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献忠
“蕴玉”系清末德化著名瓷雕艺人苏学金的宝号。蕴玉艺术瓷所出作品驰名中外,一九一五年其作品《瓷梅花》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是德化陶瓷在大型国际展览评比中首次获奖。
第二代传人苏勤明,一代瓷塑宗师,作品先后选送英、德、法、日、前苏联、加拿大等国展出,轰动国际瓷坛。因功绩显著,一九五七年光荣出席全国第一次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
第三代传人苏玉峰,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专家,秉承“蕴玉”艺风,并大胆创新,作品多次获国家一、二等奖,其中瓷雕《百花篮》被人民大会堂收藏。《薄胎瓷塑观音》被东南卫视“福建之最”栏目誉为最薄的瓷观音,中央电视台对其作过专题报道。
第四代传人苏献忠(苏珠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曾赴景德镇陶瓷学院、清华大学美术院等高等学府深造,得国内著名雕塑家、教授言传身教。承袭祖传艺风,创作题材丰富,神形兼备,其作品多次获奖,并多次携作品到国外展览,深受好评。 (颜雅婷/整理)

《归来》
在继承与创新中 重建文化自信
苏献忠在继承家族传统的同时,推陈出新,独立创作了许多颠覆性的作品,成为德化陶瓷艺术界一颗散发独特光芒的明珠。
一是超越传统的传承。他大胆地运用现代视角,对德化传统陶瓷艺术进行重构,意境为本,神韵、气质为末,只要意境达到了,神韵、气质自现。
二是创造“会讲故事”的陶瓷。苏献忠认为,题材的变化、人体结构比例的应用等,都只是陶瓷艺术具象上的方法运用,只有抛开具象,在有形中塑造无形,以作品展现意境,才是真正的创新。他以个人形象创作为基础,以时代背景为出发点,通过陶瓷讲述一个个故事,赋予作品更深的意味,发人深省。
三是倡导“快乐陶瓷”的理念。在他那里学习陶瓷制作,兴趣、喜爱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最吸引人的特质,作为老师,他传递这种快乐的信息,让学生们能尽情发挥才能。

《杞人忧天》

《凝噎》
重要获奖:
2014年《何箫》第四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
2010年《“误”读水浒》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金奖;
2009年《江南丝竹》“闽龙杯”全国陶瓷艺术设计电视大赛银奖;
2007年《江南丝竹》中国工艺美术创新艺术金奖;
2006年《听松,闻涛》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评比银奖;
2005《水浒108将》上海大师精品展金奖;
2004年《思》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精品金奖;
2004年《汉戏》第二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金奖。

《何箫》
重要展览:
2014“大器天成”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台北);
2014荷兰内格勒博物馆个展;
2013德化当下的可能(厦门);
2012亚洲东亚现代陶艺展(台北);
2010中、日、韩“三国演义”现代陶艺展(韩国);
2007北京2008奥运主题公园“雕塑梦想”汇报展(北京);
2006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中国美术馆);
2001清华大学国际陶艺交流展(中国美术馆)。

《石上鱼》

《扇》
重要收藏:
2014年《梅影横窗瘦》收藏于荷兰内格勒博物馆
2013年《院》收藏于厦门美术馆
2012年《拱锁》收藏于韩国江源大学
2008年《汉戏》收藏于台北县立莺歌陶瓷博物馆

《梅影横窗瘦》

《猪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