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龙泉商会会长、大红门服装市场老板、玉渊青瓷董事长……翻开姜辉的履历,那艰苦卓绝的创业经历、为青瓷文化的奔走付出实在令人肃然起敬。这位黑壮憨厚的男子时常面带微笑,如阳光般热情赤诚。从昔日的草根摊贩到服装巨贾,从青瓷收藏爱好者到文化瓷商,姜辉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出一方属于自己的天空。
商海沉浮 以勤为径
姜辉出生于1973年,小梅镇人。上世纪90年,姜辉在小梅镇从事服装贸易,积累了一些积蓄。1999年,经亲友引导,姜辉到北京做起了服装批发生意。
“懵懵懂懂来到北京,可借鉴的经验很少,就像一个独行侠客,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创业之初,无论是首都的销售环境还是贸易渠道,姜辉都不甚了解,他选择用“疯狂”的努力来弥补创业资源的“先天不足”。
姜辉准备了三个闹钟,只为在凌晨3时40分按时起床。之后,便骑着满载服装的二手三轮车奔赴五里外的露天市场,占一个摊位,支起钢丝床,在5时之前摆放好货品供客人挑选。一周七天,天天如此,几乎全年无休。姜辉告诉记者:“最痛苦是冬天,室外温度零下20多度,刚出锅的面条吃到一半就凉了,还得硬着头皮外出摆摊。”
上午9时早市收摊,姜辉的脚步没有停歇,他必须扛着货物强忍困意,花两小时转坐三趟公交,尽早赶到亚运村去租赁的服装店打理生意。最初两年,由于对服装销售定位模糊,货品乱而杂,生意惨淡经营,没有任何起色。但这些经历,却帮助姜辉加深了对市场的了解。
2002年,姜辉改变经营策略,瞄准了精品男装批发生意。为了筛选品质优良的精品男装,他常驻供货商的生产车间,从原料端开始追溯服装质量,与设计师们深入交流,评估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最初,有的企业嫌弃姜辉没有资本,在代理权授予过程时游移不定。姜辉一次又一次找到厂方交涉,终于用真诚打动了对方。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姜辉的商铺从一家扩展到五家,代理的品牌也从最初的一个扩展到现今的十几个,经年不变的是勤奋的付出和对诚信的坚守。
领导商会 筑梦青瓷
在小梅镇大窑村山青水秀的琉华山脚下,枕卧着一颗古老的青瓷明珠——大窑龙泉窑遗址。身为小梅人,姜辉自小就与龙泉青瓷结下不解之缘,他虽不懂得制瓷,却自小爱瓷、藏瓷。在姜辉的办公室里陈列着无数窑厂淘来的宝贝,用精美的青瓷茶具为客人倒一盏茶,是他待客之道的最高礼仪。
这些年来,姜辉与北京龙泉商会的成员们一起积极支持龙泉青瓷申遗工作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同时发扬商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扶贫救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回馈社会”的事业精神,在弘扬龙泉悠久的历史文化、带动群众创业致富、爱心助学组织公益慈善捐助等多个方面作出了贡献。其中,姜辉一人就结对扶助了五位困难学生。2010年,姜辉被推选为北京龙泉商会会长。
2011年,姜辉回到故乡小梅,投资150余万元创办了玉渊青瓷瓷厂。瓷厂初创,姜辉将目光瞄准了上世纪我国邮政部门发行的4枚《龙泉窑瓷器》特种邮票,推出了邮票所载四件瓷器的创新复刻版“邮票四件套”,大获市场欢迎。随后,姜辉又利用常年经商积攒的渠道、人脉,将产品推销到北京市场。
“能够将家乡的艺术品推向北京市场,往小了说是我完成自己多年的心愿,往大了说则是为青瓷行业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姜辉手捧刚出窑的瓷瓶,言语间充满自豪。这些年来,姜辉对青瓷领域的了解不断加深,翻阅了大量与瓷有关的书籍,鉴赏了大量青瓷器型,与窑厂师傅一道开发出不少值得称道的精美瓷品。姜辉说:“青瓷艺术就像呼吸,早已融入到我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