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出了趟跨年差,花了十天深度了解西班牙陶瓷产业。看了瓦伦西亚陶瓷展,在卡斯特利翁参观机械设备、色釉料和瓷砖工厂,参加世界瓷砖质量大会听全球各国陶瓷人代表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相比于两年前,西班牙陶瓷产业复苏的活力更强劲。连卡斯特利翁中餐馆的老板都跟我们说:卡斯特利翁的陶瓷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惨了好几年,现在都缓过来了。
从西班牙陶瓷协会那里,我们拿到一组数据:2015年1到11月,西班牙陶瓷出口总额为22.6亿欧元,同比增长5.2%,根据前11个月的数据预测,2015年瓷砖全年的销售额为30.7亿欧元,同比增长6%,全年出口额为24.4亿欧元,同比增长5%。之前从意大利博洛尼亚展拿到的数据也显示,西班牙从2010年至今,出口一直稳步上升。
跟西班牙陶瓷企业的人聊2016年市场,他们普遍看好。与之相反,中国大部分陶瓷企业则把2016年称之为“最艰难的一年”。尽管每年都这样说,今年有点不一样。2月6号,淄川区双杨镇人民政府发的一则通知,让双杨镇的陶瓷人、特别是陶企老板,过了个不安稳的年。通知内容是,春节之后全镇建陶企业不得擅自开工生产,必须在完善环保治理和安全生产相关措施之后,通过一系列相关部门的验收,方能恢复生产。
尽管2月之前各种猜测,说淄博环保不会这么快动真格,但真的来了。有人幸灾乐祸,趁机抢客户,也有人唇亡齿寒,担心自己所在产区就是下一个淄博。
去年,与环保同样高频率出现在行业媒体的字眼,是市场下行。西班牙陶瓷出口额可以占到总额的80%,中国陶瓷出口额所占比例在10%左右。中国出口型企业多数都做得不大,较大的企业,出口能占到30%已经很不错。国内经济不景气,严重影响陶企信心。
但是,环保压力和市场下行,真是压迫中国陶瓷企业发展的大山吗?
采访西班牙陶瓷产业研究机构ITC研究环保问题的专家时,他说:西班牙陶瓷企业现在看上去比中国更先进,但还有很多环保问题在研究和解决,政府也会不断对企业提出新要求。环保压力,不是中国特有,一时压力特别大,因为之前太差,政府也不跟你讲循序渐进。
再看看国内市场。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5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0万亿元,网络零售额就已经超过了4万亿。此外,境外消费额达到1.2万亿。中国人怎么会没有消费力?
现在很多文章都在写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其中有一段我挺赞同。作者提到,中国的粗钢过剩严重,粗钢卖不动的同时2015年我们进口的钢铁增长20% ,而且进口量还在上升。一边是大量库存,一边是大量进口。玻璃也是如此,一边过剩,手机上的高档环璃全是进口产品。反观陶瓷产业,经销商一边与国内陶瓷企业解除合作,一边费尽心思寻找国外品牌。国内瓷砖库存严重,国内的经销商却越来越不愿去卖。不是没有市场,而是产品同质化厉害,竞争优势不大,价格战激烈,卖得很累,赚不到钱。
国内厂家在喊难,国外的厂家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
在瓦伦西亚展上,我采访过一个正准备把品牌推向中国的企业负责人。我问他,现在西班牙和意大利一些品牌在中国高端市场已打出知名度,而中低端市场,中国陶瓷产品性价比更高,你们这时候进入中国,凭什么立足?他拉我看了他们的产品,问:“中国产品真的有我们做得好?”然后比了一下价格:“6-8欧元一平方米,这个价格在中国没有竞争力?”
在展会上,这类的西班牙品牌商不少。无论是瓷砖还是卫浴,很大一部分品牌在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代理商,他们在努力找。世界瓷砖质量大会上,一个西班牙人发布了他们机构做的研究报告,翻译过来大意是《怎样攻占中国陶瓷市场?》;一个澳大利亚人则发布了对中国陶瓷产业和产品的分析报告。进攻中国市场,不止是单个企业的行为,已经上升为机构研究课题。
西班牙凭色釉料行业的强大立足,意大利凭机械设备和工艺的强大立足,土耳其凭承接意大利、西班牙的产业立足,印度现在凭“是曾经的中国”立足(而口碑已超越中国)。前有狼后有虎的中国陶瓷行业,若再浮于表面去做营销,不沉淀下去在产品本身寻找核心竞争力,未来已有的一亩三分地也会无限度地遭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