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德化瓷精品众多,却难得一见,14日,一场以馆藏德化瓷复制品为主题的文创作品展在陶瓷博物馆开展。展览为期两个月,将持续到6月中旬。

此次展出的馆藏德化瓷复制品分为人物塑像和器形用品两大类,共27件,涉及宋元明清和民国五个历史时期。高仿作品中,其原型大部分来源于德化陶瓷博物馆,也有部分来源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泉州海交馆等。虽是高仿文创作品,但工艺水平仿佛与馆藏德化瓷原品相近,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展览现场,明代何朝宗款《披坐观音》、《渡江达摩》以及明代《白釉堆塑三螭执壶》、《白釉象牙弦纹尊》、《印花龙纹圆鼎》等等德化瓷珍品复制品,参观者们无不被高超的技艺、精美的造型和生动的神韵所吸引,仿佛跨跃时空,在与古人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同期声 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 郑炯鑫:如何把博物馆的这些文物所蕴藏的文化更好的向社会大众传播,是文创产品的发展方向。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实际上也是把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作,作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实际上这个展览也是很好的把博物馆里的文物,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向广大社会各阶层的人士进行传播,让大家能够更好的接受我们的文物,包括它里面蕴藏的一些文化的信息。]

据了解,高仿馆藏德化瓷珍品是一个严格、漫长的过程,5年来,文创企业仅仿制出30件作品,平均每件作品仿制过程多达半年时间。它们要按照作品原来的尺寸、造型、材质和制作手法,进行严格仿制,并由有关授权博物馆进行监制。同时,文创企业还把馆藏德化瓷珍品进行缩小版高仿和借鉴,与酒文化、印章文化等日常生活元素相结合,让艺术设计走入千家万户,更多地传承德化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