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产区动态>>德化>>|
开学季|赏德化孔子瓷塑(陶瓷)作品 趣谈古代入学礼

发布:2016-9-6 15:56:02  来源: 中华陶瓷网 [字体: ]

  又到一年开学季,在学生及家长为新学年的到来忙得“不亦乐乎”的同时,日益红火的“入学经济”也让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儿童入学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大事,这一点古人也并无例外。在古代,“入学礼”是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入学当天,从家庭到学堂都会举行一系列隆重的仪式与典礼,作为孩童进入人生学习阶段的一种纪念仪式。


入学之前


       古代的儿童一般四至七岁入私塾读书,称之为“开书”、“破学”或“破蒙”。由于古代私塾没有固定的开学时间,所以家长在送孩子初次入学时,首要事情就是择定吉日。


       择定入学日期后,家长要为孩子筹办入学用品,内容主要包括一套学习用的桌椅和文房四宝。当然,家境富裕的家长为孩子准备的入学用品要丰富得多。《红楼梦》中的贵公子贾宝玉入私塾读书时,不仅有书笔文物、茶壶盖碗、手炉脚炉等,还有四个小书童跟随,外加几个年纪较大的仆人伺候,排场可谓不小。


       在旧时的广东潮汕地区,孩子的入学用品是由外婆家筹办的,不仅包括文房四宝,还有公鸡一只、长命葱一株,葱饼一箱。这些小物件都有特殊的寓意,公鸡的寓意为一鸣惊人,长葱则暗示着独占鳌头,葱饼则含有聪明伶俐的意思。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筹备祭拜圣人的礼物。这一风俗来自于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意思是入学之初,要穿礼服,备祭品,举行祭祀有道德学问的先圣先师的仪式,以表示敬师重道。随着孔子成为儒学先圣,祭拜圣人的礼节就演变成祭拜孔子。


       西周时期,祭拜先圣先师的祭品一般是芹(寓意勤奋)、藻(寓意早起)等一类的普通菜肴。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变成猪、牛、养等肉食供品。在潮州、揭阳等地还有一种奇特的习俗:小孩入学第一天要手抱一只大红活公鸡去拜孔子,脚穿大红木屐。这种做法预示着孩子读书会聪明,今后有出息。


       孩子入学当天,父母会给孩子换上新衣服和红鞋子,同时还要为孩子准备四道早餐,名为“食长进”。分别是猪肝炒芹菜、蒸全尾鲮鱼、豆腐干炆葱、两个红鸡蛋。其寓意则分别是勤学当官、跃入龙门、聪明伶俐、连中双元。


拜请老师


       古人尊师重教,拜请老师是孩子入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明代人黄佐的《泰泉乡礼》中记载了一段拜请私塾老师的过程:“众共推择学行兼备而端重有威者,送有司考选,以为教读。约正率钱具礼,于正月望后择日开学。预期,遣人赍书聘之。届期,乃躬迎之。约正率钱,凡有子弟愿入学者,人各不过五十文,多则纱一疋,侑以羊酒,少则布一疋,侑以鹅酒。”


       可见,古代的私塾教师一般都是当地学识出众、德行兼备的知识分子。拜请老师时,家长们需要准备丰厚的礼品和学费(古代又称“贽见礼”),同时请人写下邀请函,以表尊敬。


       邀请函格式一般如下:“乡侍生某姓名顿首启硕德某先生道丈执事:侧闻先生学行纯懿,里闬钦仰之日久矣……兹某择某月日,敢以乡校教事见屈。盖欲一乡童蒙观感,弗纳于邪,启其聪明,养之以正,他日成人,克遵名教,是大有造于某也。倘不遐弃,则某荣幸之至。敬因执事者以闻。某年月日,某再拜启。”


