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曾在德化瓷厂工作过的几百名工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德化瓷厂建厂八十周年,忆瓷史,话发展。
聚会活动中,大家结合自己在德化瓷厂的工作经历,一起回忆德化瓷厂历史,表达了对德化瓷厂和工友的深厚感情。

【同期声:原德化瓷厂工人 李国才:离开德化瓷厂已经31年了,对这个德化瓷厂,我们是非常有感情的。我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1969年1月份的时候,我到德化的水口插队,然后有机会能调到德化瓷厂工作,当时对我们知青来讲,是非常幸运的,所以在德化瓷厂的时候,我们也是很努力地工作,先从工人当起,然后就到工会当干事,一直干了10年。】
【同期声:原德化瓷厂工人 寇富平:那当时在德化瓷厂的时候,那很多时候,在一起工作,本来是小青年,现在都变成老头子了。我今天看到一些老同志,非常高兴,所以我以后要是再有什么聚会,我还是要参加。】
八十年来,福建德化瓷厂由小到大、工人由少到多,产品由单一到多元,燃料由柴烧改烧煤,从煤气发展到烧电,工艺不断创新,艺人陆续涌现,在德化制瓷史上创造了曾经的辉煌。

【同期声:原德化瓷厂工人 寇富平:德化瓷厂的雕塑,可以说不但是在我们国家有名,在我们世界都有名气,还有一个是建白瓷,本来是在轻工业厅研究所研发的,到1965年在德化瓷厂推广,做出来以后,就是说轰动一时,引起了国内外的很多好评。】
【同期声:原德化瓷厂书记 陈明泉:我感到德化瓷厂,它很多的工艺是非常奥妙,很深的。那我从部队转业回来,我一窍不同,所以德化瓷厂的这一些工人都是我的老师,所以我是从不懂到慢慢学懂,从不懂管理到学管理,使它变成我们晋江地区第一个大庆式的企业,我们的这个工艺品出口量也逐年增加,也获得了国家礼品瓷的重要基地,创新(创造)了很多第一。】
在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德化瓷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期声:原德化瓷厂工人 李国才:德化瓷厂对这个德化、对泉州,乃至对中国的整个陶瓷业,贡献是非常大的,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骨干、管理人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大师。】

如今,德化瓷厂虽然由外商接手经营,但德化瓷厂的厂址犹在,历史尚存。尤其是德化瓷厂的企业文化和对工艺精益求精的精神很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
【同期声:原德化瓷厂书记 陈明泉:那使我最感动的就是德化瓷厂的精神,这个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它是团结、拼搏、创新、求精、奉献,所以一直流传下来,这是给我感动最深的一个。】
【同期声:原德化瓷厂工人 李国才:我认为说,应该好好地组织一批人才来总结德化瓷厂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总结一些它沉淀下来的工艺,还有技术,不然是非常浪费的,趁现在这个时候,它的一些老领导、老工友、老技术人员还在,好好地组织,来总结德化瓷厂的一些非常好的,对发展德化的陶瓷行业是非常有益处的。】
1936年5月,福建省建设厅在德化创办瓷业改良场;1948年更名为德化改良瓷厂;新中国成立后,县政府接管了改良瓷厂。1954年由省工业厅收管,定名为地方国营德化瓷厂;1970年8月起,德化瓷厂下放为德化县属企业;1995年,德化瓷厂引进外资,合资成立必德陶瓷有限公司;2007年4月30日,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原德化瓷厂股份全部转让给必德陶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