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在世界华人区域拥有广泛的信众,尤其是东南沿海民众与客居海外的游子。现今,带有民族情绪化的各种祭奠供拜“妈祖”的活动在民间日渐盛行,体现了“国泰”之下“民生”之祈盼幸福安康吉祥的精神愿景。
关于妈祖,流传于民间的图像样式较多。审视之,艺术家的任务不在于复制庙堂或民俗仪式里的形象,而贵在创造,既要反映民俗文化精神,使所塑造的形象有本可源,又要使其具备社会文化价值和艺术意义。德化窑恒忆的陶瓷艺术大师将“妈祖”形象塑造成母性与神性的二元一体,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升华为一种民俗文化精神的艺术化象征,使“体”成为“艺术之形”。
在作品中不难看出,艺术家对德化窑白瓷材质的美感特征以及它所能触及到的形态领域有着深切的体验。“妈祖”母性的慈怜之悯在莹离润腴的瓷光釉影里显露出一种神秘而圣洁的光辉,包括慈祥的双眼所蕴含着内心对普世安康吉祥的观望和抚慰,丰满的脸廓所包容着的母性的宽厚和仁慈,静谧的双唇似乎也在勾勒来自精神信仰上的坚定意志。
人物的神性,作者更多地借助形象大的结构框架和空间形态上加以建构。人物取站立姿势,站立于团团环环的海浪之上,体态身势端正自然,体量丰足,神圣威仪而又可依可亲;也没有明显的肢体语言和动作,服饰装束规整且疏密有致、紧凑得当,此间白瓷质感配合形态显现出一种静穆庄严的气息,令形体空间有着较强烈的独立感,并与观者若即若离。形态、结构、材质不同的符号语言共同揭发出空间上的艺术韵味。
在塑造成形的一些细节难点或繁缛之处,创作者还不厌其烦地以手工的形式予以处理,极尽技巧,费时费神,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如此用心大概反映作为一个著名窑口的本土艺术家对传统“绝活”类工艺手法的执着,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德化白瓷烧制工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情怀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