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德青在查看汝瓷精品
一个初夏的晚上,见到陈德青,这并是不偶然。他,41岁,个不高,爽朗,侃侃而谈。他于2009年正月创立了“承艺陶瓷有限公司”,是一个敢闯敢拼的小伙子,短短几年,他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开发汝瓷系列产品100余种,现已有两个厂区,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
我从戴云山中来
“我从戴云山中来,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他开门见山,毫不掩饰自己是个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儿子。他出生在赤水镇一个叫“戴云”的小村子。那是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小山村,人们淳朴、善良,世世代代依托着大山生活,与世无争。
“我觉得,人活着,总该做些什么。”陈德青说着,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原来,陈德青的父亲自27岁时就身体不好,全家多靠母亲一个人支撑着,生活困难。
他是家中次子,初中二年级还没上完,陈德青就辍学在家,帮妈妈种田养家,单薄的双肩过早地挑起了维持家庭的生活的担子,那年他14岁。
回想起那段日子,陈德青无限感慨,生活让他慢慢地成熟了。他并不觉得苦,至少比父母亲那辈子的人好多了。他在家把农活忙完了,总是到外面打工补贴家用,干过磨板,甚至还当过铁匠。
后来他到了瓷厂,从最底层做起,由于他好吃苦,从淘泥、摞泥、印坯、修坯、捺水、上釉……没有一道工序没做过,“就因为我做得多,看得也多,我对瓷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直到2006年,因勤劳肯干偶得一工厂领导赏识,陈德青崭露头角,被一家陶瓷厂聘为管理人员,从此开始了人生的转折。
淘尽黄沙始得金
2009年正月,陈德青租下了一间小作坊,用仅有的6000元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
“起初,创业真的很难,有时连生活费都没着落。”陈德青告诉记者,在最困难时期,曾多次向楼下的店主借生活费,勉强度过难关。
到了2010年9月,由于作坊的产能严重不足,迫使陈德青在诗墩租下了3000多平方米厂房,成立了“承艺陶瓷有限公司”。
在同行业者看来,这简直是自杀,已经债台高筑了还扩大生产,在资金、工人、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许多人都难以理解。
“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勤能补拙,长久坚持每天工作近14小时,通过高人指点和团队努力,成功研制出了汝瓷的特殊釉水。”陈德青泡着茶,拿起一个杯子说,“从茶具的选择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味,青花形于表,汝瓷意于里,你看这杯子,看似很普通,其实很含蓄,你会觉得越看越耐看,甚至用它泡出的茶,味道都有细致的变化。”
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解放后曾名临汝县,古称汝州,因名。是北方第一个着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陈德青高兴地介绍,承艺汝瓷最注重差异化,与众不同,主要以粉青釉色、天青釉色、月白釉色为主,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颜色会有不同的变化。承艺汝瓷釉色细洁净润,清纯宁静,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没有过多的彩绘,没有太多的装饰,表现出一种内敛的修为,加之造型古朴庄重,釉色润美如玉,纹片粼粼如波,清簌幽韵,趣致拔俗,自在而舒适,令人畅心悦目,爱不释手。
是好货就不贱卖
“大家都说,你的东西怎么卖得那么贵,卖得那么好?我说是好货就不贱卖。”陈德青告诉记者,他带领他的团队,改变经营手段,从实体经营转为品牌经营,大力推广汝瓷文化,让消费都认识到物有所值。
陈德青介绍,官汝窑大约共烧造了20年左右,传世品极少,所以物以稀为贵。
“正因为此,我们德化也可以争当当代的汝瓷之乡,以我们德化现代的工艺生产出现代的汝瓷。”陈德青开心地说,“我们要坚持工匠精神,追求极致,不打价格战,谁的工艺先进,谁做得精,谁就有优势。”
现在,他的还真汝瓷系列定位更高,坚持做好服务和提升质量拓展市场,主打文化在前,注册了“还真”等商标,不仅打出了自己的知名度,而且销路越来越好,空间越来越大。承艺汝瓷从2009年初创,到2010年开始大批量出货,直至2011年6月,由于各种成本上涨和追求品质提升,工厂一直未能盈利,被迫提高产品价格,好的产品依然供不应求。自2013年开始,还真汝瓷更是连续三年参加全国各地展览,增加曝光率,提升知名度。
“我和我们的团队精诚合作,独享不如共享。”陈德青说,公司成立虽然短暂,但为自己设的门槛较高,为公司的发展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承艺还顺应市场发展,早在2010年企业就开始在网上开商城,在网上进行销售,跟进时代潮流,及时打开网络市场,且开拓了国内的北方市场,成为我县较早“触电”的陶企之一,在淘宝网同类目产品中,企业实际成交额占到相当大的份额。
承艺同时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引进,陈德青积极创新,主持研发了数控修坯机,使品质更为标准化,减轻了对工人技术层面的限制约束,更于2012年引入德国进口的3D打印机用来开模制作样品。
陈德青认为,现在市场压力大,为了寻求更大的出路,承艺的产品仍需质的提升,目前造型设计是一块短板,仍需优化,而陈德青对此十分有信心。
“有今天的小成就,要感谢亲朋好友们的支持和鼓励,更要感谢公司成员的付出,我要对得起承艺这个名字,要对得起广大消费者,要对得起‘中国制造’,我们要挺直腰杆,努力进取,最少不扯后腿,为德化瓷器加把劲。”陈德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