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2016年陶瓷行业年会在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举行,全国近百家日用、工艺陶瓷企业高管和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分享行业转型经验。与会人士指出,不断顺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我国陶瓷行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但在新形势下,行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亟待破局。
行业规模不断做大“中国陶瓷出口逐年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陶瓷出口第一大国,中国陶瓷出口占全球陶瓷出口的份额长年保持四分之一强。”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前大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孙振宇在致辞时指出。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陶瓷行业加速发展,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企业。随着行业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陶瓷产品研发创新速度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行业整体实力持续增强。
轻工进出口商会副会长陈江峰介绍,轻工商会陶瓷分会于1989年成立以来,陶瓷进出口企业从最初的29家增长到1.5万多家。其中,日用陶瓷进出口企业7258家,工艺陶瓷进出口企业4993家。中国陶瓷产品占全球主要陶瓷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稳固。2015年,美国进口陶瓷中近24%来源于中国,欧盟进口陶瓷中45%来源于中国。“我国日用和工艺陶瓷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60%以上。”2015年,我国日用陶瓷出口额达到70.75亿美元,是10年前的4.26倍,20年前的12.94倍,30年前的67.38倍。“中国陶瓷产品不仅是实用的生活用品,是精美的装饰用品和艺术品,更是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国际商报社副社长胡明表示,中国是传统陶瓷贸易大国,陶瓷(China)是中国的英文名片。“日用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日用化”已成为现代中国陶瓷出口的主流,并助力中国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享有声誉。
做强实力还需加速转型
尽管我国陶瓷出口市场份额不断稳固,但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下,行业出口压力正不断加大,企业转型发展的紧迫性不断加强,企业亟须通过质量引领、创新驱动、品牌建设、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努力,实现陶瓷出口增长的结构性调整。“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已大不如前。”孙振宇指出,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不振。在此背景下,在外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威胁,在内又面临生产成本快速增长的制约,企业发展内外承压。中国已连续19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我国日用陶瓷企业从2013年开始被欧盟征收为期5年的较高反倾销税。
同时要看到,我国轻工产品出口量虽然大,但大多以贴牌加工为主,面临许多挑战与不足。例如,某些关键技术有待突破、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不高、自主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国际营销渠道网络不够健全,这些都急需不断改进,以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孙振宇提出,企业须积极培育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加快轻工外贸转型升级。当前,国家正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他希望陶瓷企业通过创新驱动,加大科研投入,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国内外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高科技含量的安全产品。
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机遇,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一带一路”倡议为外贸企业提供了巨大贸易商机,陶瓷产品曾经是中国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商品,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陶瓷企业不仅是推动我国外贸回稳向好的重要力量,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孙振宇同时强调,企业在发展中应加强与商协会等中介组织的联系沟通,抱团发展。企业应通过商协会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反映企业在国内外贸易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提出企业的合理诉求,为行业发展和对外贸易争取更加公平合理的外部环境。
尽管压力不小,但随着国家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措施的落实,以及企业创新转型成效的不断显现,外贸稳定发展仍有实现的可能。孙振宇强调,多年来在加工服务、人才储备和产业链完善等方面的优势,都是中国外贸回稳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