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魏金金) 2015年5月30日,福建德化县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评定为“世界陶瓷之都”称号。作为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不仅是福建省十大重点出口县(市)之一,同时更是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如今,始于新石器时代的德化陶瓷早已拥有千年的渊源文化,无论是传统的制作生产还是营销推广,都面临着新的突破。

德化古龙窑

德化古龙窑
作为民窑的代表,德化历经千年沧桑,窑火从未间断,生生不息。在漫长的瓷器制造过程中,德化人逐渐摸索出一套独树一帜的陶瓷手工技艺,尤其是捏、塑、雕、镂、贴、接、推、修“八字技法”,代代传承。近年来,德化县先后荣膺“中国瓷都”、“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等殊荣,“德化瓷烧制技艺”也在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伴随陶瓷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德化旅游的发展也开始逐渐起步。

《瓷燚》
为了宣传“德化瓷烧制技艺及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瓷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2011年筹备打造推出陶瓷主题系列动画片《瓷燚》。据了解,这部动画片先后获得2013年福建省重大文艺创作项目库剧本选题及剧本大纲征集活动重点项目、2014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动漫游戏项目、2015年金恐龙亚洲创意荟国际动漫艺术周鼓励奖等。“一方面,陶瓷文化是德化县最传统的文化,同时动画也是现在的新兴产业,我们希望将传统的陶瓷文化与动漫产业进行创意的结合,在动画片中,将德化的民俗风情融入到故事情节当中,借此传播德化陶瓷烧制技艺,传承发扬德化陶瓷文化,同时也向更多人推介我们的德化旅游”《瓷燚》的项目负责人江志坚这样谈到。他也表示,希望通过动画的传播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人们对于陶瓷文化的理解,一改以往单单停留在传统制作层面的认识。
采访期间,江志坚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尽管德化陶瓷声名远扬,但现在德化地区整个陶瓷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问题。从资源上来讲,鉴于瓷土等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单纯依靠增加产量做大产业,必然会加剧产业发展困境的到来;从资金上来看,陶瓷产业创业者同其它行业的创业者一样,存在融资难、资金紧张的状况。相关数据显示,德化县将近80%以上的小企业或者个人创业者因无有效资产抵押或是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影响,而无法获得贷款,流动资金缺口较大,资金周转困难;从人才结构和技术更新来分析,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层次的优质人才欠缺,创新后劲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文化元素挖掘不够,科技含量不高,低价恶性竞争现象比较突出,难以保证可持续发展。也因此,大部分产品因为缺乏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只能靠低廉的价格进入中低档市场,可以说市场效益不尽人意。在营销推广方面,也缺乏准确的市场分析与有效的市场定位,单纯依靠供销、展销的传统方式也已渐遇瓶颈危机。

洞上陶艺村
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背景之下,泉州瓷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提出 “让实体产业养活动画,让完成的动画为实体产业增值”这一口号,在开发动画项目《瓷燚》的同时,一并打造洞上陶艺村古窑众创空间。江志坚向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解释到,希望通过《瓷燚》作品的广泛传播,借助动漫极具亲和力与人性化的传播优势,德化扩大陶瓷文化的影响力。同时在洞上陶艺村实现对陶艺文化与现代艺术的有效融合,由此带动和满足人们在陶瓷方面的个性化、差异化消费需求,最终拓展陶瓷产业的创意衍生生产。

洞上陶艺村古窑众创空间
据了解,目前洞上陶艺村主要以德化瓷烧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龙窑(月记窑)柴烧、传统手工制作为主题,以当代国际陶瓷艺术创作、交流、展示等陶瓷文化活动为载体,整合了蔡径古村落的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田园风光等自然资源。而这个独具陶瓷文化的众创空间的成立,也为大多数的青年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空间。江志坚谈到,希望这些创客在感受乡村最传统的陶瓷制作和烧制的工艺的同时,能够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结合起来,为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升级,有效弥补当下的发展短板。
采访的最后,江志坚坦言,目前《瓷燚》项目虽已开拍,但资金需求量比较大,且在融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样,对于今后如何有效地运营洞上陶艺村古窑众创空间,江志坚感慨道,公司的团队一直都在积极探索资源互补、众筹众包的发展模式,“我们非常希望可以与同类的创业创新中心形成互联互通,通过资源与经验的共享,促进双方供需的有效对接,提高创客空间的整体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