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惊悉老一辈陶瓷艺术大师——张震老师仙逝了,内心无比惋惜,倍感惆怅。又一位大师离我们而去了。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只能默默地守望着大师们留下的作品黯然神伤。陶瓷艺术的后继无人让我心中倍感悲凉。逝者已矣,来者无继。釉下五彩陶瓷艺术后继乏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行业危机尽在咫尺,我辈虽忧心如焚,但也深感回天无力。振兴釉下五彩陶瓷艺术的使命感鞭策着我们努力前行,只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多为釉下五彩做一些什么。我想这也是每一位陶瓷同行共同的心愿。可艰难的现状就是这样无情地摆在面前,我很惭愧,没能为张震老师做些什么。无以告慰他老先生的在天之灵。
我还清晰地记得去年初春时节张震老师亲临我的天机巧瓷艺馆指导,那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他的认真,他的亲切,他对陶瓷艺术的挚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他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老人,正如他的号“傲霜斋主人”,那不屈的个性、和艺术的灵性像极了我的父亲。所以,在心怀崇敬之余更平添几分亲切。那天,我在天机巧公众号里发了一篇文章《一身傲骨,壮心不已——记傲霜斋主人 张震》我觉得这个标题很贴切地概括了他的精神。张震老师是1940年生人,可以算是中国釉下五彩陶瓷工艺的第二代传人,自小师从釉下五彩第一代传承人唐汉初、吴寿祺老先生,并被唐汉初老人收为义子。每天耳濡目染,得到了唐老先生的真传,曾与唐老先生一起创作了毛主席、朱德等革命老前辈的釉下瓷像,至今还存放于八宝山公墓。用釉下五彩技法绘制人物肖像是非常难的一种技艺,这不仅要熟悉釉下彩绘,还需要极深的人物素描肖像基础,张震老师不仅是世家出生,而且还曾进修于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和特艺系,曾师从范曾、白雪石、张守智等名家。所以,他成了这一技法的唯一传承人也就不奇怪了。我曾问过他,可曾带出过徒弟,他深深地叹息至今还回响在耳边。他说这一技法需要扎实的素描基本功和对釉下彩绘炉火纯青的掌控,这种人才真是可遇不可求呀!如今他只有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去了------但给后人留下的是更多的遗憾!
现在釉下五彩的传承确实面临着很多困难,前段时间陶瓷雕塑大师肖世农老先生和袁述凡老先生来天机巧瓷艺时,我们也曾谈起这个话题,肖老说:以前是徒弟们提着酒来拜师!而现在,我就是发工资也很难有年青人愿意坚持下来!是的,这不是釉下五彩一个行业的问题,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艺也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扬州举行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上很多专家也在探讨这个问题“非遗是已经消逝的那个时代的产物,如何让他存续?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我的回答是两个字“创新”!唯有创新,融入时代的特色,才能让非遗工艺重焕新机!“只有市场的需求,才是行业存续的源动力”这是我在非遗大会演讲中最经典的一句!也得到了在场许多专家的认可。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也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这个导向的正确性!市场的回报也给我的判断作了最好的证明!
时代更迭,物是人非!我们传承的同时,要赋予工艺新的时代特征,我们也应该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陶瓷时代。
最后,在缅怀张震老师之际!
向所有的老一辈陶瓷艺术家们致敬!祝你们的艺术永生!
向所有坚持着的陶瓷同行们致敬!祝你们的事业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