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国内动态>>|
“陶修”会成为陶瓷行业的星星之火吗?

发布:2016-4-19 8:37:16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字体: ]

  “无论是印度的瑜珈还是日本的茶道,倡导的都不是简单的产品或产业,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向往,由此突破空间和行业桎梏,吸引到无数追随者,直接推动了产品和产业的惊人发展。陶修亦然!”这是最近在北京某“陶修”论坛上,藏家、制陶人和学者们针对陶瓷行业如何做到新的突破所阐释的观点。那么究竟什么是陶修?“陶修”会改变陶瓷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将其领入一片新的蓝海吗?

 

究竟什么是“陶修”?

 

  陶修,理论上是通过陶瓷制作过程的手工实践来体会创造的一种修学方式,实际上就是打破单纯地对陶瓷的欣赏和把玩,让喜欢艺术、酷爱陶瓷文化一族融入到陶瓷的制作过程中去,让他们亲身体验如何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以及如何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经过数十道工序再加上几天的烧炼,直到窑内的瓷坯变成件件精美的瓷器。“陶修”这个概念最初究竟是谁提出的很难考究,但是当记者看到昔日在展厅里欣赏和把玩的艺术爱好者穿上围裙,像模像样地拿着陶泥认认真真制作陶瓷的时候,不由得想到了“手工DIY”活动。只不过,所谓的DIY活动适合的群体多是中小学生,学校往往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心智协调等能力而组织类似的实践活动,但是“陶修”文化和普通的手工制作活动有很大的不同。

 

  3月27日,“捏巴捏巴居家陶艺网”在北京举行了一场以“陶修”为主题的大型论坛。论坛主办方“捏巴捏巴居家陶艺网”景德镇办事处负责人兰玉萍女士告诉《收藏投资导刊》记者,陶修类似于茶道、花道 、剑道 和禅修,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与其他手工制作不同的是,经过自己动手实践,不光能够收获一件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还将影响参与者的身与心。具体说,修,是一种历练,是一种悟道,更是一种完善自我的过程 ,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参与者的身心是健康 的、愉悦的......

 

  “正如书画能够表现创作者心灵的印迹一样,一件手工制作的陶瓷器皿也能够呈现制陶人的心印。”艺术学博士、景德镇学院副教授,专门从事陶瓷史以及中国陶瓷文化研究的汪凌川教授以陶人与陶泥为例,阐释了“陶修”乃是心与器的交流及“中和”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汪凌川以不同时期的三件作品为例,进一步阐释了手工制作陶泥的神奇之处。第一件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黑陶杯,一般认为它是快轮拉坯成型。它以规整优雅的器形、极薄的器壁、光滑的表面和细长的杯柄著称。四千年前,陶工将陶泥黏土的塑性发挥到如此极致,不禁令人赞叹。因此我们一定会想,是否这一形制独特的陶杯与陶工谨严崇敬的造作之心相印证。第二件是元代龙泉青釉盘,在盘内底有陶工旋切坯体时留下的涡纹痕迹。看似平常而随意,然而正是这种随心所欲而留下的痕迹,更能显出手工制作的质朴和盎然生机。第三件是收藏于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当代茶壶,这件茶壶作于1999年荷兰阿姆斯特丹世界陶艺大会,是一位英国喜剧演员手工拉坯制作的。这件壶制作看似随意,但它具备了茶壶的基本功能,壶嘴、壶盖、把手和器身一应俱全。虽然茶壶的一些部位有些扭曲,但整个器形正能表现手工制作者在成型中的紧张情绪与诙谐感。这件茶壶体现出了手工艺创作中个人参与和体验的重要性,强调亲手制作比想象和纯粹观念更加重要。因为,在手工制作中,陶人可以体验到自身的姿态和情绪,以及与泥料的互动关系。

 

 

  《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是指修心之人通过自身修养的提高,达到内心至善至诚的和谐境界。“中和”是一个哲学概念,不能完全凭借冥想思辨获得,而应借助自身的实践,制陶手工艺就是最好的“中和”体验。手工制陶要依次完成几道最为关键的工艺程序,如配制泥料、成型、装饰和烧成,每一道程序都能体现陶人与自然以及人的内在性的深刻互动。陶人始终寻求一种适中与平衡感,以此臻于完善。每一件器物,都是一个饱含情感的生命体。陶人的双手赋予了陶坯一定的空间形式,但此时陶坯仍只是半成品,要成为一件陶瓷器皿,还要经过窑火高温的煅烧,犹如经历烈火的考验。我们经常说陶瓷是水、土、金、火的中和艺术,而在这个过程中,陶人的心灵、精神和意志也仿佛经历水的淘洗、泥土的塑造和火的锻造一般。因此,手工制陶对于陶人来说,正是通过塑造陶瓷器物,得以塑造自身品格和意志的旅程。

