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的“清风明月·赵朴初法书展暨郑雄文郑雄彭德化瓷造像展”在恭王府举行开幕式及陶瓷艺术研讨会。作为恭王府艺术系列展的活动之一,此次展览展出赵朴初法书44幅,郑雄文、郑雄彭潜心创作的作品127件。
陶瓷、宗教、书法、插花等多元艺术联袂展陈,让人不仅感受到这位诗人、书法家、佛教领袖的谆谆教诲与明月情怀,还能进一步体味德化悠久的陶瓷历史与精湛的制瓷技艺,走进菩萨低眉的智慧与慈悲。
廊庑清馨
匠心独具的艺术享受
“能够在恭王府举行如此隆重的德化瓷造像展,对我和我弟弟雄彭来说,已经是无上的光荣,而能够与赵朴老的法书同堂展出,更是无比的幸运与恩施。”郑雄文说。
今年,是赵朴初诞辰108周年。如何以数量不多的书法作品展出朴老的书法艺术成就,这是摆在策展人面前的首要课题。于是,策展人遍寻与此相契合的艺术,最终找到了郑雄文、郑雄彭的德化瓷造像作品。



据策展人介绍,“清风明月”系朴老遗嘱里的真迹,而郑雄文、郑雄彭的佛造像作品“静心灵韵”,两者完美结合,可进而引领观者走近朴老,去领略一代哲人博大的精神世界和绵远流长的文人传统。
恭王府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恢弘整饬;将王府建筑辟为现代艺术展厅,展柜中与书法、佛造像相映衬的是,或插繁花一束,或投疏茎数枝。别具匠心的布展,让观者在廊庑间的袅袅清馨中,拥有了别样的艺术享受——
“真的是很震撼。手啊,衣纹的处理都特别细致,很漂亮,栩栩如生。”
“首先,我也是佛教的弟子,我很尊敬每一尊菩萨,在看的时候就会观察她们的做工和品质。郑先生的作品品质很好,我会拍一些菩萨的相关图片,也会再做一些宣传。”
“看了这些陶瓷佛像,我决定从此做一个安静的美女子。”
“一开始就被菩萨的庄严肃穆所吸引,然后从她那普渡众生的神态当中,内心得到了一种平静。”
“佛像的造就,是用心造出来的。要让世俗人看见以后,会对佛教产生恭敬心,这样,他的产品就是一个祥和文化的引领,也是一个尖端的艺术产品。”
艺禅兼修
坚守传统与继承创新
“我也希望他们未来做出更好的作品,使德化的瓷作更丰富。”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建中看来,郑雄文、郑雄彭的瓷艺都在继承传统德化陶瓷技艺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探索。
郑雄彭为追求瓷艺的更高境界,曾经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陶瓷艺术创作与设计高研班进修,王建中是他的老师。王建中也对这个优秀的学生赞誉有加,认为他的雕塑技艺,有何朝宗的整个体系,对传统技艺和审美的理解和继承非常难能可贵。但郑雄彭在塑造衣纹方面,却比传统的还要丰富,还要细腻。“我觉得他是这一代年轻的陶瓷艺术家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相信未来在更多的艺术实践中,他审美、学养的提升会使他的瓷塑作品有更大的进步。”王建中说。
而对郑雄文,王建中表示,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去寻找一种新的艺术创作之路,这个气魄和干劲值得赞扬。他说陶瓷加彩这样的尝试,无疑丰富了德化瓷塑艺术的领域,建议郑雄文多学习中国其他的姊妹艺术和彩塑艺术,来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空间。
20多年来,郑雄文和郑雄彭在德化传统的陶瓷雕塑领域不断探索,各有特色,不仅促进德化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也提升了陶瓷艺术品独特的艺术价值。郑雄文遍访名山古刹,拜谒高僧大德,结佛缘、悟禅理,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精美绝仑的敦煌彩绘融入到传神写意的瓷雕技艺,在“中国白”瓷雕上手工分层上色,层层高温焙烤,色彩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从而更加生动逼真,以完美的艺术效果成就大美与智慧的化身。郑雄彭的孜孜以求中,将艺术探索、生活感悟、人生智慧、社会哲思融入创作过程,让每一次创作,都是与泥土的心灵对话,都是自我观照、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陈丽华曾经来到德化,也曾亲临郑雄文和郑雄彭的工作室看了他们作品,她认为郑雄文的加彩瓷塑注重作品内在韵律的体现,追求信仰情感与审美艺术的统一,让人一见就心生欢喜;郑雄彭的白瓷作品,都融入了他的思想和心血,具有丰富的情感和鲜活的生命,形神兼备,气韵灵动。
创新提高
吸取德化以外的养分
近年来,德化鼓励陶瓷艺术家要“走出去”,迄今已经连续有多位陶瓷艺术家到北京办展。去年,全县还组织了61名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在故宫举办了一场“魅力中国白——德化窑陶瓷精品展”。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赵少华(右)观赏瓷艺。

劳动社会保障部部长杨志明(左)观赏瓷艺。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杜同和观赏瓷艺。

参观者凝视着精美瓷艺,体验美好的艺术享受。
王建中表示,这样的活动对推广德化陶瓷非常有意义。此次郑雄文、郑雄彭德化瓷造像展与赵朴初法书一同展出,更是让王建中感到由衷的高兴,“让我感到德化陶瓷艺术后继有人啊!这种蓬勃向前的感觉很强烈,这对德化陶瓷未来的发展进步是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邱耿钰也认为,陶瓷雕塑不能拘泥于已有的传统的东西,必须去吸收更多好的、新的、当代的东西,而吸收这些必须通过一定的交流方式。他说,这种交流既有“请进去”还应该“走出来”,自己把自己推出来,这样可能对当地,对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一个路子。
邱耿钰同时还觉得,郑雄文和郑雄彭的作品就是更从德化以外吸取了很多营养。比如,他们都从敦煌塑像艺术中吸取了养分,雄文学习了彩绘,创新开发出属于自己的陶瓷加彩系列,雄彭从造型上学习,开拓了新路。他觉得这样其实是德化应该走的路,要不然德化就很难脱离何朝宗这一脉,就是说,大家都把何朝宗作为唯一来源,路就会越走越窄。“从这样的角度来看,一个往彩塑上去发展,一个往白瓷上去发展,就特别好。”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杜同和在参观完展览后,也不由得叹赏得到了很美好的享受。他说,两位大师的艺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在恭王府这个地方展出,宣传德化陶瓷,很有影响力,作为陶瓷工业协会来说,也鼓励大师们精益求精,既要传承,也要发展,进一步创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