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一件元/明初青花鬼谷子下山罐,1560万英镑破中国艺术品拍卖价,“元青花”从此声名大噪。
当今全世界以收藏元/明初青花著称的博物馆,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博物馆排名第一,伊朗阿德比尔(Ardebil)神庙藏品位居第二,它们比任何一家中国博物馆的元/明初青花都要多。土耳其的中国瓷藏为人熟悉,反而是伊朗的中国瓷藏深藏不露。
很幸运地,去年11月跟随中国和新加坡的中国陶瓷考古专家前往伊朗,适逢首都德黑兰的国家博物馆旗下回教博物馆(Islamic Museum)经过9年整修,去年9月重新开放,我们赶上了,在新展厅一一亲睹、拍摄当年从阿德比尔神庙转移过来的瓷器。
阿德比尔位于伊朗西北1500公尺的高原上,靠近里海与阿塞拜疆边界,自古是大不里士(Tabriz)至里海、阿斯特拉罕(Astrakhan)至伊朗中部这两条贸易路线的交汇点。蒙古人1220年将之夷为平地,建立蒙古帝国附属伊尔汗国(波斯蒙古王朝,1256-1335),瓷器是中国皇帝的赠礼。
萨法维王朝的沙阿•阿巴斯大帝(Shāh Abbās 1571-1629)即位后,国势如日中天,他以土地收入建立信托基金,也捐献财产身家,1611年9月将收藏的1162件瓷器捐赠阿德比尔祖庙。神庙藏品在巴列维王朝(1941-1979)时移交伊朗国家博物馆。
阿德比尔神庙内有一幢著名的“瓷屋”,是专为瓷器设计、匹配的壁龛装置。内部是方形穹顶的大堂,有四个大龛。下面是瓷砖铺设的地面,墙上有透雕木作形成壁龛,作为放置珍贵瓷器之用,形状与瓷器完全一样,仿佛收藏家的展示柜或博物馆。这批瓷器逃过地震战争等天灾人祸,大帝当年藏品得以流传至今,焕发光彩,诚为大幸。这些瓷器大都钻刻沙阿•阿巴斯的铭文。
回教博物馆内的中国瓷藏尚存900件,多数为青花瓷。参观馆藏两次,展品太精致、太壮观了,令人目瞪口呆!伊朗的中国青花器型硕大,包括大花瓶、盘碗、执壶。有只绘岁寒三友纹的元青花大盘直径宽达57.3厘米!明青花盘碗往往绘有牡丹纹、菊花纹、一束莲纹、缠枝花卉纹、瓜纹、龙纹、果纹、马、竹纹、麒麟纹、山水纹等丰富多彩图案,还有些克拉克瓷盘,至今青花色泽依然清晰细腻,非常耐看。
馆藏的梅瓶花瓶陈列一排,绘上折枝果子纹、缠枝纹、道教人物纹、牡丹纹、狮子纹、牡丹梅树纹、岁寒三友纹与花鸟纹。想象这些瓷器应是宫廷用膳和宴请外国使臣时的器皿。细看,有只绘有明代官窑青花五爪龙纹缸底部置个水龙头,竟当盛水器用,今天想来有点奢侈。
说来我和中国青花瓷缘分匪浅,八年前到过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当时博物馆装修,幸好瓷器馆尚开放,青花瓷也以大型器皿为主,墙面附上绘画显示当地人用青花瓷共享美食与盛水。土耳其青花瓷藏主要来自战利品和礼品,托普卡比宫于1495年始藏中国瓷器。土耳其人在1514年掠夺伊朗的大不里士,将中国瓷器在内的战利品运到伊斯坦布尔。
我在伊朗更幸运,原本回教博物馆未展示的馆藏已装箱打点,准备移往新库房,经过多方协商,馆长终于答应打开库房,将入箱的青花瓷部分取出,让我们一团人“上手”!一个上午,又跪又蹲,在库房内触摸约十件青花瓷,这么近距离接触元明初青花瓷,它的重量底部有何特色,异常兴奋又很感恩。从此我的青花情深植入根,相信以后很难再超越这回青花瓷顶峰体验的了。就可惜上手青花瓷,禁止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