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青年瓷艺家苏华羽和曾巧霞夫妇两人,早期以传统人物为创作题材,近年来转变创作理念,在创作中融入戏曲元素,达到“瓷中有戏 戏中有瓷”的良好艺术效果。

在华羽陶瓷研究所,记者看到,展厅里摆放着不少精致的作品,既有以传统人物为题材的《四大美人瓶》《梅花香自苦寒来》等作品,又有融合创新元素的《俏江南》《芭蕾舞》《国粹·京韵》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都是苏华羽和曾巧霞夫妇两人共同完成的,其中《国粹·京韵》系列作品最让人眼前一亮,作品以戏曲人物——花旦为创作题材,发饰做工细致精美,造型设计独特新颖。

【同期声:青年瓷艺家 曾巧霞: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去创新,如何寻找一条别具风格的路,例如像国粹。国粹的灵感就是来源于戏曲中的昆曲,它不仅仅是造型上的一次创新,每一个细节也是一次突破。仅头上发髻上面的凤钗、发饰以及侍女手中的纨扇都是要经过推、捏、贴等等各种技法交相应用而得来】
【同期声:青年瓷艺家 苏华羽:我们在造型设计方面,比较注重人物的神态,戏曲中的人物在表演的时候,神态丰富,多种多样,我们在从中提取精华,吸取养料,结合陶瓷和戏曲两者各自的优势,达到瓷中有戏,戏中有瓷的艺术效果。】

1996年,苏华羽从德化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到一家陶瓷研究所拜师学艺,专攻造型设计。2000年,曾巧霞成为他的同门师妹,学习做坯修坯。两人也因此结缘,并成为人生伴侣,一路相互扶持,琴瑟和鸣。几年来,苏华羽先后成立工作室、陶瓷研究所,和妻子曾巧霞携手走上自主创作和自主品牌之路。在创作中,两人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作品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和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金奖等多个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