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陶瓷雕塑与加彩技艺人才培训班”在福建省德化县山花陶瓷有限公司开班。这意味着该项目正式在德化启动,30名从事艺术创作与设计及相关行业的人才得到免费培训。培训时间为2个月,结业时将举行学员成果展示。
国家艺术基金是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福建省德化县山花陶瓷有限公司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是一家专注陶瓷加彩的企业。近30年来,山花陶瓷在探索白瓷装饰新的表现形式上不懈地努力,始终致力于白瓷加彩的装饰工艺,继承古法并博采众长,汲取德化古代陶瓷及敦煌彩画艺术精华,形成独特的“山花彩”技艺,成为德化陶瓷领域独树一帜的特色企业。2015年底,在北京恭王府成功举办了“清风明月——赵朴初法书暨德化瓷造像展”,2013年被评为“泉州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被评为“第九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山花陶瓷注重人才培养,常年与宁波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莆田学院、德化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是泉州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陶瓷雕塑与加彩技艺人才培训班”被列为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在德化县是首家。
众所周知,德化是个千年古县,是世界上陶瓷文化积淀最深厚的窑口之一,陶瓷制作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中国乃至世界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15年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世界陶瓷之都”称号。德化白瓷瓷质致密,胎釉纯白,如脂似玉,晶莹剔透,“似定器无开片,若乳白之滑腻,宛如象牙光色,如绢釉水莹厚”,被誉为“象牙白”、“中国白”,标志着白瓷制作工艺达到颠峰,代表了世界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有“世界白瓷之母”、“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美誉。
德化陶瓷雕塑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雕塑史上永不凋零的艺术奇葩,其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德化窑是白瓷雕塑历史最久、品种最多、质量最优、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窑口。明代“瓷圣”何朝宗的陶瓷雕塑作品,造型优美,气韵生动,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当代德化瓷雕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着力于创新,极力在科学与工艺、生活与艺术、物质与精神、传承与超越之间找寻更为和谐的状态。从历代宗教题材到今天琳琅满目的瓷雕,集体性的精神沉淀逐渐演化成个性鲜明的地域性工艺风格,使德化瓷雕以其独特的工艺魅力和深厚的审美文化内涵,在世界陶瓷艺术史上独领风骚,立足于世界雕塑艺术之林。
如今,德化陶瓷80%销往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中国首个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先后被评为中国陶瓷之乡、中国瓷都、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等。
此次,陶瓷雕塑与加彩技艺人才培训班的开班,旨在培养陶瓷雕塑和加彩技艺人才,让加彩技艺与陶瓷雕塑艺术两者相得益彰,从而使莹亮洁净、温润如玉、精雅细腻的白瓷雕塑的艺术魅力得到更淋漓尽致的表现,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成为更高雅的艺术品。
据悉,该培训班将聘请国内著名教授、学者、省级以上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名师”,采取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从对材料色彩的感知到形态构成、表现方式等方面,全方位系统提升学员的艺术创作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其熟练掌握德化传统陶瓷雕塑技艺和“山花彩”陶瓷加彩技艺。
德化陶瓷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泉州海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此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陶瓷雕塑与加彩技艺人才培训班”在德化启动将进一步发掘和弘扬陶瓷文化,加强陶瓷技艺的继承和创新,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谱写千年瓷都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