       在古代,孩子们的学费没有定额,一般由家长根据家庭情况自由奉送给老师。《红楼梦》中的秦业为了能让儿子进入贾府的私塾中接受较好的教育,虽然囊中羞涩,但为了儿子的终身大事,还是东拼西凑地封了二十四两银子的“贽见礼”,并亲自带着儿子来到老师家拜叩。《儒林外史》里的儒生周进被广东汶上县的一群村民请去当私塾老师,入学那天,当学生走后,周进把各家的“贽见礼”拆开一看,“只有荀家是一钱银子,另有八分银子代茶;其余也有三分的,也有四分的,也有十来个钱的,合拢了不够一个月饭食。”


“开笔”仪式


       入学的那一天,家长会带领孩子来到私塾中。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而后再拜私塾先生,三叩首。礼成,还要设宴款待老师。《杨闇公少年记事》中就曾记载,杨闇公入学时,曾跪倒在孔夫子的圣牌前,听老师念道“祝告先师、孺子启蒙、青云有路、鱼水化龙”等语句。


       接下来,启蒙老师会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举行整个入学仪式中隆重的部分——开笔礼。


       开笔礼的内容包括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拜笔师等内容。所谓朱砂开智,就是用朱砂为刚刚入学的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之为“开天眼”。由于“痣”与“智”谐音,所以这一仪式寓意着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


       而击鼓明智的风俗则来源于《学记》:“入学鼓箧,孙其业也。”意思是通过击鼓,用鼓声警示,引起学生对学业的重视。描红开笔主要是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生的第一个字,这个字往往笔画简单,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由于笔在学子必备的文房四宝中最为重要,有的地方入学时除了拜至圣先师外,还要拜笔师———蒙恬,表示感念蒙恬发明毛笔。


       以上过程逐一完成之后,孩子们便可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来,安心读书。从此以后,每日清晨,学生们必须先于老师到达学校,对着孔子牌位行完叩首礼后,再回到各自课桌做功课。


       入学当天或数天后,老师还会给每个学生起个书名,以后在私塾里学习和参加科举考试就使用书名。在私塾中,每年遇上八月二十七日孔子的生日,学生都会举行各种庆典活动。
 
古代“入泮礼”


       近几年来,现代私塾逐渐流行,一些学校开始举行仿古的传统入学仪式,其中“入泮大礼”最引人注目。其实,在明清时期,“入泮宫,出府学,上青云路”指的是在州县考试中了秀才的童生们入学做生员时所行的入学礼,而并非儿童初入学校的入学仪式。


       泮,就是指古代的学校。春秋前期,鲁僖公为了兴学养士,在鲁国都城泮水岸边,筑起了规模宏大的泮宫。这是周代诸侯国中最早的学宫,相传孔子常带弟子游泮。以后各诸侯国争相仿效,也在国内修筑泮宫,开凿泮池,从此,泮宫就成了诸侯国大学的代名词。


       明清时代,在各府、州、县的学宫挖掘一个半圆形的水池,名曰泮池。凡考中“秀才”者,即取得入学资格,经泮桥入宫拜孔子,叫“进学”或“入泮”。踏上泮池,就好像进入了最高学府,入了泮也就进入了孔学的大门。


       《礼记·王制》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从中可以看出“入泮礼”的基本内容。


      “入泮”这天,生员穿戴有一定讲究,所有生员必须戴雀顶、穿蓝袍,在学官的统一带领下祭拜孔子,跨过泮池,拜谒自己的恩师。此外,新入学的生员还必须填写“亲供”,相当于新生入学登记表,写下自己的“年龄、籍贯”。由于当时没有照片,所以生员们还必须在“亲供”中注明“身中(即身高)、面白、或有须、或无须”,再由教官统一整理后送往各个学院。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这些生员便正式成为孔门弟子,从此进入到中国古代科举大军的队伍中,开始了“漫漫其修远”的求学路。

 

如对文中作品感兴趣,可联系博缘陶瓷购买收藏

联系方式:13600777720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