 

  心与器的交流,以及“中和”体验,都强调手工制陶所获得的来自身体的直接经验。因此,手工制陶是修养身心的最佳方式。在手工制陶过程中,陶人心灵与陶泥之间是一个不断对话交流的过程,并彼此赋予一定的形式和内容。一件陶瓷艺术品,不仅反映它的使用功能和纯粹的观赏性,还要充分反映陶人的制陶精神。在手工制陶中,每个制陶人实际上已将实现自身潜能、塑造自身品格的种子播种下来。

 

曾与旅游项目嫁接小范围推广

 

  “陶修是陶艺和工匠精神在文化层面上的一种投射,让大众接受它并参与其中。陶修活动的缔造者,是陶艺人在时代大趋势下实现华丽转型的推动者,他们努力搭建的互动平台更多是为大众参与制作陶艺、将心灵升华至陶修通道签发的文化契约。就好比行内人讲的,陶瓷艺术家和初学者之间,似乎没有太明显的界定,在他们眼中,合乎创作初衷、通过内省而偶得的个人作品,都是近乎完美、匠心独到的陶瓷艺术品。通过参与陶修活动,修者个人的生活体验,依附在陶艺作品上的情怀,释放在具象上的情绪,都会有意或无意地散落在修者的修行过程中,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对陶瓷有着浓厚兴趣、对国学颇有研究的金建应先生对陶修理念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参与陶艺制作,稍稍接触了解一点陶瓷史,体会古人制瓷匠心,同时,将自己的心情放逐山林,远离城市的喧嚣,慢慢地将内心沉淀,将注意力转移到具象的陶土成型过程中,也许才是陶修发起人最看重的东西。

 

  《收藏投资导刊》记者发现,其实在之前,就已经有陶瓷作坊主以“手工制作陶瓷”为主题推出了“陶修”的概念。比如,之前宜兴的旅游部门为了挽留游客,曾经和制陶作坊合作,将农家乐的吃住功能与陶元素融为一体,为客人提供至少可以持续两天的制陶体验项目,让游人穿上围裙跟着制陶师傅一起学习陶艺。在好奇心的诱惑下,不少游人喜爱上了这个活动。对于游人来说,在出游中不但欣赏到了山山水水,还在手工实践活动中学到了如何制作陶艺品,看着自己亲手制作出的艺术品,收获的喜悦自是难以形容!据了解,“陶修”与旅游行业的嫁接还与当地的旅游现状以及陶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在“陶修”概念的实际应用中,不少行业还以紫砂泥为材料开发出了生肖系列、瓜果系列、水洗系列等文创产品,做工精致、价格适中、市场前景广阔。如果说“陶修”作为一个项目或者一个活动在宜兴落地生根,那么“陶修”文化则在“捏巴捏巴家居网”打造的论坛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得到了文化艺术界的认可和力挺,让更多的人融入到了这个行业当中。

 

 

藏家首次体验手工制作艺术品

 

  陶瓷是造型艺术和自然科学的结晶体,是艺术表现手段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使用现象和艺术表现共存的物体,这些因素引领着陶瓷成为艺术表现形式和人们日常生活两大不可或缺的部分。陶瓷藏家来往于各大城市藏馆和拍卖行之间,对于哪些艺术品能够提高自己生活情趣和品位、哪些藏品极富收藏价值等等,有着普通玩家难以企及的判断能力和经验,对当前艺术品市场发展变化的把握也比较准确,但不是所有的艺术品藏家都参与过艺术品的制作。就以陶瓷为例,很多陶瓷爱好者都知道,制作陶瓷需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但少有人亲身感受过如何手工制陶。

 

  前不久,醉千年陶瓷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殚和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收藏家以及书画藏家来到了位于北京宋庄的任庄村,与不少艺术品藏家一起亲身体验了一次手工制作陶瓷。“如果和普通玩家相比,您仅仅多收藏了一些陶艺精品,那么还不能被称为真正的陶瓷界行家,但参与过陶瓷制作就不一样了,您对精美陶瓷的认识则不会停留在表面而是发乎于情!”其实,在钟总自己的藏馆内已经有很多的陶瓷精品了,馆藏宝贝自旧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他收藏的不少精美瓷器更引来了无数收藏爱好者。但是当真正走进陶修现场的时候,他的内心还是感到无比震撼,拉坯机、颜料、磨光机、工作台、彩绘用的排笔、电子称……所有这些工具都为制造出精美的陶瓷而存在。钟总穿上围裙、拿起排笔,第一次在陶修师傅的指导下,在初现雏形的陶泥上写上几个字。钟总说:“第一次参与制作陶瓷,虽然仅仅写了几个字,但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尤其是想把字写得工工整整对于首次持排笔的人好像不是很容易,自己足足用了半个小时。仅仅是工序中一个小小的环节,就让自己受益匪浅,深深地感觉到制作陶瓷艺术品之不易。初次尝试,写在上面的字可能歪歪扭扭,但是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收获和喜悦!”

