省博物馆、德化陶瓷博物馆收藏,赠孔雀舞皇后杨丽萍,多次获金奖,极具收藏价值,作品编号161号,手刻签名。

  作品:《圆满如意》
  作者:苏志强
  级别: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
  简介:福建工艺美术珍品馆、德化陶瓷博物馆收藏,多次获金奖,以如意棒为主体,圆球代表圆满,蕴含着“万事如意”、“美美满满”的美好意象。作品纯手工制作,精雕细刻,造型和谐。

  作品:《百福如意》
  作者:苏志强
  级别: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
  简介:作品中取如意为主体,配以葫芦,构思简单明了,主题“百福如意”呼之欲出,以雍容华贵的牡丹、娇艳欲的玫瑰点缀其间,展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蕴含着祥瑞吉庆之意。

  作品:《海西风情》
  作者:苏志强
  级别: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
  简介:2005年“百花杯”优秀作品奖,采集一少女挑水的画面,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古及今勤劳、朴实的精神面貌,链条极具视觉冲击力,造型简自然,令人赏心悦目。

  作品:《听涛》
  作者:苏志强
  级别: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
  简介: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优秀奖,以德化温润如玉的建白瓷为胎体,瓷质润如脂、晶莹碧剔,以少女为主角,一手抚耳,作听装,一手持斗笠,姿态婀娜,楚楚动人。

  作品:《思念》
  作者:苏志强
  级别: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
  简介:泉州市政府赠台湾澎湖礼品,作品营造的氛围深深感化人:一惠安女子手持横笛,孤单独坐,曲子悠扬,不禁令人思绪飘远,然而从她神情、身旁朝气蓬勃的牡丹,喻示着她心存希望,向往着美好的未来。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