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藏有一对形状一样的瓶子,有人说是民国的,有人说是晚清的,也不知道谁说的对?”日前,市民张女士通过微信发来两张图片,向记者求助,一辨真伪,一解心中疑惑。
通过图片观察,瓷器收藏专家李晓旭鉴定,这对瓶子为民国时期的典型器物,距今也有百余年的历史。李晓旭表示,近年来,民国瓷器兴起,但与明清瓷器相比一直是配角,甚至一度被视为“地摊货”。其实就收藏价值来说,民国瓷器是非常有潜力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未被市场挖掘,自身价值与价格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民国制瓷业的
再次“复兴”
张女士提供的图片显示,一对瓶子形状一致,洗口,双耳,瓶体分别配有图片和文字。李晓旭说,这是民国的粉彩瓷,它与浅绛彩瓷是民国时期的两种重要瓷类品种。
所谓民国瓷器,是指从1912年至1949年间由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这近40年的时间,上连清末,下接现代。因此,瓷品上出现的特征也有一些变化,早期与光绪瓷相似,晚期又与现代瓷相近。可能因为时间短,制瓷风格不明显,所以现在中国陶瓷史尚未把民国瓷器纳入其中,也极少把民国瓷器作为专类记叙的资料。
李晓旭介绍,结合历史和发现的瓷器种类,民国瓷器大致分为四类。首先是清末民初官窑瓦解,官窑良工制作了大量的仿古瓷。其次是民国期间为抵制洋货,福建宝华制瓷有限公司、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等30多家公司生产的大量日用瓷,也称之为民国“生活瓷”。
值得一提的就是剩下的两种瓷器,一种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景德镇烧制的御用瓷,这些器物被称为民国期间的“宫廷瓷”。另一种是民国期间以文人潘宇、汪晓棠以及“珠山八友”等为代表的绘瓷名家创造的新兴粉彩工艺,这些新兴的粉彩之作也称之为民国新粉彩瓷。
据介绍,1916年,袁世凯效仿明、清历代皇帝的做法,在景德镇设御窑,任命郭葆昌为督陶官,烧制名贵瓷器,供宫廷使用。郭葆昌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督陶官,在他的主持下,景德镇御窑制造了以“居仁堂”为款名的瓷器,其胎质、釉面和彩绘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新粉彩瓷不同于浅绛彩瓷
在清晚期以后,传统的粉彩瓷发展成了相互递结的两个分支:一个是以程门为代表的浅绛彩瓷,另一个就是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瓷。
浅绛彩瓷是因绘画技法而得名的一种彩瓷。咸丰、同治年间,程门、王少维等一批画家把由黄公望当年首创的以淡赭石与水墨相间渲染而成的一种山水设色画法,运用到彩瓷的绘画上,在白瓷上绘上花纹,再染以淡赭色和少量的水绿、草绿和淡蓝等色彩,经低温烧成瓷器。
新粉彩瓷产生于民国后期。当时景德镇聚集着如汪晓棠、王琦等一批著名绘瓷艺人,也包括之前的“珠山八友”等,他们在吸收浅绛彩绘画技巧的基础上,拓宽了用色用彩的路子,以富丽的浓墨重彩替代了浅淡而年久易掉色的浅绛彩,创出了色彩浓重的新粉彩。
虽然新粉彩与浅绛彩都属于釉上彩,但不同的是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而浅绛彩则是将淡矾红、水绿等彩色直接画上瓷胎。因此,新粉彩有渲染,而浅绛彩一般没有。
民国粉彩价值正在显现
与传统粉彩相比,民国新粉彩瓷无论在造型、线条、光泽、色彩等方面都吸收了近代画的营养,作品以工见长,色彩浓艳,有些作品甚至在当时超过了清代官窑瓷器。
民国新粉彩之所以有所突破,主要因为当时涌现出的一批绘瓷艺人。1928年,在画师王琦的倡导下,刘雨岑、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等成立了“月圆会”,又称“珠山八友”。在当时与珠山八友齐名的著名画师还有张志汤、方云峰、汪大沧、余翰青、张沛轩、汪小亭、程芸农等人。这些画师以瓷当纸,作品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等,笔法、墨韵、色彩均极为精妙,加上题款、印章,构成了完整的绘画作品。
由于独具特色,民国新粉彩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可。自从2007年一对民国粉彩百花不露地开光花鸟纹天球瓶以22.55万元成交后,民国瓷器精品的关注度就一直有增无减。同时,以“居仁堂”“静远堂”或“洪宪年制”等为落款的瓷器也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民国瓷真品不及仿品多
民国瓷器虽然存世量大,但市场上仿品也不少。近年来,景德镇出现数十家仿古旧瓷器作坊,烧制民国瓷器仿品,并冒充真品投入市场。这些仿品价格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不仅在景德镇直接销售,还在国内各大古玩市场设立了多个营销点,致使大量民国瓷器仿品进入收藏市场。
由于民国距离现在不过百年,很多人都见过民国瓷器的真品,所以鉴定起来不是很难。收藏专家介绍,可从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方面综合鉴别。如民国瓷器真品往往胎质粗松,手感适中;赝品胎质细腻,所以手感较重。民国瓷器的堂名款与人名款都很规整清晰,款识自然流畅;赝品仿款十分拘谨不自然,方章仿款松散无力不清晰,且题句常常出现简化字。
业内专家认为,民国瓷器目前的市场价格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投资前景可观,但投资者在选择收藏对象时仍应避免盲目性,应将兼具艺术和文物价值的精品作为投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