 

  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张伟拿着排笔在陶瓷雏形上画画的时候也很有感触,他说:“画笔一碰到胚胎,就有一种快感油然而生......”

 

 

开拓陶瓷艺术新天地成为可能

 

  对于“陶修”的理解及其对陶瓷行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答案,有的专家认为“手工陶瓷能够促进身心健康”,也有的专家以“陶瓷与空间陈设艺术之间的成就关系”来阐释从事手工制作的好处。其中,清华美院博士邱耿钰从陶瓷艺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国民对艺术的欣赏水准等多个方面,阐释了借助“陶修”开拓陶瓷艺术新天地的种种可能。

 

  邱耿钰博士说:“中国是最早的制陶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全国各地有着众多的古窑口,且各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陶瓷古国。但还不能说,我们是一个陶瓷强国。因为我们有产品但是没品牌,有造型可能没设计,有商业但是没文化,有产量但是缺质量。这些问题集中在一起,就是我们缺少一个很雄厚的陶瓷文化的群众基础。从中国陶瓷行业的主体来看,大概可以分成三个群体。第一个层次,是咱们的产业工人;第二个层次,是陶艺家,也就是咱们手工艺人;第三个层次,是产区的各个级别的陶瓷大师们。中国陶瓷产区做的日用瓷,更多的是追求功能,追求共性;陶艺家们,更多的是在追求自己的观念表达,或者是艺术表达;陶瓷大师们,更多的是在探索技艺。这三个群体做的东西,除了前面的日用瓷以外,后面两个群体做的东西,和普通民众没有太大关系,简言之不太接地气,而且即使是产业工人的话,也没有因为陶瓷产区多而使自己的生活得到多大改善,即使在景德镇这样的千年瓷都也是如此。”邱耿钰说:“近几年,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好多陶瓷产区发展并不理想,从而也暴露了中国陶瓷市场是很不规范的。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普通民众整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欣赏水平提高了,才能促进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所以需要打造一个更加长远的、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也就是说一个新的理念诞生需要有群众基础。”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缺少群众基础的现状?

 

  邱耿钰博士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提高普通民众的陶瓷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近几十年来,随着全国古玩收藏风潮的到来,人们对古玩的热情越来越高,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各种鉴宝拍宝的活动,更是吸足了人们的眼球。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是人们欣赏趣味的一种变异!现在大家一说到陶瓷,就会认为古代的就是比现代的好,官窑的就比民窑的好,瓷器就比陶器好,这是目前民众欣赏陶瓷存在的一个问题。有的人认为材料越精致越好,做工越细越好,其实仔细琢磨的话就会发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标准,都是来自于古董商,我们过于受古董商这些标准的影响。大家是否能欣赏到里面的艺术性,可能没有太多人在意,更多的是拿到一件陶瓷以后,先关心自己收的这件东西能卖多少钱。至于自己的欣赏水平,并没有因为收藏热而得到多大的提高。

 

  所以不光是普通民众欣赏水平需要提高,好多专业做陶瓷的人也应该提高。作为艺术家、大师,都有责任去引导你的消费者、告诉你的消费者,什么样的东西是好的!当然,这些事情,光靠陶瓷大师,光靠艺术院校里的这些陶艺家是做不了的,但“陶修”可以做到。当下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很浮躁的时代,确实需要从整体上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而陶修,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产品有产品的标准,陶艺有陶艺的标准,陶修也应该有陶修的标准,陶瓷可以和饮茶、美食、插花等结合起来,展示一种生活的美。其实陶瓷本身也是让生活艺术化的一种方式,陶瓷让艺术生活化,陶修让生活艺术化,“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现在做的、有很大发展空间的一件事情。”

 

  陶修强调的是参与者通过眼观、手动和心想的过程,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可以通过制陶,来认识造型和色彩,了解材料,掌控材料,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自己喜欢的、需要的东西,同时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体会创造的乐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这个正是大家现在要做的。陶修是一个发现和体悟的过程,通过陶修,让人们对陶瓷的认识上升到悟性认识,磨炼心性,培养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训练手和心的协调能力,可以解除浮躁焦虑,通过这样一种活动去寻求身心的一份安宁,同时将创造融于修炼娱乐之中。陶修不是让普通人去做太专业的事情,而是应该把这种制陶活动跟休闲娱乐等项目结合在一起,让不同层面的人,不同年龄段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通过陶修普及中国的陶瓷文化,使陶瓷文化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并通过陶修使民众的生活更加艺术化,让人们更加艺术化地去生活!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