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景德镇陶瓷大学以“三创”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系列报道之二

景德镇陶瓷大学学生在做实验。 (熊岩涛 摄)
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陶瓷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意识。近年来,景德镇陶瓷大学成立了由学校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创新创业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了由招生就业处牵头,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协调机制,通过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联合组织创业计划大赛、设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等途径,有效推进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开展。
以创新课程培养创业意识
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景德镇陶瓷大学构建了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优势特色专业为先导,将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学各个环节,开设相关课程50余门,自主编写了两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以校友创业为典型案例的教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并作为学校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用书,每年至少印刷1万册供学生使用,学生普遍反映该教材理论性、实用性、指导性都很好。
景德镇陶瓷大学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吴晟告诉记者,学校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合一)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系统细致地规划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步骤和策略。积极发挥作为陶瓷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陶瓷行业技术进步发动机、中华陶瓷艺术与文化高地的优势,固化“创意是灵魂,创新是目的,创业是实践”根本认识,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鲜明特色的“三创合一”教育理念,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据了解,陶瓷大学开设的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允许学分转换、实施弹性学制,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知识、理论和方法。一些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在经过系统学习后,思路更加清晰,创业的路途走得更为平坦。
以实验实训促进创新实践
面向行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直是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材料学院走出的大批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各大产瓷区的行业精英和科技骨干,金意陶、简一、箭牌等国内一线陶瓷品牌,都是由材料学院的毕业生创办。
“好的教学传统要传承下去,现在要做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李月明在采访中表示,经过多次讨论、集思广益,关于陶瓷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材料学院初步提出了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加强实验信息化建设、建设虚拟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师培训、完善实验室制度建设六个方面的规划。
据李月明介绍,材料学院将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比例,将综合设计型、科学研究型和工程实训型实验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每个专业根据自身人才培养要求,把实验教学独自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每个专业编写出版一本实验教材与之配套。材料学院在加强实验员培训的同时,也明确要求博士一定要进实验室带实验,一定要利用学科知识优势,指导学生实验。
除了陶瓷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景德镇陶瓷大学还推出了陶瓷设计与艺术创作中心、经济管理实训中心等一批基于真实作业场景、真实技术条件、真实案例的开放实验室,学生每年进入开放实验室超过1万多人次,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活力。
创新基金带动学生创业
吴晟在采访中表示,为了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创业,学校为申请项目的学生团队提供了平均2000元的基金支持。每个项目由5个学生共同完成,必须由一名老师进行专业指导。项目集中申报一般在每年10月展开,申报成功后由老师带着学生进行项目实施,控制在1至2年内完成,每年年底由学校组织一次项目鉴定对已经完成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结题鉴定。
2009年,学校就制定了《景德镇陶瓷学院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景德镇陶瓷学院大学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办法》以及《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实施办法》,学校提供精心设计的选题,师生共同合作投标取得项目,完成项目研究后由专家论证评比,学生获得创新学分。近两年,该校投入了300余万元,资助了2085名学生参与到417项创新项目研究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