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的博山区是北方的陶瓷产业和陶瓷艺术重镇,那里有一个围绕陶瓷而展开的艺术家群体,数十年来,他们恪守着前辈师傅留下来的谆谆教诲,不断谨慎地钻研技艺,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艰辛而坚定地求索着。田纪友就是其中的一位。
自从陶瓷诞生的时候起,瓷画就成为了不可抹去的艺术元素,在洁白的釉面上表现出山川纵横与人世百态,成为数千年来中国艺术家不懈的追求。
山东淄博的博山区是北方的陶瓷产业和陶瓷艺术重镇,那里有一个围绕陶瓷而展开的艺术家群体,数十年来,他们恪守着前辈师傅留下来的谆谆教诲,不断谨慎地钻研技艺,在各自的艺术道路上艰辛而坚定地求索着。在陶瓷绘画领域,田纪友是一位不得不提到的人物,这位瓷画艺术家不仅在博山,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
今年的9月16日至20日,为期5天的“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山东活动周”在意大利米兰的世博园举办。田纪友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展示活动,他现场挥毫泼墨,向全世界展示了他对陶瓷艺术的独特理解。
艺术探索的道路
市场上,我们能够见到的瓷画作品,往往以工笔素描或小写意为主。而田纪友的瓷画作品则多呈现为大写意作品,在光滑且不吸水的瓷面上,他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皴法表现出江河湖海、沟壑云腾的效果。在工艺方面,他善用釉中彩,他的画作仿佛与釉面融为一体,晶莹而不激进,凝重而不呆滞,这是田纪友瓷画艺术的最大特色。
这一次,记者采访田纪友,是在他位于山东博山的工作室里。
田纪友的工作室设置在博山区的一处四层小楼里。田纪友的工作室在顶楼的一侧,一间较大的房间里堆满了已经烧制好并等待他亲手绘制的瓷器,他自己购置了一座电窑和一座气窑,自己可以在工作室里生产瓷胎。另一个房间是他的创作室,在那里,笔尖流动,墨彩飞舞,洁白如雪的瓷器在那里将被赋予生命……
青年时代的田纪友就对绘画的喜爱愈加强烈,几乎每日都要挑灯临摹古画。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的山东博山,文化消费市场并不发达,书店很少,买到一本普通的《芥子园画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一次,田纪友有机会得到一套画谱,便没日没夜地临摹学习,将画谱上每一座山川、每一处沟壑,每一条枝蔓反复地临摹,并牢牢地印刻在心里。
1980年,他就读于博山陶瓷厂技工学校,学习陶瓷设计专业。每天能接触许多陶瓷大师,他便每日向他们请教。1983年,田纪友进入博山陶瓷厂科研所,开始了陶瓷彩绘的艺术生涯。他坚持外出写生,画面风格也独树一帜。不久后,他便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进修,对陶瓷彩绘有了系统和全面的认识。
2007年,博山陶瓷厂破产重组,他经历了艺术生涯中的重要转折期。短暂的困难没有裹住他探索艺术道路的脚步,组建自己的工作室,置备磁窑、拉坯、烧窑、创作。经过一个个深夜挑灯的反复试验,他终于研究出了釉面上独特的水墨表现技法,解决了在陶瓷釉面上泼墨晕染不佳的问题,并获得了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的称号。
艺术家与艺术
正是基于他当年临摹画谱的精神,凡是他所见过的古画,便没日没夜地反复学习揣摩,统统将它们印刻在自己的记忆深处。但凡有人提起某某古画,田纪友便能清晰地将其浮现在脑海里,并能够准确地盲临出来。这样的苦工,使他熟练地掌握并理解古人的各种技法,并源源不断地为他的创作提供新鲜的养料。
我问他,你这样追求高古,岂不是会曲高和寡吗?
他告诉记者,艺术要不断追求卓越,但也不能脱离大众。你可以寻找古画的意境,探求艺术的高峰,并与学术界的朋友共同探讨精进。但是,不能刻意地求新、求奇、求怪,那样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的。艺术家既要不断地攀登艺术高峰,也要创作出人们看得懂,能接受的作品。
所以,在田纪友笔下,既有脍炙人口的似锦繁花,也有意境高谷的孤舟独钓;既有尺幅数丈的巨幅瓷板画,也有在茶壶、梅瓶的方寸之间游走跳动的花鸟鱼虫。
“画人们能够看得懂的作品”。这并不是刻意逢迎人们的艺术品位,而是要引领。逢迎与引领之间,有时或许只是一线之隔,而如何拿捏,考验着艺术家的才能和魄力。
齐白石一生追求花鸟鱼虫的精雕细琢,徐悲鸿也画过钟馗,雅与俗的区别并不是简简单单地体现在题材和手法上,而是一种基于深厚底蕴而流露出的高雅气质。在这种分寸的拿捏上,田纪友有着独到的体会,他的每一笔都有数十年临摹古画的基础和深刻的见地,所以,他笔下的孤舟独钓有古人的意境,也有当代的气息,即便是芙蓉、雄鸡这种常见题材,也能表现得高古素雅,耐人寻味。主观上追求更深层的艺术体验,客观便能自然地呈现更高的艺术趣味,去吸引、带动人们。
如何突破传统
传统陶瓷彩绘往往表现为釉下彩与釉上彩。而能将釉中彩发挥到极致,并引入独特的水墨技法,田纪友在这一领域是超前的开拓者。釉中彩的制作比釉下彩和釉上彩更为复杂,在瓷胎上需要先施釉,烧制后,艺术家在这层光滑的瓷面上作画,随后将瓷画烧制定型,而后在最上层仍需再次施釉,高温烧制,画作就像是凝固在两层瓷釉之间。
“每一种传统的皴法,在它创始的时候都是一种创新。”田纪友说。
什么是艺术创新呢,田纪友对此有着深刻认识和理解。他说,其实我们现在学习的范本,古人的佳作和一系列的艺术传统,在其产生的年代都是一种创新。这些创新的手法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淘洗,其精髓逐渐露出水面,成为了人们竞相效法的传统。所以,传统与创新之间就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充分吸收传统营养的基础上,潜心实践,创新就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成为一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刻意为之就能够达到的。
由此再回到艺术实践中来,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年,在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下,盲目创新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没有哪个可以撑得住历史的检验,往往不出几年便偃旗息鼓。真正的创新,必然是在吃透古人传统的基础上,站在巨人肩膀上更进一步,而不是浮在高空中飘曳。
在采访期间,田纪友正在应邀创作一幅巨大的陶瓷版画,这幅作品即将代表一个新的艺术高度,代表他自己的艺术探索和博山的陶瓷艺术走向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