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学生会“追寻红色脚印,再‘现’红色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赴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弘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中指出“要根植红色土壤传递红色血脉,要进一步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社会实践队来到红色故都江西瑞金,参观叶坪革命旧址群、军事博览园区、红井等革命教育基地,接受革命教育。
“你们用智慧和专业特长,通过画笔把革命遗迹变成艺术作品,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大范围传播革命记忆和革命精神,思路很好,希望你们把这个实践项目做好,回校后和同学们分享,让更多的学生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扩大社会实践项目的成效。”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傅振邦在看望景德镇陶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时勉励该校师生。
实践队来到位于于都的长征第一渡。世界上最伟大的壮举,莫过于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都这块红色的土地就是中央红军的集结地和出发地。听讲解员介绍,当时于都河上没有桥,沿岸的百姓听说红军要渡河,几乎把家中所有的门板、木料,甚至连老人的寿材都捐献出来。最后,大家共找来800多条船只架成浮桥。于都百姓还帮助安置留在于都的6000多名红军伤病员,并为红军送去5000余名新兵,参加运输队、担架队,跟随红军长征。周恩来为此曾动情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
在纪念馆里看到那些充满军民鱼水情的浮桥照片,看到那些红军用过的遗物,追思革命先烈,更能带给人们一种红色精神的领悟。
实践队参观了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潋江书院、将军园等地,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传统革命教育。兴国是中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中国烈士第一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全县姓名可查的烈士达23179名,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
实践结束后,队员们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了解了国家历史革命的进程,激发了队员们的爱国热情,让队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到革命精神,坚定队员们承担历史重任的不变信念。
据悉,陶瓷美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将根据实践取得的成果,创作以“红色基因代代传·长征精神永发光”为主题的瓷板画,书法等作品,并举办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