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牛郎织女粉彩灯笼瓶
艺术欣赏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8月9日(农历七月初七)是民间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有“中国情人节”之称的“七夕节”。七夕节在民间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七桥节、鹊桥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笫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自先秦到今天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牛郎织女凄美动人的故事催生了数不胜数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促成了盛行于各地民间的“七夕”、“乞巧”等重要习俗。即使在瓷器中,同样可以领略到牛郎织女演绎着天地柔情。
◆青花五彩牛郎织女莲子罐
青花五彩是以釉下青花作为一种色彩而与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的瓷器装饰技法。这件清代顺治青花五彩牛郎织女莲子罐高19.5厘米。腹部彩绘牛郎织女银河相会的情景。图中祥云舒卷,喜鹊翩翩起舞,织女身穿红裙,衣带飘飞,脉脉含情;牛郎身穿绿衣,拱手问候。其身后老牛痴痴相望,更衬托了牛郎的朴实憨厚。此画既呈现岀“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的诗情画意,又表现了作者对忠贞不渝的爱情和男耕女织的生活的赞美。
◆青花“牛郎织女”抱月瓶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这件 “康熙年制”青花抱月瓶口径4.5厘米,底径8厘米,通高23.5厘米,直口,短颈,颈、肩相交处饰对称螭龙耳,扁圆腹。通体青花纹饰,口沿绘回纹一周,颈部与腹部均饰鹊鸟翻飞,祥云缭绕,足部绘八瓣莲瓣形纹,瓶身绘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图。其胎体洁白,青花发色亮丽,造型古朴雅致,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是官窑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牛郎织女”粉彩灯笼瓶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这件清代乾隆牛郎织女粉彩灯笼瓶高25.5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12厘米,器呈直口,短颈,丰肩,筒腹,圈足。通体施白釉,胎质密净莹透,造型工整大气,绘饰清新淡雅,用笔精巧洒脱,极富国画风格。看,花瓶上牛郎织女银河相会图,织女头梳高髻,细眉凤目,樱桃小嘴,容貌端秀,足踏祥云,身穿锦衣,裙袂飘逸,一手执拂尘,一手执锦缎;牛郎浓眉大眼,头束发髻,身着蓝色布袍,身背斗笠,双手抱拳,两人相顾脉脉,缱绻情深……方寸间弘扬了那段古老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观,承载了世人祈求婚姻美满、爱情永恒的美好心愿,令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